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第一期的《請回答向日葵爸爸》已經開播了。

各位爸爸,你們看了嗎?

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今天,親子關係心理專家

胡慎之老師

為我們講解視頻中所出現的爸爸和孩子之間的邊界問題

很多家長可能對於什麼是邊界問題不太瞭解,

希望今天的講解能為大家提供一個新的思考角度。

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小葵花說

《請回答向日葵爸爸》第一期,

嘉賓:超超(爸爸)和小超超(女兒)

請戳視頻,觀看完整版!

https://v.qq.com/x/page/b0690d81l47.html?ptag=4_6.1.6.21710_wxf

大家好,我是胡慎之。

期待已久的《請回答向日葵爸爸》終於上線了,這個視頻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籌劃了差不多四年的時間。

其實,我拍攝這個節目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想盡我所能地改變一下在中國家庭裡爸爸的生存環境,同時能夠影響中國家庭教育的生態結構。

我們知道很多媽媽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參與角色,那麼,爸爸在這裡面是擔任一個怎麼樣的角色呢?

當然,每一個爸爸都有自己的回答。

這些問題我們將在《請回答向日葵爸爸》中一一解答。

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邊界問題

在第一期《請回答向日葵爸爸》中,我們請來了一對父女。

爸爸叫王超,女兒叫小超超。

這對父女的感情非常的好,而且他們之間關係的親密和邊界問題都值得我們反思。

在視頻拍攝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就是女兒跟爸爸正在一起彈琴時,突然女兒站起來撥弄了一下爸爸的琴絃。

這個看似平常的互動,其實包含著一個關於邊界的問題。

琴是爸爸心愛的東西,但女兒可以隨意去撥弄琴絃,這是一種突破邊界的行為,從更深層的角度來解讀,就是父母在認同兒女突破邊界的一種方式,在平時彼此相處間已經有了清晰的邊界意識,哪些是可以碰觸,哪些不可以。

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邊界通常會被混淆。

比如,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私人物品,這些東西是需要被允許下才能觸碰的。如果父母不注意尊重孩子的邊界,比如亂翻孩子的東西、不敲門進入孩子的房間,這會引起孩子的不適感,無法對自己的獨立意識進行自我認同。

那麼,在跟孩子的溝通中,我們應如何讓孩子有一個邊界的概念?

01、需要良好的溝通

我認為在這之前,作為父母的我們首先要在心裡有明確的邊界概念。

當父母有了一個邊界的概念後,自然而然地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孩子的邊界,同時彼此之間也能進行很好的溝通。

溝通的前提是雙方要有基本的信任,在信任基礎上進行的溝通不會被過度解讀。

如果爸爸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方式是斥責或者指責:“你是我的孩子,我為什麼不能碰你的東西,你必須......?”很顯然,這不是溝通,更像是發號施令。

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照顧到孩子的感受,

比如,問問孩子他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是什麼或者爸爸媽媽不能碰哪些玩具,

這樣做的話,對孩子是一種尊重,並且能夠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邊界感。

在整個拍攝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爸爸和女兒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

女兒和爸爸的對視裡有愛的流動,能夠在彼此的眼中看見了自己,這代表著彼此之間對對方的接納和欣賞,同時也是一種真誠的表達

但是,在一些家庭中,當孩子做錯事情了,在爸爸媽媽跟他們溝通時,他們會把眼睛看著地面,或者眼神飄忽不敢直視父母。

這種溝通模式更多存在在一個害怕犯錯的孩子和一個習慣指責的父母之間。

溝通里語言只佔30%的內容,表情肢體語言以及一些細小的下意識的動作才包含更多的信息內容。

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02、與異性孩子保持距離

在小超超和爸爸之間的互動配合得非常好,可以直接從爸爸手裡拿走積木,這是被允許的,而且是毫無顧忌的,爸爸沒有任何的不適感,是完全接受的。

這也是一個邊界的問題。

如果爸爸和女兒之間的親密感一旦繼續保持下去,那麼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有可能會給女兒一種感覺,爸爸是屬於我的。

如果到了性別意識比較強烈的年齡,可能會發生一些衝突。

所以,異性父母和孩子之間還是需要有一些邊界和距離。

一個男孩子到了六七歲的時候,媽媽就不能再給他洗澡了,他自己需要洗澡。一個女孩子如果大一點,爸爸就不可以隨意把她放在腿上擁抱或親吻,因為這些行為都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

在孩子慢慢成熟的過程中,他會懂得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區別。

因此,異性父母跟自己的孩子之間相處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到了青春期以後,有一些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為什麼馬上就不聽媽媽的話了?有可能是媽媽在跟男孩子的這個關係裡邊界不清晰,侵入孩子空間太大了,讓孩子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性衝動,這種性衝動的意識促使他必須要遠離媽媽本人!

很多父母經常在自己的異性孩子面前裸露太多自己的身體部分,例如,有些爸爸會在家裡只穿著一個大褲衩走來走去,這些行為都會給異性孩子帶來一定的壓力和不適感。

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03、鼓勵孩子去探索世界

在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小超超跟我之間的互動是很好的,她沒有發怵

還保持一種微笑的狀態,笑容是非常放鬆的,能夠保持一種共情的體驗

說明小超超在和陌生人互動時是比較自信的,證明她在家裡跟爸爸這個角色之間的互動是很好的。

也可以說明當爸爸給孩子一次自己創造和探索的機會時,孩子會感受到一種成就感。

如果過於替代的話,給孩子更多的是一種挫敗感,會讓孩子過於依賴於父母,同時對外界的探索失去,還會給自己造成一種我什麼都做不了的自卑體驗。

給予孩子機會去探索世界也是一個邊界的問題,替代、過度干涉、過度保護都會打破這一行為!

胡慎之帶你解讀家庭|附真實案例

我們都說做父母不容易,但其實在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中,我們可以察覺到孩子的成長規律,同時也可以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一個良好的認知。

我一直覺得父親的功能就是賦能給孩子,讓他成為自己。而媽媽的功能就是保護孩子,讓孩子能夠在生理層面上有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並在這個最基本的依戀關係中產生基礎信任,讓他有勇氣向外界拓展。

所以媽媽給孩子的是一個世界觀,而爸爸給孩子的是一個價值觀和人生觀。

所以《請回答向日葵爸爸》其實更想把不同的爸爸能呈現出來,把他跟孩子之間的互動呈現出來,然後在互動的過程中,我們也給自己的一些反思。

我們是什麼類型的爸爸,我們跟孩子的互動中間到底有一些什麼是我們值得去注意的,是有一些什麼樣的互動是對孩子成長是有益的?

非常高興你能夠關注到《請回答向日葵爸爸》這個視頻,

在此,我祝願每一位爸爸媽媽的孩子都能夠健康成長,成為一個人格和心理都健康的孩子,感謝大家!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