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見到底是種怎麼樣的感覺?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雖然你會說,只要長了兩隻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周遭所有的一切。但能真正地看到身邊人,確實是一種能力。』

真實的故事

初中階段,我有過約兩年被寄養的經歷,寄養的家庭是我爸爸的一位朋友。寄養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能考上一所好學校。所以,那段時間,我既要寄養在爸爸朋友的家裡,又要轉到新的學校讀書。

我不太擅長主動跟別人交朋友。而周圍所有的環境都是陌生的,面對不熟悉的家庭,老師和同學,心裡既有壓力又感到特別焦慮。

當時,有一個隔壁班的同學,我們經常在上學路上遇到。

上學第四天,我們又在路上遇到了。他主動走過來跟我打招呼,“你是新轉來的同學吧,你叫什麼名字?以後,我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上學?你剛來這,對很多事情還不太熟悉,到時候,我介紹朋友跟你認識。”

他的這些話,讓我從頭暖到腳。

那一刻,我覺得我被看到了,因為他看到了我對陌生環境的侷促不安和不善於主動跟朋友交往的孤獨。同時,他也提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法。

他就像一位小天使,在我心情沮喪的時候,給予我支持和安慰。後來,在寄養的那兩年裡,我們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一起結伴上學,一起說笑話。

慢慢地,隨著時間流逝,我在學校裡的朋友漸漸得多了起來。

被寄養之前,我父親要求朋友對我各方面都嚴格一些。

所以,當我考試沒考好時,我得不到任何的安慰,相反是各種指責,奚落和更嚴厲的對待。在那個年代,很多父母對待子女,老師對待學生都喜歡用激將法,恥笑的方式。

初中階段,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那時,我胃口特別好,飯量非常大。可是,家人的物質條件不是很好,導致我經常吃不飽飯。中午帶飯到學校,永遠只有一個菜。這種感覺,就像林黛玉進了賈府,哪怕別人對她很好,她還是會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有時,我會寫信給我父母親抱怨,但每次父親的回信,總是讓我感到難過,不是鞭策就是要求。心裡受的委屈只能憋在心裡,不知道找誰去說。

有一次,我實在是太難過了,於是,自己騎著腳踏車回奶奶那。奶奶特別愛我,我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的。當她看到我回去,且又不是回家的時間,她好像預感到了什麼,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哎呀,你看你,都瘦了,在那邊生活肯定不好吧。”我一把抱住奶奶,暢快地哭了。

我覺得,她很懂我,她看到了我的感受,看到了我的委屈。

被別人看到,我們會有存在感。

所謂的存在感,是指被重要的人特別看見或被特別的人重視的感覺。

奶奶的那句話,讓我覺得自己被看見了,也有了存在感。

被看見到底是種怎麼樣的感覺?

胡慎之心理

不被看見的故事

D小姐跟他的男朋友有一種說不出的矛盾。這種矛盾是什麼,她說不上來。

她說,她男朋友對她很好,給她買了各式各樣的東西,讓她衣食無憂,甚至她工作不開心了,男友也會建議她辭職。儘管在別人眼中,包括兩個閨蜜也說,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男友已經對她足夠好了,簡直堪稱24孝男人。

但D小姐總覺得在跟男友互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障礙,好像她只是他的一隻寵物。

在這段關係裡,她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內心特別委屈。如果說,對方對她不好,似乎也不對,因為男友對她確實很好。

D小姐的故事,讓我想到了邁瑞和她媽媽之間發生的故事。

邁瑞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有一次媽媽出去帶她逛商場,她看到了冰淇淋,想吃。

媽媽答應了。邁瑞想吃草莓味的冰淇淋,但媽媽說,“不,你喜歡吃巧克力味的冰淇淋。”邁瑞堅持自己的意見,媽媽卻一直在說:“你不喜歡吃草莓味的冰淇淋,還是吃巧克力味的冰淇淋吧。”

邁瑞很委屈,她的委屈在於,自己的需求沒有被媽媽真實看到。因此,邁瑞委屈地哭了,哭得特別傷心。媽媽看到邁瑞哭,大聲呵斥:“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已經答應給你買冰淇淋了,你還哭......”

邁瑞聽媽媽這麼說,哭得更兇了。

她的眼裡不僅包含了委屈的淚水,還有愧疚的淚水。她覺得自己真實的需求給媽媽帶來了麻煩,造成了媽媽不開心。

D小姐跟男友之間說不出來的障礙,也在此。

看見是一種能力

嬰兒出生後,不懂表達。吃喝拉撒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媽媽的照顧。

嬰兒表達需要的唯一方式就是哭。

媽媽通過嬰兒的哭聲,感知到嬰兒的需求。而且,媽媽在滿足嬰兒的需求之前,首先要看到他,同時要看到他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媽媽沒看見,比如,嬰兒餓了,媽媽以為嬰兒尿了或冷了,給予了媽媽認為的東西。但對嬰兒來說,自己還是沒有得到滿足的。

那一刻,嬰兒的感受是恐慌和恐懼的。

有的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會特別憤怒。

憤怒的原因是,那一刻的自己又重新體驗到了沒被看見的感覺。

一個只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滿足嬰兒的媽媽,很可能是一個非常自戀,忽略孩子感受的媽媽。自戀的媽媽經常會忽略掉身邊所有的人。

在公司或單位,有人經常會說,“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希望別人不要只看結果,更要看到他在這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有一句俏皮話是,“再牛逼的肖邦也彈不出我的憂傷。”

平常,我們的朋友看似很多。但在夜深人靜,特別孤單的時候或很想找一個人好好說話的時候。你會發現,翻完一遍手機裡的通訊錄,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說心裡話。

那時,你的內心肯定是一種特別孤單的感受。

如果此時,有一個原先不是很熟悉的朋友打電話過來問候你,“最近過的怎麼樣?看你的朋友圈,似乎不是很開心,發生了什麼事嗎?可以跟我聊一下。”

你的心情是不是會覺得很暖?你會覺得自己不孤單了,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牽掛你,關注你的。

同時,你也會對這位朋友產生一種特別溫暖的感覺。

沒看見別人的人是沒有共情能力的。

共情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自己得到別人的共情後才具備的一種能力。

其實,共情能力也是看見的一種能力。

有一些情商高手,很擅長共情的能力。有的情商高手能記住別人的名字。

在文章《敬愛的周總理》中有一個片段:敬愛的周總理能記住五六千人中某個人的名字,這對對方來說,是極大的溫暖。

類似的還有粉絲對明星的情感。如果你喜歡的明星能在人群中帶著獨特的,善意的,面帶微笑的眼神看你一眼,你是怎樣的體會?

被看見,就是這種感覺。

被看見到底是種怎麼樣的感覺?

胡慎之心理

當我們不被看見時

看見別人的前提是能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對方。

佛家講的“無我”,不是指沒有我。而是在那一刻,我們沒有了自以為是的自戀,更多的是能看到別人。

無我,不是用我們的思維,判斷,認知去看一些東西,更多的是用心去看。只有無我的狀態,我們才能夠去真正的看到別人。

看見別人,也是一種能力。

家庭治療師海靈格說,“我們所有的人際關係模式都是幼年時期跟媽媽相處模式的複製。”如果幼年時期,我們沒有被媽媽看到,同時,我們被媽媽忽略了感受,那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認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我們沒辦法去表達自己。

有一位來訪者,他媽媽對他的要求一直都是好好學習,為媽媽臉上爭光。當他學習成績好時,媽媽會特別高興。

他媽媽對他說,“你只要學習成績好,其它所有的事情都不用做。”

步入社會後,他發現自己除了學習能力外,其它的能力都沒有,比如:跟同事相處的交際能力。

這時的他,感到了很深的挫敗感。此外,他的媽媽又特別喜歡拿他跟別的孩子比較。因此,在人際關係中,他會無意識的把其他人都當成競爭對手。

慢慢地,他發現自己在社會上越來越難生存。跟同事的關係也處的不好,結了婚,也不懂得跟太太相處的藝術。

在他學習了一些心理學的內容後,他知道了自己問題的根源來自母子關係。因此,他對自己的母親非常憤怒。

成年的他,經常跟母親吵架,他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推給他的母親。每一次提起他的母親,他都會很憤怒。

因為曾經,他媽媽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都讓他去承擔。在他不斷地訴說對媽媽的憤怒時,我忽然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感覺。

我說,“那時候的你一定特別委屈,難過吧!對你發生過的一切,我真的很心疼。”

他的表情非常驚愕,詫異,看了我好一會兒,然後慢慢地低下頭。一個已經很多年沒有哭過的男人,在我面前痛哭流涕。

他說,“我從來沒想到這個世界上會有人心疼我。”

如果他的媽媽能看到他努力學習的過程,能在他遇到挫折和難處的時候,擁有看見的能力,能體會他受挫的感覺,我想,他現在就不會對媽媽這麼憤怒了。

大部分的時間,他一直在扮演一個討好他媽媽的孩子。他看見了媽媽的需要,也滿足了媽媽的需要,但是,他的感受和需求卻沒有被媽媽看見過。

被看見到底是種怎麼樣的感覺?

胡慎之心理

被看見的感覺

有一位朋友,也是一位心理學家,叫李雪。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對待我的方式,讓我記憶猶新。那段時間,一方面是工作,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另一方面是職業出現了倦怠,有一種特別強烈的職業枯竭的感覺。我沒有去找體驗老師,想自己再撐一下。

因此,那段時間相對來說會比較辛苦。

剛剛見面,我沒有表露出自己不太好的狀態,而是假裝堅強,以一種好的社交面具去跟大家寒暄交談。忽然,她的眼睛睜得特別大,“老胡,我覺得你好辛苦,我能體會到你特別辛苦的感覺。”

她把這句話連說了3遍,我差點淚奔。我強忍著不讓眼淚出來。

天啊,一個剛剛見第一面的人,居然能看到我很無力,很辛苦的感覺。那種感覺恰恰是我最真實,也最不願意承認的。

從此以後,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又多了一個真正可以相互懂得對方的朋友。現在很長時間沒聯絡了,但我會去關注她,帶著愛意和善意去看見對方。

有部非常棒的電影《心靈捕手》,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和一位數學天才的故事。

片中有一個情境,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當男主人公威爾在非常憤怒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時,他的治療師慢慢地靠近他,兩隻眼睛一直帶著善意看著對方,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

每一次,威爾把他推開的時候,治療師都會溫柔地靠近他,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慢慢地,威爾抗拒的力量越來越小了,最後,在治療室中,他悲傷地哭了,治療師擁抱了他。

治療真正有效的那一刻是治療師看見了他。

被看見到底是種怎麼樣的感覺?

胡慎之心理

我們都渴望被看見

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被人看見,被看見的內容不是我們所表現出的內容,更多的是我們內心中的一種感受。

真正的能夠看見別人是一種極強的共情能力,也是一種無我的狀態。這需要我們打破自己的自戀,打破自己的自以為是,打破抗拒的姿態,打破對別人的敵意,同時需要被打破的是我們被保護的脆弱的自己。

被別人看見能讓我們感受到:

第一,這個世界上是有人跟我們連接的,我們不是孤單的一個人。

第二,我們會感到特別溫暖,因為我們無法表達出來的感受,能被對方知道。

第三,最主要的是,我們能體會到自己被人懂得了。被人懂得是無條件的滿足,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END——

被看見到底是種怎麼樣的感覺?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