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疆巴州交相輝映

自然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疆巴州交相辉映

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演的“江格爾傳奇”實景劇。 黑馬 攝

中新網新疆和靜8月19日電(孫亭文 魏源)7歲的孟根蘇榮和其他約20餘名孩童在中國最大的高山優質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上唱響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時,世界自然遺產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裡可謂交相輝映。

18日至19日,新疆巴州江格爾那達慕—文化旅遊非遺體驗活動在位於巴州和靜縣巴音布魯克草原上舉行,該活動旨在保護遺產的同時也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幫助更多當地民眾脫貧致富。

2013年,包含巴音布魯克、博格達峰等5處自然遺產地的新疆天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江格爾》是蒙古族英雄史詩,於2006年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然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疆巴州交相辉映

和靜縣江格爾傳承基地的孩子們帶來《江格爾》說唱表演。 黑馬 攝

中共巴州黨委副書記、州長圖格傑加甫稱,今年巴州將國家級非遺文化《江格爾》與那達慕大會(傳統文體娛樂活動)、文化旅遊體驗活動整合,不僅使《江格爾》文化和那達慕大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更為保護挖掘民間優秀傳統文化體育、大力開展旅遊文化交流等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和靜縣旅遊局局長敖雲表示,不論是在巴音布魯克成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之前還是之後,和靜縣對於巴音布魯克草原都是在保護中發展旅遊產業。原生態的草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但遊客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遊客現在不僅侷限於看自然景觀,我們需要以更多的人文景觀吸引遊客,《江格爾》給巴音布魯克草原旅遊帶來新的機遇。”

敖雲說,正因巴音布魯克草原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遊客量必須進行限制,嚴格按照世界自然遺產條例的規定,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讓巴音布魯克的旅遊事業走得越來越遠。

記者獲悉,例如2017年8月5日巴音布魯克草原天鵝湖景點遊客量為4106人次,而2018年8月5日該景點遊客量達7441人次,同比遊客量增加81.2%,門票收入增加96.6%。

巴音布魯克鎮鎮長斯琴說,因為人畜遷徙到山下後,特別是成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後,巴音布魯克的草越來越好了,也有許多牧民從事旅遊行業,旅遊業的發展將為牧民帶來更多的致富機遇。《江格爾》的傳承也為草原帶來更多的機遇。

從四歲開始學習《江格爾》的孟根蘇榮師承國家級《江格爾》傳承人夏日尼曼,是其徒孫,他的師父滿都拉自2009年追隨夏日尼曼傳承《江格爾》,並將妻子布魯蓋也勸說進入保護和傳承《江格爾》的隊伍中。滿都拉說,《江格爾》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之一,孩子是傳承文化的最好載體。

對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學習演唱《江格爾》,已73歲的傳承人尕力曾說,自己的兒子、孫子都在為傳承《江格爾》而努力,看到有如此多的孩子傳承《江格爾》,“心裡特別高興”。

自然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疆巴州交相辉映

從《江格爾》提煉發掘出的“江格爾盛宴”。 黑馬 攝

據悉,從田野調查數據顯示,巴州是《江格爾》主要流傳地區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新疆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從巴州各地蒐集到內容豐富、語言優美,具有明顯地域特徵的50多種《江格爾》變體。為更好傳承保護《江格爾》,巴州還出版了《江格爾》(三卷本)、並在和靜縣建立“江格爾民族文化園”等。

在活動現場,記者注意到當地民眾從《江格爾》史詩中提煉發掘出的“江格爾迎客茶”、“江格爾雪山牛肉羹”等十三道菜品也一同推出。巴州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包熱說,在《江格爾》中有許多盛宴菜品,現將菜品推出,讓更多的蒙古族民眾和遊客以美食為橋樑,瞭解《江格爾》文化,以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