評談|從容大智造賣「菜豆」,看網際網路擁抱汽車的正確方式

評談|從容大智造賣“菜豆”,看互聯網擁抱汽車的正確方式

評談|從容大智造賣“菜豆”,看互聯網擁抱汽車的正確方式

雖然宣稱要在硬件、軟件、芯片和雲技術全面佈局,但恐怕只有雲技術和海量數據才是它真正的核心戰略。

雖然發佈了一輛有8立方米容積的物流車和一個類似毛坯房的底盤系統,但容大智造不該被歸為初創車企。它不會成為車企。

邁圖Metro II是一款電動智能網聯物流車,有8立方米的載貨容積、300公里的續航里程和2小時充電的“滿血速度”。“菜豆”則不是車,而是無人駕駛智能物流車底盤系統,可以搭載各類傳感器,提供大功率電源接口;最重要的是,它允許供應商進行數控編程和二次開發,也就是可以完全按照用戶的想法制造。

評談|從容大智造賣“菜豆”,看互聯網擁抱汽車的正確方式

“菜豆”不止沒有上裝與塗裝,運行邏輯、車身形式都視用戶的喜好而定。它就像一間裸露著水泥廊柱與空調管線的毛坯房,散發著前衛、極簡的LOFT味道,掩蓋了深藏其中的野心。相比之下,邁圖Metro II不過是櫥窗裡的買家秀,其功能只是宣示容大智造已經有了造車的能力。

容大智造的商業邏輯很簡單:首先提供一個可編程的底盤,開放通信協議、編程模塊,然後招徠物流企業使用。京東、阿里、順豐……都在它的客戶清單裡。但最終,容大智造要做的是供應鏈合作平臺,並通過對大數據的篩選與分析,獲得智能駕駛的迭代秘笈。

容大智造說,自己不是造車專家,而是技術專家。

從這一點看,容大智造並不衝動,至少沒有認為自己可以憑著幾億元、幾十億元的投資,就能與那些已經擁有百年造車歷史的品牌比肩。

谷歌在研發智能駕駛車,但並非重複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工藝,而是以“智能機器人”去定位智能駕駛汽車,專心做智能感知、路徑規劃、決策機制……能為環境解讀、精確定位、決策邏輯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谷歌的智能駕駛項目就成功了一大半。

谷歌選擇了揚長避短。容大智造也在做同樣的事。

容大智造沒有進入用戶多、空間大的乘用車市場,而是選擇了相對小眾的商用車,並一頭扎進了更加小眾的物流車市場。這與阿里進入零售市場的思路很像,大多數人在做的生意絕不碰,專挑那些有資金門檻、技術瓶頸甚至是行政壁壘的,於是誕生了擅長海鮮與淨菜的盒馬鮮生。

容大智造銷售的不是車,而是讓城市保持活力的工具,看中的則是未來城市的物流系統和雲技術存儲的海量數據。

既然智能化、電氣化的趨勢難以阻擋,最先被替換的一定是商業活動的工具。在大中城市中,綠化環衛、交警郵政、快遞物流、社區接駁……都有10公里以下的通勤和物流的需求,它們的工作週期、工作場景可以預期,無論定時充電、定期維護還是準確定位、行駛策略,都遠比乘用車更加簡單可控;考慮到使用的廣泛性與重複性,積累使用場景與決策邏輯的海量數據一定更加容易。

這意味著,容大智造的最終商業模式一定是回到數據。這無疑是一樁有潛力的買賣。

但容大智造也有潛在的問題。他們承認,年銷量從2,000輛增加到20,000輛的時候,已經是“需求遠遠超過供應”。

容大智造做物流車,打造物流新物種,但還是在沿用商用車銷售的商務模式,根據客戶的訂單進行定製化生產,續航里程、基礎配置、車身形式,都能做出調整與改變,使之完全符合最終使用場景的需要。這是好事,但問題也多。

這樣做可以使產品對使用需求高度貼合,提升客戶體驗。比如短途物流的車型就不需要長續航里程,可以用更少的電池;黑龍江等高緯度省市使用的車型就更強調低溫啟動性能,或許可以不再裝備空調;做海鮮、凍品的企業更強調貨箱的保溫性與運行的可靠性,而非能量效率……根據需求定製,成本、重量可以下降,空間和效率可以提升。

但定製也使得產品製造的規模效益下降,產品使用的可靠性下降。世界級的供應商難有空暇去服務小規模的整車企業。無論軟件還是硬件,配套供應商、組裝物料可能都要退而求其次。這不但會使採購成本上升,供貨週期延長,更會使加工精度下降。

這有點像過春節吃餃子,家裡人包餃子,餡兒大餡兒小,一看麵皮、二看心情,餃子大小不是問題,反正下鍋後還有水滾的時間可以調整;但如思念、三全、灣仔碼頭這樣的大品牌加工餃子,從麵粉到餡料、從溫度到溼度,甚至包括和麵的力度、醒面的時間……一切都要標準化,才能做到品相、品質都可控,才能使每個批次、每個工廠的出品都相同。

容大智造面對的,不是供應一家人吃餃子,而是要為一個城市、一個行業準備餃子。

容大智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雖然宣稱要在硬件、軟件、芯片和雲技術全面佈局,但恐怕只有雲技術和海量數據才是它真正的核心戰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