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改道之後(三)

  上次說到,隨著城市的建設,古老的沙河蜈蚣壩經受了保護與破壞的交鋒。而遵化市市區東側的沙河河道改造,更使這座千年古建築,經歷了一場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


沙河改道之後(三)

經過改造後的沙河水體  攝影:李文惠

  2009那一年,筆者正擔任遵化市文物管理所所長。一天下午,接到群眾電話,說是正在進行著的沙河河道治理工程,為了給修造沙河現代水泥大壩提供方便,施工方準備把現存的蜈蚣壩徹底拆毀。聞訊之後,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迅速趕往現場。經瞭解,工程進展中計劃把現存的約400米的蜈蚣壩拆除,並且已經拆開了一個寬約2米的豁口,以利施工展開。當時現場還有幾名本市的群眾圍觀,他們對於即將拆除蜈蚣壩一事,表示憤慨。其中一位群眾說:“要是真的把這個古物拆掉的話,我就向《河北日報》舉報,看他們怎麼下臺!”

  文物管理所人員見到這個情況,心裡十分著急,本想加以制止,又有人告訴說,這是我市一號工程,誰也阻止不了。我們想,如果等到拆毀了再想辦法,那就什麼都晚了。於是我和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暫時回到單位。下班回家以後,我輾轉反側,一夜未睡。經過反覆權衡,第二天清晨,我早早來到單位,趕快手寫一篇關於蜈蚣壩的文章,介紹了蜈蚣壩的歷史,強調了它的重要文物價值,說明了它的保護意義,並及時把這篇文章交給文化體育局領導。對此,局領導十分重視,馬上把稿件遞交給市政府領導。第三天早晨,我剛到單位,局領導通知:市政府領導要召見,聽取局主要領導和我對於蜈蚣壩保護問題的意見。於是文體局主管文物工作的副局長黎新帶我趕往市政府,向接見我們的常務副市長王東印詳細彙報了蜈蚣壩的有關情況。聽取我們的彙報之後,王東印副市長當場表示:“蜈蚣壩如此重要,市政府一定會克服困難,儘可能保留更多的古蹟!”

  經過市政府會議研究,決定撥款29萬元,由文物管理所負責,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保存現狀比較好的一段長約350米的蜈蚣壩壩體進行合理修繕。

沙河改道之後(三)

重修後的蜈蚣壩  攝影:周鳳軍

  接到政府通知之後,我和繼任的文物管理所所長萬廣寶一起,進行了認真設計,制定出修繕方案,報請市政府和上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隨後聘請高質量的古建施工隊伍,開展修復工程。3米高的壩身主體雖被掩藏在泥土之下,但對地面蜈蚣壩體進行了修繕,還在大壩西側建造了一座仿古式黃琉璃瓦涼亭。以市政府的名義撰寫了碑文《蜈蚣壩修繕記事文》,記錄了此次沙河蜈蚣壩重修經過,以垂鑑後世。

沙河改道之後(三)

重修後的蜈蚣壩局部  攝影:周鳳軍

  2012年5月,蜈蚣壩被列為唐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新築的沙河水泥大壩和重新修繕之後的沙河古蜈蚣壩,並立於遵化市區之東,昭示著沙河的過去和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