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清波澤上苑終南秀韻潤三秦楊建敏先生著詩文集《終南溪水》序

溪水清波澤上苑終南秀韻潤三秦楊建敏先生著詩文集《終南溪水》序

序言

溪水清波澤上苑

終南秀韻潤三秦

------楊建敏先生著詩文集《終南溪水》序

李景寧

戊戌孟夏的一天,西安市鄠邑區上林苑詩詞楹聯學會草堂分會副會長楊建敏先生送來一本厚厚的打印書稿,那是他這些年精心創作的一本詩文集《終南溪水》。楊老師是鄠邑區一名退休職工,曾擔任過西安石化戶縣分廠工會主席。他雖然文化程度沒有過高的學歷,但是從小熱愛文學,自學能力很強。2015年加入區詩詞楹聯學會以來,能認真學習詩詞楹聯文學知識,堅持創作,積累和創作出不少接地氣的詩詞、楹聯、小說、散文、通訊等作品。同時,他熱愛書法,堅持臨帖習字,用書法作品展示了詩詞楹聯作品的魅力。他給我的印象的人心底善良,勤奮好學,樂善好施,嫉惡如仇,胸懷坦蕩,敢於擔當,為人正直,做事公道,愛崗敬業,顧全大局,愛憎分明,是一個值得交往和信任的仁兄良師益友。細讀他的詩文集,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激勵人們奮進的妙句佳篇。下面,我願與大家一起走進、徜徉在《終南溪水》世界裡,分享其中的幸福和快樂。

一是家國情懷,躍然紙上。楊建敏先生始終以雖然位卑卻未敢忘憂國的情懷,不斷抒寫著一種家國詩文。如《贊為紀念“九三”抗戰義捐者》,他用寥寥數筆,記錄企業朋友,幹群解囊捐款,喜笑顏開的民族事件,雖然文字簡短,但是蘊藏了無限家國情。《寫在日本侵略者投降之日》《寫在安培迴避反省道歉》兩首詩,作者揭露痛斥了日本帝國主義罪行,抒發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之情。《望臺灣盼重圓》詩句,寫出思念親人,期盼祖國統一的真情實感。《觀微信日本購物感懷》,作者直抒胸臆,從消費角度告誡國人不能盲目購買日貨,要處處胸懷民族情感。《中秋思寶島》詩“舉杯相聚人喧鬧,寶島何日回懷抱”寄託了思念寶島迴歸祖國懷抱的愛國情懷。《再次從戎》詩寫了戰友聚會,對祖國邊境憂心忡忡的民族情懷,一句“祖國下令再從戎,定讓敵寇血來償”英雄氣概和情結令人欽佩。《寫在天津港遇難者頭七祭日》詩充滿了強烈的對生命的敬畏之情,蒼天垂淚,英雄魂歸,作者這首詩不惜筆墨讚揚了我英雄無畏的消防官兵,感人肺腑。《慰問抗戰老兵溫玉泉》,作者寫了自己參加區詩詞楹聯學會草堂分會慰問抗戰老兵的感受,反映了作者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奮進揚鞭更向前的愛國信念。古人云:有國才有家。自古以來,寫家國民族情懷的詩人眾多,楊建敏先生能時刻關注祖國命運,用詩篇形式來記錄國事,抒發一份拳拳之心,難能可貴。

二是弘揚真善,大愛可鑑。《贊吳紫珍》一詩,寫了安康姑娘吳紫珍溫柔善良,捐獻細胞的凡人小事,歌頌了人間大善厚愛。《憐憫農婦補苗有感》詩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告訴人們要珍惜糧食,不鋪張浪費,要時刻體會農民的艱辛生活,珍惜來之不易的點滴幸福。《奉勸當官且莫貪》詩是作者參加鄠邑區豐京杯反腐倡廉詩詞楹聯大賽的獲獎作品,數落了貪官貪腐的危害,警示官員“有朝一日事敗露,身敗名裂墜深淵”,讀來字字鏗鏘有力。《給不作為官員畫像》詩“一張報紙一杯茶,混到月底領工資。緊跟形勢裝模樣,豈管南北與東西”,從一個側面給不作為幹部以提醒,告誡希望官員在其位要謀其政。《反家庭暴力法施行有感》詩“痛苦磨難出自屋,家庭悲劇易疏忽。面對暴力零容忍,法律面前戴金箍”,反映了作者呵護、關注、珍惜家庭溫暖的呼喚之音,彰顯了大愛情懷。正如一部小說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部法律的出臺,作者激情澎湃,寫出心中的感受,表達了一種心聲,弘揚了真善美。《為官六字經》詩,通俗易懂,含義深刻。《悔》詩對百善之孝進行了釋義,別有一番風味。《致失戀友》詩對青年人一種委婉的啟示,希望他們振作精神,擁抱美好生活,不自暴自棄。《誠信為本》詩對誠信做事、為人進行了讚美,主旨是喚醒誠信意識。真善美,是人性的初心,歌頌好人好事,是作者良知的反映。楊建敏先生的詩文飽含真善美,值得點贊和學習。

三是情繫桑梓,記住鄉愁。《終南凡韻》詩句洋溢著對賈志茂老師的讚美深情,把深居簡出草堂大良村的賈老師比作幽蘭,稱其高格志鴻,恰如其分。《詩友文朋草堂聚》詩記錄了作者與詩友相聚的美好時刻,寄託了作者痴迷文字的深情,又抒發了徜徉在時代海洋裡的喜悅。《贊秋水先生》詩“染病在身仍耕耘,為咱草堂費盡神”句貼切生動感人,一種淡淡的鄉愁令人深思。《清明》詩“冥幣香辣燃燒盡,唯有思念情正濃”句,寫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映襯著鄉愁的味道。《為三府村七一紅歌會作》詩即興而作,感恩新時代,抒發了作者愛國愛黨愛家鄉愛人民的豪邁之情。《觀戶縣微縮社火展》詩“栩栩如生多經典,傳統藝術再發揚”句,讚美了家鄉宋村社火的自然美和經典美。前幾年,戶縣社火傳習所所長宋志榮等精心製作的微縮社火在西安城牆展出,領導接見,大獲成功,世界矚目。《賀鄠邑食屋開業》詩直截了當,發自內心,寫出祝福之情。《無題》詩“濃霾瀰漫霧濛濛,惆悵難掩簫笛聲。未見枝頭歡歌鳥,案上執卷把詩哼”句,寫出對治理霧霾,保衛藍天的呼喚之音。《寫在詩在草堂文化雅集》詩句,道出勤奮寫作,凝力追夢的美好情懷。

四是珍惜親情,往事悠悠。《端午節感懷》《愛在心頭》寫出了節日親人聚會的溫馨之情。《樂趣》詩“按時接送不誤點,童稚吾醉常外喧”,寫出對孫子的愛。《探望》詩“同是瓜來一條蔓,臥床怎不讓兄換”句承載了幾多兄弟情深,寄託了手足之間的絲絲真情,血肉親情。《贈史勇吾弟》詩“相識數十載,難忘兩人情”,言簡意賅,表達了千里之外。月夜思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九九重陽觀文隨感》詩“慈母愛意濃,嚴父情最深。教子做人,立品鑄己身”句,表達了對親人慈父的緬懷。其復秋水《感恩節散文》詩“今生做兒女,來世定緣親”,感恩之情,猶如春風,撲面而來。《和睦》詩“家庭本無對與錯,相互交流少囉嗦”句,點石成金,一語千金,道出家庭和諧秘訣。《家》詩“生活本身經風雨,理解包容全家歡”句皆是經典。《致兒子》詩勉勵孩子吃苦耐勞,堅持就能成功。《妻賢家和》詩“溫潤慈善家和順,港灣盛開幸福花”句,道出幸福的道理。

五是修心養性,雅士高風。《陋室雅聚》詩寫出雅聚之雅“切磋揮毫顯異彩,惜緣不忍放其歸”。《新養生》詩“文化養生悠自閒,隨遇而安樂陶然。輕浮狂躁光陰去,淡泊名利頤天年”寫出文化養老的現實意義。《無題》詩“年過花甲回故鄉,舞筆弄墨紙留香。你來我往互慰勉,文朋書友自情長”句寫出晚年的良好心態。《夜讀》詩“陋室雖小天地廣,讀書伴我到天明”句,寫出與世無爭,以書為樂,恬淡靜謐的超然心境。《品茶揮毫》詩,寫出人生況味,有一種陶淵明,竹林七賢的風格。《互相尊重》詩“送人玫瑰手留香,泥巴打人已先髒。彼此原諒應尊重,惜緣相處自情長”句,來自生活,接地氣,雅士高風盪漾時空,通俗易懂的語言裡蘊藏著豐富和不凡的哲理,值得讀者深思。試想,現在社會出現的互相傷害模式何其多?因此,作者抒發的情感中,其實是真的喻世,還是好好修心養性吧。《自然美》詩,寫出自然之美,純樸之情,不畏人言之剛強。《螞蟻》詩“眾志成城共盡力,不愁沒法把它遷”句,寫出螞蟻的精神,給讀者以啟示,團結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和戰無不勝的秘訣。《蟬蛙牛》寫出奮進的精神,道出勞動的幸福秘訣。《坐車與騎車》詩寫出鍛鍊的重要性,其中“行不與人比快慢,身心健康少煩惱”句生動、親切。《說狗》詩“狗咬你後你咬狗,相互對峙大聲吼。前思別人是條狗,後想自己也成狗”句,蘊含很深做人道理,值得我們借鑑。

六是詩道千秋,指點江山。《騰衝觀古大銀杏樹》《遊雲南》《觀和順古鎮》《遊張家界》《遊安康瀛湖》《遊涇陽智慧園金菊園》等遊覽祖國名勝大川的詩都讚美了江山多嬌,引無數遊人多感慨,作者借景抒情,寄託了對生活的無限美好向往之情。《萬花山採風感懷》《赴阿姑泉牡丹園遊》《登圭峰》《遊太平森林公園》《清涼山感懷》等詩句,都反映了作者熱愛鄠邑家鄉的情感。作者的新詩《距離心》《晨練》《電》《朦朧的愛》《荷》《書法學習有感》《孩子們的節日》《不忘初心》《自畫像》《農村換屆現象》等篇內容豐富,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是對人間萬事萬物的最真切解讀,是作者愛憎分明的具體體現,言為心聲。書中還收錄了作者參加文化活動的酬贈詩詞楹聯作品,細讀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個最重情義的真文人,都能用詩詞楹聯書法融為一體,恰如其分的表達好一種祝福祝賀之情。書中還收錄了作者寫的小說,如《菲菲的愛》《今世公婆前世緣》《心願》《笑了哭了》《銅臭》等都滿滿的正能量,歌手了新風尚,鞭撻了假醜惡,弘揚了真善美,明辨了是與非,讀後令人啼笑皆非,發人深思。書中還收錄了散文,如《後爸》《鳳姐》《活好自己開心就好》《隔輩親》《文化養生》《人生平淡心自寬》《我的老師賈志茂》《尋找童年》《殘疾人圓了致富夢》等篇,不枝不蔓敘述,在真情表達中,講好了家鄉故事、鄠邑故事,這些蘊含正能量和核心價值觀的作品,雖然沒有高大上的故事,但是通過凡人小事記述,都能給讀者以獲得感、幸福感。

這部詩文集是作者多年來的心血之作,是一部很好的精神導向讀本,值得學習和分享。書中可圈可點的作品優秀作品很多,以上分享和解讀僅是一家之言,願與讀者共勉。值此該書即將付梓印刷之際,誠祝楊建敏仁兄以此為契機,堅持文化養老、文化養生理念,知足常樂,保持幽默、風趣、耿直、豁達、豪爽、靜雅秉性,立足草堂,面向鄠邑,暢想三秦,追夢九州,胸懷世界,平心靜氣,不卑不亢,繼續堅持文化立場,踐行好核心價值觀,不斷寫出更加優美和無愧時代、感染人民的精品佳作。

贊曰:

溪水清歌潤翠松,追尋好夢見詩中。

太河志湧英才氣,秦嶺情掀雅士風。

妙筆生花輝寸草,宏文洗耳感蒼穹。

揮毫縱橫江山嬌,眺望終南紫燕騰。

2018年8月18日

於鄠邑東仁府靜竹軒

溪水清波澤上苑終南秀韻潤三秦楊建敏先生著詩文集《終南溪水》序

溪水清波澤上苑終南秀韻潤三秦楊建敏先生著詩文集《終南溪水》序

溪水清波澤上苑終南秀韻潤三秦楊建敏先生著詩文集《終南溪水》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