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不停融資不止,教育獨角獸滬江7次融資虧損12.4億試水港交所

脫胎於大三學生伏彩瑞創辦的英語學習BBS滬江語林網,經過十八年發展,在線教育公司滬江於7月3日赴港遞交招股書,正式開啟其上市歷程,保薦人為海通國際、招銀國際。

虧損不停融資不止,教育獨角獸滬江7次融資虧損12.4億試水港交所

滬江上市的心早已有之,早在2015年,滬江便對外釋放過計劃上市的口風,目標是即將設立的戰略新興板,然而由於戰略新興板於2016年“流產”,滬江的上市計劃便暫時擱置。

2001年誕生、2006年商業化的的滬江現已建立起“互聯網+教育”的大生態,旗下產品多樣,多個賽道都有佈局,比較知名的有課程平臺滬江網校、實時互動在線教育平臺CCtalk。據滬江2017年度盤點報告顯示,2017年滬江用戶已突破1.6億,移動用戶端用戶約1.3億。

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佈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顯示,滬江估值達10.8億美元,成為教育領域的一隻“獨角獸”。

據《2018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有6家在線教育行業的企業出現在榜單中,分別是VIPKID、iTutorGroup、滬江、樸新教育、一起作業和猿輔導。其中,滬江以70億人民幣的估值和iTutorGroup並列排在在線教育行業獨角獸第二位。

虧損不停融資不止,教育獨角獸滬江7次融資虧損12.4億試水港交所

在2018中國新上市公司高峰論壇暨先鋒評選頒獎典禮上,滬江網校更是獲“獨角獸先鋒”獎。滬江副總裁張韜表示:“作為互聯網教育的獨角獸,滬江不斷創新,以科技賦能教育行業,深耕在線教育17年,覆蓋用戶1.7億,我們是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教育不折不扣的先鋒。”


“醜婦終需見家翁”,據滬江首次對外披露的招股書信息顯示,近三年來,這隻教育獨角獸雖然整體收益增長較快,2015年收益為1.84億人民幣,2016年總收益為3.4億人民幣,2017年增至5.55億民幣,2015年至2017年複合年增長率為73.3%。

但是其虧損也在持續並擴大,2015年,其年度虧損為2.8億人民幣,2016年,其年度虧損為4.2億人民幣,2017年其虧損更是進一步擴大至5.4億人民幣。

虧損不停融資不止,教育獨角獸滬江7次融資虧損12.4億試水港交所

根據滬江的介紹,產生的虧損原因主要為持續投資以擴充技術、研究和開發相關工作的專家團隊,以配合AI及CCtalk平臺發展;廣告及推廣開支增加,尤其自2015年起;擴充銷售及營銷團隊,尤其自2016年起,推出各種VIP及旗艦課程。

虧損不停融資不止,教育獨角獸滬江7次融資虧損12.4億試水港交所

話雖如此,滬江的兩大業務體系:自由品牌課程與CCtalk平臺,雖有大筆資金投入,成績單卻不盡人意。

虧損不停融資不止,教育獨角獸滬江7次融資虧損12.4億試水港交所

招股書顯示,2015年,滬江全站交易淨額中,大學生課程為8500萬人民幣,語言課程(英語除外)為1.3億人民幣,英語交流技能課程為6300萬人民幣,K12課程及其他貢獻最低,為1850萬人民幣。到2017年,大學生課程交易淨額猛增至2.4億人民幣,語言課程(英語除外)增長至2.21億人民幣,英語交流技能可能增長至2.34億人民幣,K12課程及其他緩慢增長至3200萬人民幣。

從課程交易淨額可以看出,語言類課程仍是滬江業務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近三年,得益於學生人數的增加,大學生課程交易淨額規模增長迅速,而K12相關課程仍是滬江業務體系中的窪地,整體交易淨額佔比不高,增長速度也低於其他課程類別。

2017年,滬江自有品牌課程業務分部帶來收入5.54億元,佔總收入比重超過99.8%,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CCtalk平臺業務分部收入僅52萬元,尚不及其他業務的58.9萬元。滬江自有品牌課程的月活躍用戶為978萬,平均月付費用戶37萬;CCtalk的月活躍用戶為227萬,平均月付費用戶為3萬。自有品牌課程的付費比率為3.79%,CCtalk的付費比率為1.15%。

虧損不停融資不止,教育獨角獸滬江7次融資虧損12.4億試水港交所

雖然虧損不止,過去三年,滬江的研發開支、廣告及推廣開支、銷售及營銷員工的僱員福利開支仍均在同步增長。

虧損不停融資不止,教育獨角獸滬江7次融資虧損12.4億試水港交所

招股書顯示,教職工的僱員福利開支及課件成本為滬江銷售成本佔比最大的兩個部份,於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合共分別佔銷售成本總額的91.7%、92.8%及93.4%。

滬江方面給出的解釋是:CCtalk平臺仍處發展初期,目前僅於少數試點項目中向客戶收取平臺或技術服務費,未來滬江將穩步擴充收費服務範圍,並開發不同的增值服務,以逐步提升盈利能力。


但現實是,三年虧損12.4億元,錢從哪來?答案是融資。

虧損不停融資不止,教育獨角獸滬江7次融資虧損12.4億試水港交所

2007年1月1日,元禾控股入股滬江,投資金額數百萬人民幣。

2009年12月14日,凱風創投入股滬江,投資金額數千萬人民幣。

2011年1月1日,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入股滬江,投資金額不詳。

2013年6月1日,海通創意資本入股滬江,投資金額2000萬美元。

2014年4月1日,百度投資部入股滬江,投資金額8000萬美元。

2015年10月28日,順為資本、中匯國投、民生銀行、軟銀中國資本、漢能投資、磐石資本、皖新傳媒、馬賽資本、興旺投資入股滬江,投資金額10億人民幣,此時滬江的估值為70億人民幣。

2016年3月1日,湧鏵投資入股滬江,投資金額不詳。

滬江先後歷經7次融資,靠著融資的錢來“維持生計”。

在招股書中,滬江援引弗若斯特沙立文的數據表示,截至2017年12月,滬江擁有約1.7億用戶,並且按月活躍用戶計算,滬江在中國所有教育技術公司中排名第一。但即便是這樣,與近期排隊在美股、港股上市的優信、美團、拼多多一樣,擁有超過17年曆史的滬江也急需補充資金以過這個資本寒冬。

有人驚訝地說:“這麼多年以來,原來這個明星“獨角獸”一直靠融資活著;這家明星企業的PR真厲害,這麼多年出一個“獨角獸”,其實大部分投資人沒有產業判斷能力,只能追逐所謂明星“獨角獸”,最後淪為“韭菜”,畢竟靠融資而活的獨角獸比比皆是,無需少見多怪。

而對一個企業來說,融資同樣要根據自己的節奏,不要拔苗助長,把很多時間、精力都花在融資上也並非好事。業務發展跟融資配套,融資是為了促進業務發展,很多創業者把融資成功當作創業成功,追求高估值,是錯誤的。業務發展起來,在產業鏈上產生價值才是真正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