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清波泽上苑终南秀韵润三秦杨建敏先生著诗文集《终南溪水》序

溪水清波泽上苑终南秀韵润三秦杨建敏先生著诗文集《终南溪水》序

序言

溪水清波泽上苑

终南秀韵润三秦

------杨建敏先生著诗文集《终南溪水》序

李景宁

戊戌孟夏的一天,西安市鄠邑区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草堂分会副会长杨建敏先生送来一本厚厚的打印书稿,那是他这些年精心创作的一本诗文集《终南溪水》。杨老师是鄠邑区一名退休职工,曾担任过西安石化户县分厂工会主席。他虽然文化程度没有过高的学历,但是从小热爱文学,自学能力很强。2015年加入区诗词楹联学会以来,能认真学习诗词楹联文学知识,坚持创作,积累和创作出不少接地气的诗词、楹联、小说、散文、通讯等作品。同时,他热爱书法,坚持临帖习字,用书法作品展示了诗词楹联作品的魅力。他给我的印象的人心底善良,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嫉恶如仇,胸怀坦荡,敢于担当,为人正直,做事公道,爱岗敬业,顾全大局,爱憎分明,是一个值得交往和信任的仁兄良师益友。细读他的诗文集,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激励人们奋进的妙句佳篇。下面,我愿与大家一起走进、徜徉在《终南溪水》世界里,分享其中的幸福和快乐。

一是家国情怀,跃然纸上。杨建敏先生始终以虽然位卑却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不断抒写着一种家国诗文。如《赞为纪念“九三”抗战义捐者》,他用寥寥数笔,记录企业朋友,干群解囊捐款,喜笑颜开的民族事件,虽然文字简短,但是蕴藏了无限家国情。《写在日本侵略者投降之日》《写在安培回避反省道歉》两首诗,作者揭露痛斥了日本帝国主义罪行,抒发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之情。《望台湾盼重圆》诗句,写出思念亲人,期盼祖国统一的真情实感。《观微信日本购物感怀》,作者直抒胸臆,从消费角度告诫国人不能盲目购买日货,要处处胸怀民族情感。《中秋思宝岛》诗“举杯相聚人喧闹,宝岛何日回怀抱”寄托了思念宝岛回归祖国怀抱的爱国情怀。《再次从戎》诗写了战友聚会,对祖国边境忧心忡忡的民族情怀,一句“祖国下令再从戎,定让敌寇血来偿”英雄气概和情结令人钦佩。《写在天津港遇难者头七祭日》诗充满了强烈的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苍天垂泪,英雄魂归,作者这首诗不惜笔墨赞扬了我英雄无畏的消防官兵,感人肺腑。《慰问抗战老兵温玉泉》,作者写了自己参加区诗词楹联学会草堂分会慰问抗战老兵的感受,反映了作者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进扬鞭更向前的爱国信念。古人云:有国才有家。自古以来,写家国民族情怀的诗人众多,杨建敏先生能时刻关注祖国命运,用诗篇形式来记录国事,抒发一份拳拳之心,难能可贵。

二是弘扬真善,大爱可鉴。《赞吴紫珍》一诗,写了安康姑娘吴紫珍温柔善良,捐献细胞的凡人小事,歌颂了人间大善厚爱。《怜悯农妇补苗有感》诗写出农民劳动的艰辛,告诉人们要珍惜粮食,不铺张浪费,要时刻体会农民的艰辛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点滴幸福。《奉劝当官且莫贪》诗是作者参加鄠邑区丰京杯反腐倡廉诗词楹联大赛的获奖作品,数落了贪官贪腐的危害,警示官员“有朝一日事败露,身败名裂坠深渊”,读来字字铿锵有力。《给不作为官员画像》诗“一张报纸一杯茶,混到月底领工资。紧跟形势装模样,岂管南北与东西”,从一个侧面给不作为干部以提醒,告诫希望官员在其位要谋其政。《反家庭暴力法施行有感》诗“痛苦磨难出自屋,家庭悲剧易疏忽。面对暴力零容忍,法律面前戴金箍”,反映了作者呵护、关注、珍惜家庭温暖的呼唤之音,彰显了大爱情怀。正如一部小说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部法律的出台,作者激情澎湃,写出心中的感受,表达了一种心声,弘扬了真善美。《为官六字经》诗,通俗易懂,含义深刻。《悔》诗对百善之孝进行了释义,别有一番风味。《致失恋友》诗对青年人一种委婉的启示,希望他们振作精神,拥抱美好生活,不自暴自弃。《诚信为本》诗对诚信做事、为人进行了赞美,主旨是唤醒诚信意识。真善美,是人性的初心,歌颂好人好事,是作者良知的反映。杨建敏先生的诗文饱含真善美,值得点赞和学习。

三是情系桑梓,记住乡愁。《终南凡韵》诗句洋溢着对贾志茂老师的赞美深情,把深居简出草堂大良村的贾老师比作幽兰,称其高格志鸿,恰如其分。《诗友文朋草堂聚》诗记录了作者与诗友相聚的美好时刻,寄托了作者痴迷文字的深情,又抒发了徜徉在时代海洋里的喜悦。《赞秋水先生》诗“染病在身仍耕耘,为咱草堂费尽神”句贴切生动感人,一种淡淡的乡愁令人深思。《清明》诗“冥币香辣燃烧尽,唯有思念情正浓”句,写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映衬着乡愁的味道。《为三府村七一红歌会作》诗即兴而作,感恩新时代,抒发了作者爱国爱党爱家乡爱人民的豪迈之情。《观户县微缩社火展》诗“栩栩如生多经典,传统艺术再发扬”句,赞美了家乡宋村社火的自然美和经典美。前几年,户县社火传习所所长宋志荣等精心制作的微缩社火在西安城墙展出,领导接见,大获成功,世界瞩目。《贺鄠邑食屋开业》诗直截了当,发自内心,写出祝福之情。《无题》诗“浓霾弥漫雾蒙蒙,惆怅难掩箫笛声。未见枝头欢歌鸟,案上执卷把诗哼”句,写出对治理雾霾,保卫蓝天的呼唤之音。《写在诗在草堂文化雅集》诗句,道出勤奋写作,凝力追梦的美好情怀。

四是珍惜亲情,往事悠悠。《端午节感怀》《爱在心头》写出了节日亲人聚会的温馨之情。《乐趣》诗“按时接送不误点,童稚吾醉常外喧”,写出对孙子的爱。《探望》诗“同是瓜来一条蔓,卧床怎不让兄换”句承载了几多兄弟情深,寄托了手足之间的丝丝真情,血肉亲情。《赠史勇吾弟》诗“相识数十载,难忘两人情”,言简意赅,表达了千里之外。月夜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九九重阳观文随感》诗“慈母爱意浓,严父情最深。教子做人,立品铸己身”句,表达了对亲人慈父的缅怀。其复秋水《感恩节散文》诗“今生做儿女,来世定缘亲”,感恩之情,犹如春风,扑面而来。《和睦》诗“家庭本无对与错,相互交流少啰嗦”句,点石成金,一语千金,道出家庭和谐秘诀。《家》诗“生活本身经风雨,理解包容全家欢”句皆是经典。《致儿子》诗勉励孩子吃苦耐劳,坚持就能成功。《妻贤家和》诗“温润慈善家和顺,港湾盛开幸福花”句,道出幸福的道理。

五是修心养性,雅士高风。《陋室雅聚》诗写出雅聚之雅“切磋挥毫显异彩,惜缘不忍放其归”。《新养生》诗“文化养生悠自闲,随遇而安乐陶然。轻浮狂躁光阴去,淡泊名利颐天年”写出文化养老的现实意义。《无题》诗“年过花甲回故乡,舞笔弄墨纸留香。你来我往互慰勉,文朋书友自情长”句写出晚年的良好心态。《夜读》诗“陋室虽小天地广,读书伴我到天明”句,写出与世无争,以书为乐,恬淡静谧的超然心境。《品茶挥毫》诗,写出人生况味,有一种陶渊明,竹林七贤的风格。《互相尊重》诗“送人玫瑰手留香,泥巴打人已先脏。彼此原谅应尊重,惜缘相处自情长”句,来自生活,接地气,雅士高风荡漾时空,通俗易懂的语言里蕴藏着丰富和不凡的哲理,值得读者深思。试想,现在社会出现的互相伤害模式何其多?因此,作者抒发的情感中,其实是真的喻世,还是好好修心养性吧。《自然美》诗,写出自然之美,纯朴之情,不畏人言之刚强。《蚂蚁》诗“众志成城共尽力,不愁没法把它迁”句,写出蚂蚁的精神,给读者以启示,团结就是最大的生产力和战无不胜的秘诀。《蝉蛙牛》写出奋进的精神,道出劳动的幸福秘诀。《坐车与骑车》诗写出锻炼的重要性,其中“行不与人比快慢,身心健康少烦恼”句生动、亲切。《说狗》诗“狗咬你后你咬狗,相互对峙大声吼。前思别人是条狗,后想自己也成狗”句,蕴含很深做人道理,值得我们借鉴。

六是诗道千秋,指点江山。《腾冲观古大银杏树》《游云南》《观和顺古镇》《游张家界》《游安康瀛湖》《游泾阳智慧园金菊园》等游览祖国名胜大川的诗都赞美了江山多娇,引无数游人多感慨,作者借景抒情,寄托了对生活的无限美好向往之情。《万花山采风感怀》《赴阿姑泉牡丹园游》《登圭峰》《游太平森林公园》《清凉山感怀》等诗句,都反映了作者热爱鄠邑家乡的情感。作者的新诗《距离心》《晨练》《电》《朦胧的爱》《荷》《书法学习有感》《孩子们的节日》《不忘初心》《自画像》《农村换届现象》等篇内容丰富,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对人间万事万物的最真切解读,是作者爱憎分明的具体体现,言为心声。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参加文化活动的酬赠诗词楹联作品,细读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最重情义的真文人,都能用诗词楹联书法融为一体,恰如其分的表达好一种祝福祝贺之情。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写的小说,如《菲菲的爱》《今世公婆前世缘》《心愿》《笑了哭了》《铜臭》等都满满的正能量,歌手了新风尚,鞭挞了假丑恶,弘扬了真善美,明辨了是与非,读后令人啼笑皆非,发人深思。书中还收录了散文,如《后爸》《凤姐》《活好自己开心就好》《隔辈亲》《文化养生》《人生平淡心自宽》《我的老师贾志茂》《寻找童年》《残疾人圆了致富梦》等篇,不枝不蔓叙述,在真情表达中,讲好了家乡故事、鄠邑故事,这些蕴含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虽然没有高大上的故事,但是通过凡人小事记述,都能给读者以获得感、幸福感。

这部诗文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之作,是一部很好的精神导向读本,值得学习和分享。书中可圈可点的作品优秀作品很多,以上分享和解读仅是一家之言,愿与读者共勉。值此该书即将付梓印刷之际,诚祝杨建敏仁兄以此为契机,坚持文化养老、文化养生理念,知足常乐,保持幽默、风趣、耿直、豁达、豪爽、静雅秉性,立足草堂,面向鄠邑,畅想三秦,追梦九州,胸怀世界,平心静气,不卑不亢,继续坚持文化立场,践行好核心价值观,不断写出更加优美和无愧时代、感染人民的精品佳作。

赞曰:

溪水清歌润翠松,追寻好梦见诗中。

太河志涌英才气,秦岭情掀雅士风。

妙笔生花辉寸草,宏文洗耳感苍穹。

挥毫纵横江山娇,眺望终南紫燕腾。

2018年8月18日

于鄠邑东仁府静竹轩

溪水清波泽上苑终南秀韵润三秦杨建敏先生著诗文集《终南溪水》序

溪水清波泽上苑终南秀韵润三秦杨建敏先生著诗文集《终南溪水》序

溪水清波泽上苑终南秀韵润三秦杨建敏先生著诗文集《终南溪水》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