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登記率連續四年走低,單身常態化?選擇尊重是對單身女性的最大福利!

结婚登记率连续四年走低,单身常态化?选择尊重是对单身女性的最大福利!

结婚登记率连续四年走低,单身常态化?选择尊重是对单身女性的最大福利!
结婚登记率连续四年走低,单身常态化?选择尊重是对单身女性的最大福利!

單身常態?

2017年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2013年至2017年之間,我國的結婚率由9.9%降至7.7%。

8月12日,“結婚登記率連續4年下降”躋身微博熱搜榜第三名。上熱搜榜的這則新聞來自民政部日前發佈的《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該公報公佈了2017年我國兒童福利和收養登記、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等社會服務相關數據。

结婚登记率连续四年走低,单身常态化?选择尊重是对单身女性的最大福利!

根據《公報》,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1.4%,已遠超10%。自2005年以來,我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人數逐年增長,占人口總數的比率也從20 0 5年的11.3%攀升至2017年的17.3%;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比率也由2010年的8.9%攀升至2017年的11.4%。

此外,2017年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

2017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37.4萬對,比上年增長5.2%,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370.4萬對,法院判決、調解離婚66.9萬對。值得關注的是,自2002年以來,我國的結婚率和離婚率發生了明顯變化。

2002年,我國的結婚率為6.10%,此後幾年,該組數據一直呈上升趨勢,但在2014年開始下降。2013年至2017年之間,我國的結婚率由9.9%降至7.7%。此外,我國的離婚率也由2002年的0 .90%逐漸攀升至2017年的3.2%。

结婚登记率连续四年走低,单身常态化?选择尊重是对单身女性的最大福利!

另據媒體6月份報道,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還出現了經濟越發達,結婚率越低的現象。其中,結婚率最低的5個省市分別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東,其結婚率分別為:0.45%、0.61%、0.61%、0.62%、0.63%。

結婚登記率連續四年下降,婚姻大數據再次將婚姻狀態呈現在大眾面前。婚還是不婚?單身適婚群體如何看待婚姻?一起來看看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的採訪。

並非刻意選擇,單身同樣很精彩

鄭蕾(化名):“我確實看到一些結了婚的同學、朋友挺不容易的,我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年齡就一定要做什麼事情這樣的要求,所以,覺得一個人過挺好。人生其實就像一場遊戲,有的人在進入遊戲時選擇了‘hard’模式,而我給自己選擇了‘easy’模式。”

今年36歲的格格(化名)也是單身,她說:“我既不是單身主義,也不恐婚,但我覺得一定要兩個人真正合得來,因為感情,想去結婚,而不是迫於某種壓力去結婚。如果碰到好的、喜歡的人,對婚姻還是有嚮往的,但要說迫於社會或者家裡的壓力一定要去結婚,也不是這樣的。”

張靚(化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覺得婚姻很好,但是,沒必要為了結婚了而結婚,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還不如自己過輕鬆一些。”

“人首先要學會與自己相處,有能力在一個人的時候把日子過好,這樣,如果遇到合適的另一半,可以為他帶去快樂,如果遇不到另一半,自己也不會過得太無趣。”張靚說,自從買了房子之後,父母就從外地搬來和她一起生活,父母有自己的朋友圈,也鼓勵她的業餘生活過得豐富一些,不管是運動還是和朋友出去旅遊,父母從不給她太多約束。在工作上,她認真卻無鋒芒,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事實上,她在單位也獲得了與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職位。

“很特別的是,我大學畢業後的每一個工作崗位,直接主管領導都是女性。很多人說,女領導不好打交道,我卻從她們身上看到了不遜於男性的果敢、敬業、堅韌,以及女性特有的細緻和柔情。所以,這可能給我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女人也可以很能幹,並不比男人差。”張靚感慨地說。

结婚登记率连续四年走低,单身常态化?选择尊重是对单身女性的最大福利!

結婚率下降、選擇單身的原因

城市化進程是推手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表示,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婚齡推遲和高速發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來我國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

分析人士表示,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不斷髮展的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代年輕人的婚姻選擇。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推高了生活成本,加劇了市場競爭。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結婚率反倒走低,這在全球都是一種趨勢。

女性經濟獨立

“近幾十年來,女性的崛起成為不爭的事實。女性依靠智慧、奮鬥、吃苦、拼搏的精神,跟周圍的男人一樣出色,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她們經濟獨立,人生自主。” 中國社工聯合會婚姻家庭委員會副主任、華東交大女性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金苑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採訪時說,在不少大城市,女性買房、買車比比皆是,這種“有錢”的感覺,直接刺激女性的自尊和自信,找個“長期飯票”過日子的女性也漸漸減少。並且,女性愛學習,不光侷限於工作能力的提升,更多的女人還像海綿一樣,持續學習各種自我成長的知識,如各種讀書會上的女性總是多於男性,各種理財知識的現場女性人數也不斷攀升,至於心理學、瑜伽課、英語課、自我管理等課程,都是女性趨之若鶩的地方。“從某種程度上看,女性全面自我成長的速度遠遠超越了男性。”金苑說。

“經濟獨立的結果,就是女人對男人的心理依賴開始減弱。如果婚姻不能給女性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心理上的寧靜,選擇單身就變得輕而易舉。”金苑說,傳統意義上的家庭功能,不僅僅是傳宗接代,還承擔著相互關心,相互攙扶,相互依存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配套的社會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加之發達的互聯網技術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由此,家庭的有些功能逐漸消失或弱化,有些功能開始失調。從前必須藉由人際關係、人際交往才能得到的衣食住行,都被高度發達的網絡技術所替代,閒暇生活和情感的滿足更多被社交軟件佔據,加上有些人缺乏愛的能力,於是就懶得組建家庭,懶得走進婚姻。

選擇更加自由、社會更加包容

“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離婚率越高,一般來講,人們的結婚意願就會受到影響,擔心結婚會帶來家暴等更多的風險,結婚率就會下降。” 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葉文振表示,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單身,這種心理上的擔憂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其次,傳統的家庭分工——結婚以後,在某種程度,照顧家庭、配偶、孩子、老人等各種負擔都加在女性的肩膀上,而這些負擔使得現代社會中,那些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職業發展背景的女性,結婚的機會成本大大提高,結婚的淨受益遠遠沒有單身大,使得越來越理性的女性,即使有機會結婚,也會做出更加切實的考慮和選擇。

“近年來,個人的生活偏好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人們對於自身生活方式的選擇更加自由,社會對於不同的選擇也更加包容,這也為單身的女性創造了更加適合的社會環境。”葉文振說。

结婚登记率连续四年走低,单身常态化?选择尊重是对单身女性的最大福利!

尊重是單身女性最大的福利

“單身是當代部分優秀女性的生活方式,是她們在無奈或者看不到婚姻美好情況下的一種自我保護。不婚或者結婚都是女性的自由,尊重是對單身女性最大的福利。”金苑表示,單身或者獨身的現象不是洪水猛獸,但並不希望單身由此演變成為一種趨勢。

“作為人類生存的共同體,男性要學會接受事實,改變心態。幾千年來,男性傾向於找比自己能力弱的、收入少的、社會地位低的女性結婚,女性也傳承著找個比自己強的男人結婚的固有觀念。

在今天,這種擇偶觀依然是難以逾越的堅冰,需要鼓足勇氣去融化和改變。”金苑表示,從政府層面來講,應該制定相應政策,幫助男性儘快成長,比如從教育入手,及早普及男女平等的觀念,讓孩子在青春期階段就學會平等和尊重。

葉文振也強調,社會要首先給予每一個選擇單身的人以尊重,任何對於單身人士的汙名化或者標籤化都是不應該的。

從減少單身現象的角度,葉文振建議,

  • 政府有責任端正人們對於婚姻的態度,不要過多強調物質條件,而應該從價值取向、成長經歷等方面多做考慮,倡導相愛的人通過共同的奮鬥來獲得美好的生活。

  • 其次,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創造實際條件,解除一些人結婚面臨的實實在在的現實壓力,比如房子的問題。

  • 再次,大學應該給學生更寬鬆的環境,更多戀愛的指導,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婚戀觀,讓他們在大學裡開始他們的戀情,即使不成功,也能夠積累經驗,提高能力,提高步入社會以後戀愛成功的機會。進入社會以後,不管是國企還是私企,以及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都應該注意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組織開展適合青年人交友、戀愛的活動和平臺,幫助有結婚意願的人儘快地走進婚姻。

  • 最後,對於接受過良好教育、擁有較好的職業發展空間的女性,也要鼓勵她們調整自己對於婚姻的態度和擇偶偏好,勇於挑戰‘男高女低’的傳統婚姻模式,接受‘女高男低’的婚姻模式,成為婚姻制度創新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