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鏤雕,是中國古代玉器製作最重要的工藝之一。所謂鏤雕,就是在玉料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虛實相襯地突出玉器的主體紋飾或造型輪廓,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其很可能源於鑽孔工藝。玉器的鏤雕工藝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此後發展延續數千年。

鏤雕的鑽切法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歷經數千年,基本流程卻沒有什麼變化。如清人李澄淵在《玉作圖》中所云:“凡玉片宜作透花者,則先以金剛鑽將玉片鑽透圓孔後以彎弓並鋼絲一條,用時則解鋼絲一頭,隨將絲頭穿過玉孔,復將結好絲頭於弓頭上,然後用浸水沙順花樣以鎪之,如木作彎鋸鎪花一樣。”可見,明清時期的鏤雕工藝與良渚文化時期的基本流程是相近的。但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鏤雕工藝和工具也不斷變化,所以歷代玉器鏤雕的具體步驟和工藝痕跡會有一定的差異。

(一) 新石器時代是鏤雕工藝發展的初萌階段

新石器時代鏤雕玉器數量較少,且皆為單層紋圖,鏤空處多不甚規整。從大量考古資料上看,新石器時代玉器鏤雕的技法主要有兩種:一為以砣(磨)具為主要製作工具進行磨製鏤空的砣磨法。二為以鑽具(實心鑽、管鑽等)、線具等結合鏤空製作的鑽切法。這兩種技法也是以後歷代鏤雕製作方法的基礎。

(1)紅山文化玉器的鏤空,多見於勾雲形玉佩之上。多以扁片狀磨具或結合桯鑽在器表兩面進行反覆對磨,直至把玉器磨透出現空洞,再對空洞邊沿加以修整而成。因此,紅山文化玉器鏤空處邊沿多呈刃狀。如內蒙古巴林右旗蘇達來遺址出土的勾雲形玉器,高11.8、寬12.5、厚0.8釐米,墨色,摻雜有白色和褐色雲片狀和塊狀斑點。表面磨製的十分光滑。磨刻的紋飾線條整齊而流暢,四周圓潤且向外翻卷,周邊外緣圓鈍抹斜,中心鏤作盤卷勾雲形,鏤空邊沿呈“薄刃狀”。上側邊沿有一鑽孔,正、反兩面均按器物的造型和紋飾琢磨出凹凸分明的裝飾線(圖1)。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1

(2)良渚文化玉器的鏤雕,多以鑽切法制作。鏤雕時,先按照構圖設計,以桯鑽在需鏤空處打一個或數個定位圓孔,再將用質地柔韌耐磨的植物荊條或動物筋、皮製成的線具穿過圓孔,抹上潮溼的解玉砂,然後手工在玉器兩側來回拉動線具,把多餘的玉料拉搜去掉。代表作品如浙江餘杭反山16號墓出土的冠狀玉飾,高5.27、上寬5.4、中寬10.34、下寬6.3、厚0.4釐米,玉質沁為黃白色,夾淺灰色筋狀條斑。整器略呈“中”字結構,鏤雕與線刻技法結合表現神人、獸面紋,其中,中部為獸面紋,透雕重圈眼,橢圓形蒜頭鼻,寬嘴獠牙,下肢做蹲距樣。鏤空部位不甚規整,鏤空面有縱向線痕,可能是線具拉搜時留下的痕跡。(圖2)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2

(二)殷商西周時期

殷商西周時期已經出現了青銅工具,並將之運用於玉器的製作之中。所以此期鏤雕玉器數量增多,且鏤空部位較新石器時代規整,切面也較平直。多先以青銅質鑽具加蘸解玉砂在器內適當位置打一個定位圓孔,再由青銅質地的鋸條進入圓孔,反覆鋸切成形。如山西洪洞西周墓5號墓出土的玉飾,直徑5.2釐米,黃白色,半透明,有光澤。扁平體,為盤龍咬尾形。器內用鏤空紋飾配合器表線紋,以突顯紋飾。鏤空部位多為由上大下小的漏斗狀圓孔和漸窄的條狀部位連接構成的“逗點式”鏤空(圖3)。商代玉器的鏤空皆在邊緣施用,而西周較多位於玉器內部。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3

(三)戰、漢、唐時期

鐵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琢玉工具的革新。戰漢時期開始以鐵質管鑽套打鑽孔,以絲鋸為弦的搜弓取代普通的鋸條拉切,且鏤雕前多用陰刻細線打稿,拉搜切割後又多以金屬擦條將鏤空處擦磨整修。所以,此期玉器的鏤空部位增多,形狀多樣,但仍皆為單層紋圖。鏤空處邊緣犀利、規矩,孔壁光滑、垂直,兩面孔徑幾乎相等,兩面對鑽留下的臺痕已不多見。如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連環龍鳳形玉佩,長9.5、寬7.2、厚0.4釐米,灰白色,褐色沁。全器各節鏤雕成龍、鳳形,鏤空處佈局繁密、形狀多樣,鏤雕內壁如峻壁峭立、邊沿稜角分明。玉飾剔透玲瓏,卷折自如。無論從構思或雕工來看,都是一件上承之作,是鏤雕玉器的典範,堪稱戰國玉雕的精品(圖4)。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4

(四)兩宋時期

有宋一朝,是玉器鏤雕製作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

宋代的鏤雕工藝,是戰國鏤雕玉器以來的一次突出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玉匠除延續戰國以來傳統的鑽切法制作的單層紋圖透雕外,又將之發展為多層鏤雕,其“多層”所表現的諸如龍鳳穿於雲中、走獸行於山林、花鳥相互襯托之類。各層紋案多穿插交錯,聯繫緊密,下層紋案是主題圖案的延伸。多層鏤雕玉器圖案所表現的天地很廣闊,極具深景感。

多層鏤雕作品器型豐滿、構圖精巧、層鏤細析,題材多為龍穿雲、鳳穿花、鶴鹿松竹等題材。這類玉器多以數個層面組合,上層為主題紋案,其下襯以交錯的枝葉和捲雲,上下層紋飾交搭相連,立體感較強。如陝西西安交通大學出土的一件松鶴龜鹿紋玉佩,高6.2、寬5.4、厚0.7釐米,白玉,微泛紅。玉佩呈立式卵形,底部略平,主要以鏤雕表現圖案。石頭間有松、竹、靈芝,左下雕有一龜,臥於石上昂首張口吐出祥雲,正上雕有一隻展翅飛翔的仙鶴,右下雕有一隻回首仰望仙鶴的走鹿(圖5)。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5

宋代發展的多層鏤雕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一直影響到遼金以及後來元明清幾代玉器的鏤雕風格。

(五)遼金元時期

(1)遼代玉器中,至今未見考古出土的多層鏤雕玉器,但單層紋圖的透雕玉器甚多。此期多以鐵質實心鑽帶動解玉砂直接進行鑽磨鏤空,省去鑽切法的第二步“拉切”,這可視為鑽切法之簡化特例。所以遼代玉器鏤空邊緣上常有鑽頭留下的圓柱形凹痕和不規則的螺旋紋。鏤空形狀不規則,邊角圓鈍,不及戰國玉器鏤雕處爽利,鏤空部位面積小。如內蒙古翁牛特旗解放營子遼墓出土的一件玉飛天,玉質青白,半透明。飛天臉為男形,頭頂雲冠,上身裸露,裳長似裙託於身後,跣足,雙手於臉前捧一物,肩披繚繞的彩帛。片雕和鏤雕巧妙結合,通過幾個略呈三角形的鏤空,將身體與彩帛的輪廓清晰地凸顯出來(圖6)。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6

(2)金代玉器的鏤雕工藝又有了新的發展。此期鏤雕玉器多為以多層鏤雕和立體鏤雕工藝製作的帶飾、爐頂(或帽頂);紋圖常為反映北方少數民族捺缽制度的 “春水”、“秋山”之類題材。深層立體鏤雕工藝,多在圓柱體的玉料上雕琢,鏤雕的紋飾不僅層次豐富,而且可多角度表現,視覺上的立體感很強。吉林扶余風華鄉班德古城出土的一件蓮鷺紋玉爐頂,是目前所知出土品中,年代最早的深層立體鏤雕玉器。長5-6、高6釐米,乳白色。整器呈饅頭狀,主要採用鏤雕、浮雕、圓雕工藝雕刻鷺鷥、蓮花、蓮葉等圖案,鏤空圖案繁縟密集,層層遞進,紛繁錯落,立體感極強(圖7)。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7

(3)元代進行鏤雕製作,多以鐵質實心鑽與線具從不同角度進行鑽孔和拉切。由於此期多不整修和拋光玉器的內部細節,所以圓柱狀鑽凹痕與“M”形線鋸痕被完整地保留下來,鑽切痕跡稜角分明、頗見力度。鏤雕玉帶飾如江蘇無錫元代錢裕墓出土的“海東青擊鵠”玉飾,長8.3、寬6.7、厚2.2釐米,青白玉質。表面圖案凹凸起伏有致。正面鏤雕荷蓮、水草為襯底,一隻天鵝穿行躲藏於枝葉交錯的水草中,上方一隻海東青落於荷葉之上,欲啄鵝腦。這件作品內容豐富、構圖飽滿,有強烈的浮雕感(圖8)。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8

(六)明清時期

明清制玉鏤雕工藝集歷代之大成,傳統的單層鏤雕、多層鏤雕、立體鏤雕被髮揮地淋漓盡致。鏤雕玉器種類豐富,常見的有片狀玉佩、嵌飾、帶飾、爐頂等。明中期出現的分層鏤雕工藝,又稱“花下壓花”技法,是指在片狀玉器上鏤雕出上下兩到三層不同圖案的一種鏤雕技法。“花下壓花”的紋飾由底紋與上層主題紋圖組成,底紋縝密,與上層主題呈兩重分佈,層次分明,具有較好的透視感。

需要說明的是,“花下壓花”的“分層”只是雕琢出上下兩種不同的圖案,下層的錦地紋僅僅起到陪襯作用而已,與主題紋圖聯繫不大;立體感稍弱,且結構意境無深遠之感。可見,明清之“花下壓花”技法實則是宋元以來多層鏤雕技法的簡化。

如上海浦東東昌路明墓出土的嬰戲紋玉嵌飾,此器作雙層鏤雕,底層鏤雕窗欞圖案,上層浮雕七個形態各異的童子。再如江西南城明益王次妃墓出土的麒麟紋玉帶飾,器內紋飾主要以鏤雕工藝表現,上層為一麒麟展翅行走以及牡丹花等圖案,下層為纏枝蔓草紋(圖9、10)。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9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10

而明末和清代最常見的鏤雕玉器,當屬單層紋圖透雕玉佩。其主要以鑽切法制作,工藝痕跡有以下特點:鑽孔多位於拉切之首末兩端和造型轉角之處,呈“U”形,孔壁有不規則的螺旋紋。線具拉切的痕跡為趨於垂直玉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縱向線痕,拉切痕截面呈不規則的“M”形。由於工具的相對落後以及拉切時用力的不均,鏤空處多有臺階狀痕跡,拉切痕之間也常有錯位疊加現象。

玉器鏤雕工藝,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單層紋圖鏤雕(即透雕),殷商西周時期得到了發展,戰國漢代達到第一次藝術高峰。宋代是玉鏤雕工藝其發展的一個拐點,單層紋圖鏤雕開始向多層鏤雕躍進,金元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達到了藝術頂峰;明清在對前朝玉作工藝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了立體鏤雕(“花下壓花”的分層鏤雕),但技術上的創新較少,逐漸勢微。以砣磨鏤空者,多見於新石器時代,宋代以後對窄縫狀部位的鏤空也多以砣具磨製,鏤空處有釺砣磨製的半月形痕跡。相比砣磨,鑽切法在玉器製作史上更為常見,是鏤雕的主流技法,多層鏤雕和立體鏤雕玉器的製作技法是其技術上的延伸(圖11)這兩種技法的結合進行鏤雕的情況也不鮮見,宋至清代玉器鏤空處常有鑽孔、切割和砣磨疊壓的痕跡。

古玉學步(100):古玉鏤雕工藝的發展軌跡

圖11

鏤雕,幾乎貫穿了整個古代玉器製作史,是重要的玉雕技法。熟悉和掌握歷代玉器鏤雕工藝風格以及工藝痕跡的特點,對於古代玉器的辨偽與斷代,無疑是不可或缺的。

注:本文參考丁哲先生《古玉的鏤雕工藝》(《收藏界》2011年3期),稍有調整編輯,在此對源作者特別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