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探索成都产业园区发展(下)

在成都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建设的背景下,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小编继续给大家带来成都产业园区发展下篇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戴宾

对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考

产业园区的本质是什么

产业园区是指通过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先行规划和建设配套设施, 以专供工业设施设置使用的地区。规划建设产业园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

因此,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首先应当回归其本质, 按产业园区的发展特点、内在规律和要求来建设和发展:促进由地理邻近性带来的产业群聚效应。以产业园区作为工业集中发展的空间载体,就是要通过工业企业在地理上的邻近性形成产业群聚效应。

因此,在产业发展上要突出专业化和分工协作,控制和减少工业企业的无序混杂。

要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专业化。也就是要凝炼和突出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同产业集聚,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

要促进工业企业经济联系集聚。包括纵向经济联系形成的聚集和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聚集。前者因为企业之间存在投入与产出的关联关系,能够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 从而获得较大的外部经济效应。其结果是形成产业链。后者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型工业企业( 包括联合企业) 为核心,形成众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形成产业群。

要促进企业由地理邻近向组织邻近转化。产业集群应是促进企业繁衍及其互动和创新的发动机,集群能够促进内力发展,使产业根留本地。这种“粘力”会不断自我强化,使区域获得可持续发展。

高端访谈|探索成都产业园区发展(下)

“新经济”在成都经济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企业为什么要选择产业园区?政府为什么要规划产业园区?

工业园区成为现代工业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企业为什么愿意到园区去?政府又为什么要规划建设产业园区?

☞一是便于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使企业能够共享基础设施与服务。也即企业通过工业园区可以实现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空间共享;

☞二是工业企业地理邻近性的提高更有利于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特别是可能因配套企业或合作企业的地理邻近而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三是便于政府实施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吸引企业投资,引导产业发展。企业也因此而享受创新的制度安排;

☞四是便于土地的开发利用

。一方面,产业园区的成片开发建设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能够获得更多的建设用地,通过获取级差地租弥补开发建设资金,这在我国表现的尤为明显;

☞五是便于生态环境的控制与保护,减少环境污染;

☞六是为企业提供创新平台,使企业获得外部经济和创新氛围。

因此,产业园区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合理地引导园区产业发展方向;

☆实施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吸引企业投资,引导产业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使企业共享基础设施与服务;

☆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

☆做好生态环境的控制与保护;

☆做好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


产业园区与城镇的关系

现代城市在居住功能的基础上, 产生集散、枢纽、服务、管理、创新等功能,尤其是生产制造功能成为现代城市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

▷一方面, 工业经济属于城市经济,只有城市地域才具备支撑现代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才能够形成高效率的社会分工体系。现代大工业离开城市难以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的集散、枢纽、服务、管理、创新等功能需要有服务对象,离开大工业也就失去最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失去服务市场。

因此, 产业园区与城市需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产业园区与城市可以而且需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但其功能上一定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

近年来,在我省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产业园区与城市在空间上过度分离,形成空间二元化, 导致产业园区得不到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支撑和高端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的有力支持,必须自我完成基础设施、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既占用宝贵的建设用地指标,各类设施运行效率和利用率低下,又会让城市因缺乏就业机会难以有效吸纳人口,服务业也因缺乏服务对象而难以发展。因此,

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趋势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七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