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傳統工藝發聲,我們就缺這樣的「局外人」!

傳統陶瓷藝術在當代,應當如何傳承?這位“95後”小青年,給出了他的答案——紀錄片《瓷脈相承》。

這位1996年出生的青年導演,歷經長時間籌備,實地探訪“瓷都”景德鎮,聚焦於中華民族“血緣關係”頗深的傳統陶瓷藝術,與當地六位不同身份、不同領域的陶瓷手藝人面對面,探討陶瓷藝術“中西與古今”的衝突,透過鏡頭,向大眾展現陶瓷藝術發展中創新與傳統的矛盾和對藝術的思考。

為傳統工藝發聲,我們就缺這樣的“局外人”!

不可否認,不僅僅是陶瓷藝術,諸多傳統工藝走到今天,如何拿捏好作品“接地氣”的程度與藝術性表達的方式,已經成為不少手藝人正在面臨的時代課題。

為傳統工藝發聲,我們就缺這樣的“局外人”!

2016年,有一個“不怕折騰”的劇組,跑遍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日本,與二十位亞洲匠人,深度對話,拍出了首部被稱為“治癒系”匠心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述說匠心在當代的傳承點滴。

2017年,則有三位“外行導演”,帶著一份執著,毅然賣掉北京一套房,湊資滿中國尋找199位底層手藝人,拍了一部堪稱“最不花哨”的良心紀錄片《尋找手藝》,揭露大量底層手藝人最不為人知的一面,引發大眾反思。

而這位“95後”導演,顯然已不是第一位讓傳統工藝在傳承和創新上的“矛盾問題”曝光在鏡頭下的“局外人”,他的作品,也並不一定是眾多傳統工藝紀錄片中的佼佼者,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局外人”,甘於站出來為傳統工藝發聲,為那群不善言辭、一門心思做事的手藝人充當“代言人”。

為傳統工藝發聲,我們就缺這樣的“局外人”!

為傳統工藝發聲,我們就缺這樣的“局外人”!

​對於當下的傳統工藝,大眾不免仍然抱有著諸多不解、模糊甚至偏見,而透過鏡頭,用平實的語言、直觀的畫面,記錄傳統工藝在當下的最為真實一面,喚起社會對於匠人精神的思考和尊重,這,大概就是“局外人”們存在最大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