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讚賞感謝貧窮的意義遠遠大於提醒我們不要美化貧窮

當下讚賞感謝貧窮的意義遠遠大於提醒我們不要美化貧窮

看到上面這篇文章,再次想起“感謝貧窮”這個話題,深信貧窮給人的,其實是雙重的,一是物質的、條件的,一是精神的、啟示的。感謝是在面對無可選擇的事情面前承認、接納、坦然、樂觀、笑對的態度。這個話題甚而可以運用當下的元素作這樣的演繹:感謝中興事件,它使我們終於明白,我們的國,還不那麼厲害;感謝貿易戰,它使國人終於徹底清醒,擺脫幻想,有了反思(要沒有它,我們還不知沉溺到何時?)……這樣說,不意味我們就希望、盼望或美化中興事件和貿易戰。這兩件事是不取決你的意願會到來的,你怎麼辦?你沒有別的選擇,你就只剩下面對它的態度了。“感謝”就是我們面對無可選擇的事情的一種態度。感謝貧窮不違逆,這也就是我們對史鐵生大量的感謝疾病的作品一點也沒有違逆感的原因。

很多口誅筆伐“感謝貧困”的人,其實更多地不過是在展示或炫耀自己的逆境奇襲經歷,流露出的不過是自己在談論這個話題已然無需再面對貧窮的心理優越感罷了。(自己已無貧窮的羞於啟齒,可以沒心理顧慮借這個話題炫耀自己的話鋒。)

很多人明知批判“感謝貧窮”是話題嫁接,仍然起勁,那是因為他們要的只是這四個字本身作說話由頭而已,並不在乎你實際要表達什麼。他們思維的出發點是中國批判,說什麼話之前這個立場就已經在那裡了,因此,沒有什麼能入他們的法眼。他們說話的後面其實是已經潛藏著中國是比富、比貴、比關係、比條件、比手段的社會的批判這麼一個大前提。

當下讚賞感謝貧窮的意義遠遠大於提醒我們不要美化貧窮

當下讚賞感謝貧窮的意義遠遠大於提醒我們不要美化貧窮

但我仍然要說,從一線班主任的切身感受來看,目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恐怕更多的還是需要這個“感謝”裡對“原罪”的貧窮不以為恥,不羞於談起,不視為原罪的感恩、坦然的情懷的。這也是當下教育的核心所在。因為,談論這個話題時,大多數人都是會把自己歸於“貧窮”這個陣營的,因此,它就是普通大眾的話題,甚至是普通大眾永恆的話題。當下教育最不缺的就是對富足豔羨的引導,最缺的其實反倒是對自身條件本不富足不去正視卻還要裝扮富足,迎合富足、追求富足做派的孩子和家長的教育。

在還有很多中國人在追求富足的路上還沒弄清富和貴的區別,對富的認識還有很多認識誤區的前提下,讚賞感謝貧窮的意義遠遠大於提醒我們不要美化貧窮。@簡練語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