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外國政要和媒體,他有技巧!

全文字數:2000

閱讀時間:4分鐘

“舌战”外国政要和媒体,他有技巧!

說起趙啟正,關心時政的讀者恐怕不會陌生。長期以來,他在媒體上頗為活躍,教官員如何發聲,剖析新聞發佈經驗。前不久,還對改革開放40週年談了感想。

與此同時,他對外事工作也很在行。擔任上海分管外事的副市長、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全國政協外事委主任等職數年間,趙啟正與多名外國政要都有來往,或彼此過招,或相互唱和,或憤而怒懟,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故事。

“舌战”外国政要和媒体,他有技巧!

直接坦率,留下固執“阿翁”

“阿拉法特同志,您絕不能飛北京!堅決不可以!”1991年12月23日凌晨,虹橋機場貴賓室,時任上海市副市長趙啟正推開門,見了阿拉法特馬上就說。阿拉法特有點愣了,貌似想問:“這誰啊,口氣這麼大?”

就在一天前,前蘇聯的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協議成立了獨聯體,將影響到巴勒斯坦解放事業,剛結束對老撾、越南訪問的阿拉法特,決定去哈薩克斯坦瞭解情況。當飛機從越南前往北京時,因下雪無法降落,只得飛到上海。不過當時阿拉法特非常著急,堅決要求“以革命的名義”冒險起飛。這固執的老頭,誰也勸不住。

“我半夜接到電話,機場的路上,只能看到後面一個路燈,這個霧濃到這種程度,可以說摸著進了機場。”趙啟正回憶,他先到了調度塔,確定一定不能起飛後,分管外事、平時嘴皮子還行的趙啟正,一邊安排人做飛行準備,一邊開始執行“說服阿拉法特”計劃。

見阿拉法特正奇怪,趙啟正忙補充說:“ 您,阿拉法特同志,是領袖和同志,您已經不屬於自己,是屬於人民的。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來,我也決不讓他飛!因為,他也是我們的領袖和同志,也不屬於自己!”

對於一個革命者來說,“同志”一詞是有特別震撼力的,老頭一聽,漸漸平靜下來。接著,他們開始天南地北聊天。趙啟正向阿拉法特回憶了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形勢和上海發展,阿拉法特興致很濃:“我們也將有全力發展建設的那一天。”

一個多小時後,阿拉法特儘管一天沒休息,仍要與趙啟正繼續聊,隨行的工作人員只好拿來毯子,為他鋪在沙發上。直到上午十點飛機要起飛,阿拉法特才與趙啟正熱烈擁抱,依依惜別。

循循善誘,尊重外國人文化思維習慣

在長期的外交生涯中,趙啟正交了很多朋友。2005年,時任以色列副總理(後任總統)佩雷斯就曾在特拉維夫,與趙啟正就“聰明與智慧的區別”等話題漫談了1個多小時——

趙啟正:聰明和智慧是有區別的。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說過,人年輕時可能更顯聰明,但年紀大則會更有智慧。

佩雷斯:我的老師本·古裡安告訴我:專家是對已發生的事情進行深入研究的人,而真正的智者能夠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

……

佩雷斯:根據進化論,動物也有不斷進化和演變的過程。

趙啟正:這種進化僅限於本能,動物沒有文化遺產給下一代。今天的人要比千年前的人聰明,而今天的老虎比千年前的老虎倒未必。

佩雷斯:(笑)如果老虎聰明,就不會在今天成為瀕危動物了。

過招中,趙啟正注意把握節奏,充分尊重對方表達和文化習慣——引用外國學者名言,談起進化論,最後二人得出相近結論——智慧是對沒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作出較為準確預計的能力,而聰明是單項的能力,如解幾何題做得快等,正所謂“小聰明、大智慧”。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需要保持聰明,增加智慧。

還有一個例子,也能說明趙啟正對外國文化的準確把握。1999年9月,國新辦牽頭的“中國文化周法國行”在巴黎舉行,中法領導人都為此題了詞。橫穿浦東世紀大道的模型,在展覽上驚喜亮相。不過當時許多巴黎人都去看中國工藝品去了,這個建築規劃模型展臺前很是冷清。最後趙啟正指示,在“世紀大道”後面加上一句話——中國的香榭麗舍大街,參觀的法國人便立馬多了起來,後來竟人如潮湧。

“舌战”外国政要和媒体,他有技巧!

善用比喻,強硬說明問題

很多人都說,與外國媒體過招時,趙啟正顯得輕車熟路,遊刃有餘。尤其是駁斥一些歪曲事實的人,總是有理有據,同時又生動形象。這背後,是他作為科技專家,浦東新區第一任黨工委書記多年的專業訓練和日常積累。

1999年,趙啟正作為中國政府發言人,駁斥了誣陷中國盜竊導彈和核機密的“考克斯報告”(該“報告”後被評為年度十大國際醜聞),其豐富的核科學知識背景,邏輯清晰的發言,引發強烈關注。

次年1月,又有記者問,為什麼該報告反映出種族歧視時,趙啟正回答說:“美國掌握先進的核彈頭技術,共做了1030次試驗,中國只做了45次就掌握了。報告中說這必定是‘偷’了美國的技術。在考克斯看來,中國人不可能那樣聰明,只能是靠‘偷’。這不是種族歧視嗎?”

接著,趙啟正又做了個比喻:“這就好比趙先生有副很好的眼鏡,鏡片是樹膠的、多焦的,鏡架是鍍金的。他有這麼多錢去買這副眼鏡嗎?這麼精巧的工藝中國人做得來嗎?大概是既‘偷’了錢又‘偷’了技術!”現場響起掌聲。

1999年7月15日,趙啟正在駁斥美國“誤炸” 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時,則熟練運用了概率論。他說:“(時任美總統特使)皮克林先生解釋說美軍誤用了3張地圖,都是舊地圖,正確的一張也沒有用……據我所知,確定轟炸目標應該用遙感地圖。除了使用舊地圖以外,皮克林解釋說,還有一系列的因素導致這次中國使館被炸。”

趙啟正進一步分析:“發生錯誤的概率很偶然。就像擲‘骰子’,六面之中出現某一面的概率是1/6。用3張舊地圖就是3個‘骰子’同時出現一個面,概率是1/216。再加上其他十幾個錯誤,就是十幾個‘骰子’同時出現了同一面!”趙啟正一語中的:“概率論告訴我們,這種幾率幾乎是零。”此番駁論鏗鏘有力,贏得了世界輿論支持。

I 排版:袁嘉嚀

“舌战”外国政要和媒体,他有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