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父母怎樣影響孩子?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高情商的父母怎樣影響孩子?

胡慎之心理

媽媽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爸爸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父母的關係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過度承擔帶給孩子怎樣的危害?

歡迎大家留言並討論~

01

母親的主要功能是哺乳,養育和依戀。

前兩個功能,相信大家都好理解。

依戀是什麼?

好的依戀是指媽媽能夠給到孩子安全的感覺。

從孩子長為成人,很多人沒有安全感,原因主要是在跟媽媽的依戀關係上出現了問題。經常聽到女生說,“找男人,一定要找能給我帶來安全感的。”

有人認為,安全感的缺失是因為小時候,父親不陪我。其實不是,安全感的缺失都跟媽媽有關。

情況一,媽媽忽略孩子,有時這種忽略不是故意的。

孩子餓了哇哇大哭,媽媽很焦慮,馬上去兌奶粉。但在兌奶粉的過程中,媽媽太認真了,以至於忽略了對孩子哭聲的回應。

面對同樣的情況,有些媽媽做得很好,邊兌奶粉,邊回應孩子的需要,“媽媽在旁邊給你兌奶粉,馬上就好了,寶寶吃了奶粉就不會餓了......”

孩子聽到了媽媽的聲音,就不會感到害怕。

情況二,媽媽有情緒了,並一直專注在自己的情緒裡,似乎她的世界之剩下了她一個人。

這時,孩子的第一感覺是不安全,因為媽媽沒有很好地回應我,沒有看到我的需要。

有些媽媽甚至不讓自己的孩子哭,孩子的哭泣讓媽媽感到焦慮,為了自己不焦慮,媽媽不準孩子哭。在這過程中,孩子在一開始的關係裡,就一直在扮演媽媽的媽媽角色。

孩子成了媽媽,媽媽反而成了需要照顧的孩子,一般情況下,焦慮的媽媽和自戀的媽媽經常呈現出這樣的狀況,缺乏媽媽的功能。

02

父親的主要功能是供養,護幼,規訓,傳道和勝利。

很多人說,現在的社會,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弱?有些媽媽說,“我家的孩子為什麼現在沒有男子漢氣概?是不是沒有認同他的爸爸?

確實如此,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尋找一個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最好的榜樣是爸爸,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就自然而然地認同爸爸身上的這一點。

男孩認同的目的是想超越爸爸。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這是有道理的。

爸爸給孩子建立的規則,孩子容易內化到心裡。但是媽媽給孩子建立的規則,你會發現,孩子遵守的不是很好。即使表面上遵守的很好,背地裡也一直都想違背。

爸爸的傳道功能,是指傳遞價值觀給孩子。

比如,爸爸特別熱愛生活,對很多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時常帶孩子到處去玩,探索新奇的東西,始終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慢慢地,在爸爸的影響下,孩子也受到影響,變成了一個特別有趣的,好奇的,不管什麼事情都樂於嘗試的人。如果爸爸是一個沉默的,沒有任何情趣的人,那麼,孩子也很難成為一個非常有情趣的人。

因此,身為父親的我們,不妨看看自己的功能是否完整。

高情商的父母怎樣影響孩子?

胡慎之心理

03

父母親的關係直接影響了孩子跟別人建立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

父親跟孩子的關係是怎樣的,很可能孩子跟未來伴侶的關係就是那樣的。

另外,父母親給的是滋養還是壓力,對孩子的未來也有很大的影響。

父母經常起衝突,吵架,打架,離家出走等,孩子出於愛父母的天性,認為自己有義務去改善父母親的關係。

相對來說,這應該是很多孩子的願望。

孩子會單純地認為,“父母吵架,肯定都是因為我,我太壞了,也許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我見過一個年齡四五十歲的人,還抱著想改變六七十歲的父母的想法。不得不說,這種努力是非常有限的,畢竟父母的年齡都這麼大了,但是他不得不去改善父母親的關係,否則他心裡過不去這道坎,有愧疚感。

如果父母關係好,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滋養。如果父母關係惡劣,帶給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種愧疚的感覺。

如果孩子扮演了照顧父母的角色,其實就是越權。如果媽媽取代了爸爸的角色,拒絕孩子選擇,試錯,嘗試等權利,這也是越權的行為。

最好的關係就是,父親是父親,母親是母親,孩子是孩子。

一位八九歲的孩子,需要父母給予獨立的空間。

但是父母從來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進孩子的房間從來不敲門,直接推門進去。其實,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注重私人空間,需要爸媽去尊重他們。

如果孩子有一個帶鎖的抽屜,不允許父母去翻看時,父母翻看了,也是越權行為。儘管父母會說,“我是為孩子好,我擔心他學壞,也沒有啥特別的內容,看一眼難道你就少了一塊肉嗎?”

實際上,這是在美化自己的行為。說白了就是父母親的過度承擔問題。

高情商的父母怎樣影響孩子?

胡慎之心理

04

既然談到了過度承擔問題,我就多說點。

自戀的媽媽永遠是過度承擔的,一方面她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她不想讓孩子離開自己,“我為你做了那麼多,你離開我,我很痛苦。”

所以,自戀的媽媽留住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一無是處,削弱他自理,人際等各方面的能力。

說白了,過度承擔就是溺愛。

溺愛裡沒有愛的成分。

目的是滿足焦慮的媽媽,自戀的需要和掌控感的需要,往往孩子真正的需要被忽略了。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按常理說,這樣的年齡已經學會吃飯了。可是,焦慮自戀的媽媽總認為孩子年齡小,餵飯給他吃。

孩子說,“不要媽媽喂,我自己吃。”

但媽媽說,“不行,你吃飯吃的一塌糊塗,你根本就不會。媽媽愛你,媽媽餵你吃,你是我的寶寶。”

這段對話裡傳遞出來的信息是:媽媽越權了,過度地承擔了孩子需要去學習的能力。

聽過一個笑話,非常有趣。

有一個班的物理成績超級好。有次上物理課,物理老師講完了試卷,誰知,還剩下半堂課。忽然,物理老師提了一個建議,用剩下的時間把下節課的化學試卷認真地分析一遍。上化學課的時候,化學老師走進教室,同學們說,“物理老師已經把化學試卷講完了”。化學老師仰天長嘆,“你個神經病。”

化學老師憤怒的原因是什麼?

講解化學試卷本來是化學老師來做,結果被物理老師做了。

從這個笑話中,我們能看到,物理老師越權了。

同樣的道理放到家庭教育中,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很多能力,包括穿衣,吃飯,控制情緒。在嘗試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小小的挫折,讓孩子慢慢地學會自我照顧,許多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05

近代的偉大心理學家科伏特曾說,“一個足夠好的媽媽是能夠給到孩子恰恰好的挫折感。”

恰恰好的挫折感,就是這個挫折不能很大,大到孩子無法承受,但也不能沒有挫折。

恰恰好的挫折感促使孩子成長。

孩子摔倒了,哭的撕心裂肺。

第一種媽媽能理解孩子為什麼哭,在旁邊給予孩子情緒上的安撫,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寶寶,看看你自己能不能站起來”。孩子站起來後,稍微再安撫一下情緒。

第二種媽媽馬上把孩子抱起來,抱起來後繼續抱怨,“你看你,怎麼這麼笨,褲子上都摔破了一個洞,老給我添亂,下次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親,你贊同哪一種媽媽的做法呢?

我認為,第一種媽媽的做法不是冷漠,恰恰好遵循了孩子發展的規律。

高情商的父母怎樣影響孩子?

胡慎之心理

<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