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母親背著癱瘓兒子上學19年,從幼兒園到高中,兒子高考690分


本期講述一位母親揹著兒子上學的感人故事,主人公叫韋慧娟,浙江省磐安縣玉山鎮林宅村的一名普通婦女,兒子李一行,十個月大的時候,孩子忽然發起高燒,韋慧娟帶著孩子前往省城醫院,診斷是瘻管發炎,馬上做了瘻管切除手術。然而李一行3歲多,雙腿變形、肌肉無力,根本不會走路,從那天起,韋慧娟開始揹著兒子上學,從幼兒園背進小學,背進初中,背進高中和大學,兒子以690分的高考成績被浙大錄取。

韋慧娟曾帶著兒子四處求醫,醫生診斷,是脊髓栓系綜合徵,孩子部分神經粘合在一起,無法站立行走。2005年,韋慧娟的丈夫被確診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幾乎不能照顧自己,最終在2008年的時候拋下她們母子去了。這3年,是她最難熬的時候,但每次看到兒子,她就告訴自己要堅持。韋慧娟說兒子雖然腿腳不方便,但她總是鼓勵他去上學,不上學,沒人和他交流,人容易自閉。讓他上學,就是希望他多接觸同齡人,讓他融入環境。

2012年李一行以553分的成績被省重點中學磐安中學錄取,韋慧娟為此高興了一整個夏天。進了高中,韋慧娟依然揹著兒子上學,這條路上她一天揹著兒子來回四次,上高一那年,學業驟然變緊,韋慧娟每天的安排更加緊張,上學的道路更加艱辛。冬天的時候,天還是黑的,李一行趴在媽媽背上拿著手電照路。如果下雨或是下雪,就要一隻手拿手電,一隻手拿傘。


李一行和所有同齡孩子一樣,熱愛生活、心懷夢想。他從未感受過奔跑的速度與激情,但他卻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另一種激情昂揚的青春。韋慧娟說,給孩子取名叫“一行”,源自“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碑文。傳說唐朝一位法號“一行”的天文學家,不遠萬里到此求教,幾年跋山涉水最終完成天文學鉅著《大衍曆》,上蒼為他的精神感動,本來向東流的水都倒流向西了。

2015年6月7日,韋慧娟親自把兒子背進了高考考場,高考成績揭曉當日,李一行和媽媽一起守在電腦前焦急地等待,當得知兒子取得了690分的好成績時,韋慧娟說:“兒子給了幫助過他的人一個較好的答案。”語文112分、數學127分、英語130分、理綜268分、自選模塊58分,位列理科全縣第四名。兒子考出好成績,這個不愛多說話的媽媽臉上除了笑容,已經容不下別的東西。

李一行不出意外的被浙江大學錄取了!這是李一行夢寐以求的學習,韋慧娟說:“我願意繼續揹著他念完大學,甚至是碩士、博士。”兒子的執著讓韋慧娟更有信心。當然,這麼多年,韋慧娟的肩膀不是銅牆鐵壁,她也有累的時候,也有老的時候。李一行作為家裡唯一的男子漢,也想給媽媽最好的愛。李一行讀高一的時候,有一次,韋慧娟身體發燒,腳沉得像灌了鉛一樣,李一行發現上樓梯特別慢,就說:“媽媽,你放我下來吧,我自己能行。”


李一行在母親彎曲的腰背上看到了母親的艱難,韋慧娟真想把兒子放下來歇一歇,聽到這句話時,她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只要我還能背,他還讓我背,就證明我們都還活著。”這就是韋慧娟的幸福。19年,228個月,6859個小時,30000多次的手抱肩背,韋慧娟用她並不堅實粗壯的手臂和肩膀撐起了孩子的求學路,讓兒子實現多年的夙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