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泉行宮,孝莊太后湯沐池

  我們前次介紹明武宗與遵化湯泉時,提到了一位明朝宮廷中的奇女子,她不但善於寫詩,且擅長書法,給後人留下了流傳千古的《明武宗駐蹕湯泉宮人題句》,這個女子就是王妃。距離王妃來湯泉149年,清朝一位清朝宮中重量級的女子,也來到遵化湯泉,在這裡“湯泉水滑洗凝脂”,同時也留下了不少令後人猜測與聯想的故事。她,就是孝莊皇后。

  

湯泉行宮,孝莊太后湯沐池

清孝莊文皇后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孝莊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因兒子福臨繼承皇位,被尊為皇太后。她的孫子登極,又尊稱為太皇太后。她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死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享年75歲。

  孝莊皇后的一生,經歷過各種大風大浪,也享受過人間的富貴榮華。終其一生,也到過其他湯泉,但對遵化湯泉,卻是情有獨鍾。

湯泉行宮,孝莊太后湯沐池

清乾隆年間湯泉圖  

  她曾於順治八年、十六年,在兒子的陪伴下,往返四次駐蹕遵化湯泉洗浴。又於康熙年間,在孫子的陪同下,於康熙十一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多次往返於此湯泉與京城之間,享受天然湯泉的樂趣。

  為了母親能夠舒適地在湯泉安享湯泉水,從清順治年間起,就開始在遵化湯泉興建行宮。當時清朝剛剛建立不久,經濟凋弊,無力進行較大規模的建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順治帝命拆除明朝時在遵化縣城之北修建的校軍場建築,用舊料在湯泉附近修建供孝莊皇太后休憩的館舍。到了康熙年間,為了供奉皇帝、皇太后沐浴,康熙皇帝在湯泉及其附近的鯰魚池,各建行宮一座。湯泉的行宮,供太皇

湯泉行宮,孝莊太后湯沐池

孝莊之子清順治皇帝像 

太后使用,而鯰魚池行宮,則供皇帝來湯泉時駐蹕。

  也許是順治年間到湯泉洗浴,給孝莊皇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從清聖祖康熙十一年起,聖祖的祖母孝莊文皇后先後6次到遵化湯泉沐浴,治療皮膚病。受其影響,她的孫兒清聖祖玄燁一生,更是到遵化湯泉駐蹕達數十次之多。

  入清以後,遵化湯泉為清世祖福臨和清聖祖玄燁所矚目。他們曾經多次來到這裡洗浴養疾。在順治十八年建立世祖的孝陵以後,這裡更成為皇家休沐的場所。

  康熙年間,在這裡建起了御湯池。清朝康熙年間遵化知州鄭僑生所纂的《遵化州志》中這樣記載湯泉浴池說:“我大清朝改造明朝所建的官池做為皇帝皇后洗浴的御用湯池,也就是天子休沐的地方!聖祖皇帝車駕不時臨幸,經常在農耕閒暇的時候進行狩獵校練士兵。王公大臣隨從在這裡洗浴,各自有自己的洗浴地方。從此以後這裡煥然一新,舊貌變新顏,風景也為天下第一了!”從這一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知道,清朝的湯泉行宮,其實就是利用明朝時舊有的官池和民池,在對其進行改造之後,供皇帝及太皇太后使用的。

湯泉行宮,孝莊太后湯沐池

孝莊之孫清康熙皇帝像

  湯泉行宮,位於福泉寺和觀音殿之間。據清朝初期大臣高士奇所著《松亭行紀》載:“世祖章皇帝駕常臨幸,命在湯泉旁建築行宮,只略加修飾,不加華麗色彩。”以此來看,遵化湯泉行宮應該是始建於清世祖順治年間,而其大興土木工程,是在清康熙年間。

  明教軍場“在東關北一里左右,明朝景泰二年都御史鄒來學建‘壯猷堂’五間、重廳五間、東西廳六間、神器庫八間、旗臺一座、鼓樓二座、四面車房四百九十四間。國朝順治四年,地歸入旗,磚木各料,拆修湯泉。”

  清順治十八年,馬蘭峪地方修建清朝皇帝的陵寢,於是遵化在清康熙年間由縣升為州。為了修建供聖祖玄燁祖母太皇太后休沐的浴池和館舍,康熙年間,將閒置的巡撫衙門逐漸拆除,木料用於修造湯泉行宮。

  清康熙年間修建的行宮,不止是湯泉行宮,還有距此約2公里的鯰魚池行宮。

經過清順治、康熙兩朝的不斷經營,遵化湯泉行宮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

  不但自己喜歡遵化湯泉,孝莊還曾經逼迫兒媳董鄂妃來此洗沐,其中有哪些不可為人道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