詬病高考作文命題「傍」時政的人,其實是自己「傍」熱點而不自知

詬病高考作文命題“傍”時政的人,其實是自己“傍”熱點而不自知

詬病高考作文命題“傍”時政熱點的人,其實是自己在讀題上“傍”了熱點而不自知——只關注或過於關注題目中的話題部分。然而題目是一個全息系統,結果就是,這種人常常把命題最關鍵的信息,真正要把握的信息給忽略掉了或者說選擇性過濾了。這就好比,看服飾,你只顧看款型,至於人家是裙子還是褲子全然不管,豈不荒唐?

比如全國1卷作文題,你不能選擇性只關注“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話題部分的時政色彩,你更要關注“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中語文考查的佈設。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你這樣關注了,你就不會得出“作文題=時政題”的結論。為什麼?因為你就不會忽略題目佈設裡那些鮮明的語文要求——時光瓶、2035年、18歲等這些信息所共同構築出的寫作場景背後暗含的語文考查的用心:想象,語氣,得體,說話的限制,思維的方向等等,而恰恰是這些才會真正在閱卷中扮演甄別的角色而成為閱卷標準擬定中的考量因素和高下判定的依據

。它是十足的語文作文題!

有些人總想否定高考作文題,根源很可能是他一開始就沒打算承認高考題。就像有些人總也不知疲倦地吐槽春晚一樣,其實是這些人心裡永遠就沒有過滿意的春晚。然而,你面對的是一份語文卷,你是來考語文的,這是你必須要承認的一切議事的基礎和前提,以此作為說事的出發點,如果你因仇恨或先入為主就把這個前提都給娛樂化了,諷刺挖苦掉了,那還能有什麼樣正常思維的推導?

詬病高考作文命題“傍”時政的人,其實是自己“傍”熱點而不自知

詬病高考作文命題“傍”時政的人,其實是自己“傍”熱點而不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