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利好社融,穩步推進結構性「降槓桿」

7月末和三季度初,不少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呈現上浮態勢,銀行數據顯示這一期間很多老百姓會加大銀行理財的份額。畢竟存款利率與通貨膨脹率相差太大,對於擁有大額資金的存款人來說,即使銀行在7月末調高了存款利率,收益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差距依然使存款金額不斷縮水。

央行降準利好社融,穩步推進結構性“降槓桿”

從2017年12月份的M2增量數據來看,目前中國的貨幣增速是史上最低。預示2018年正式進入降槓桿金融調整階段,貨幣的閘門已經越關越嚴。同時,部分央行分支行已經在執行調整MPA部分參數的要求,以適當放鬆考核要求,促進銀行加大信貸投放。

央行收緊貨幣閘門,同時下調資本充足率考核的部分參數,說明今年的貨幣超發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已經不斷走弱。另一方面,4月27日資管新規發佈後,銀行表外的業務被大幅壓縮。數據顯示:6月份表外的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增量大幅減少,而表內的人民幣貸款卻增加到了歷史上罕見的1.84萬億,銀行表外資金向表內轉移導致了6月份人民幣貸款的增加。

對於經濟基本面來說,表外資金回表是今年金融調控政策的重要任務,好處是金融機構的對外融資更規範,壞處是中小企業在銀行貸款方面並不佔優勢。儘管下調MPA參數提升了銀行的放貸能力,然而對於抵押信用和信譽資質均不佔優勢的民營中小企業來說,依然無法完全從這一政策調整中獲利。

央行降準利好社融,穩步推進結構性“降槓桿”

嘉豐瑞德第三分公司總經理石文兵先生表示:中國的實體經濟一般有兩個重要的融資渠道,一個是表內人民幣貸款,一個是表外影子銀行融資。雖然金融是實體的影子,然而高槓杆率導致金融業脫虛向實,與實體經濟的匹配度越來越差。一方面造成資金無效空轉,另一方面堆積了系統性金融風險。

如今央行要求表外數據迴流,這一方面降低了系統性金融風險,另一方面表明今年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的政策性收緊。另外,2018年7月5日,央行今年以來第三次定向降準,而降準的領域就是支持中小企業融資貸款的大型城商行,並下調該類銀行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7000億元。

此次定向降準是2018年以來第三次央行定向投放一定數量和成本的長期資金,分析人士認為,此舉一方面是為了優化流動性結構,另一方面是為了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槓桿,屬於定向調控和精準調控。有利於加大對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引導銀行表內信貸資產投向綠色經濟、小微企業等領域,同時降低整體資金成本,穩步降低金融體系內部槓桿。

嘉豐瑞德第三分公司總經理石文兵先生表示,2018年是金融管制的關鍵元年,隨著各項監管措施的逐步到位,大量表外業務將回歸表內,而適度降低法定準備金要求,能夠降低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稅負擔,暢通利率傳導機制,有利於支撐實體經濟企業融資發展。

2018年金融領域市場環境逐步趨嚴,嘉豐瑞德將憑藉更為優質、理想、完善、有效的服務體系以及專業的理財師團隊為廣大投資者帶來更全面的理財服務,並通過規範的投資研判、項目篩選、風險管控能力提升品牌影響力,樹立財富管理行業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