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領導,都是披著狼皮的羊

01.管理之道,一張一弛,寬嚴相濟

寬嚴相濟,我先前只看到它是一種互補的管理良策。後來,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長,才悟到它還是一種很好的人生修行與養生長壽的功夫。

大家知道,康、雍、乾三朝是清王朝的鼎盛時期。

康熙的管理方式重“寬”, 以誠信、中和而善治,尊理學,重民生。

雍正的管理方式重“嚴”, 立政以除弊為先,整肅貪汙腐敗,官吏清廉,民心則安。

乾隆則取兩朝所長,管理以“寬嚴相濟”為準則。

這位叫愛新覺羅·弘曆的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這事業與人生兩大成就,我看與他的“寬嚴相濟”風格有很大關係。

寬與嚴,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要駕馭它們是相當不易的。在心靈雞湯氾濫的今天,“寬容”成了出現頻率很高的正能量詞彙。但治理與管理中總有些問題需要靠“嚴”來解決和理順。

而在寬嚴這二者之間,什麼情況下要寬?什麼情況下要嚴?如何拿捏好其中的分寸,這裡面就有不少講究。

我根據多年的管理、諮詢經驗及管理研究提出了一套寬嚴相濟的管理原則,現拿乾隆的故事作例子,結合起來說說。

另說明一下,這裡講寬嚴相濟的管理原則中的“領導人”,既指一把手,又包括各級管理幹部。換句話說,“寬嚴相濟”的原則對企業與各類機構的各級領導提高管理水平都有幫助。

優秀領導,都是披著狼皮的羊

02.對領導幹部嚴,對一線員工寬

乾隆剛上任不久,便詔諭:“治理天下,應當寬嚴相濟”。

他解釋說“朕謂之寬,指兵丁、百姓應加撫卹,”但是對“諸王大臣須嚴明振作,”“若事務廢弛,朕不得不嚴。”乾隆的意思是:一是對民要寬。撫卹民眾,寬待民生,二是對官要嚴。官吏要“在任守制”,“嚴明振作”。

乾隆一方面對民寬,連發十數道詔諭:禁止重複徵稅,荒年停徵米稅,歉收之年,貧民借谷不得收息;豁免苗族新賦稅;兵丁可退休養老,嫁娶有賞銀。

另一方面對官嚴 : 官吏嚴禁匿災瞞報,報喜不報憂;裁撤各部冗員,精兵簡政;各省督撫不得越權增設官職,安插親信;釐正文風,允許“臣下直言不隱”,章疏、考舉須自抒己見,等等。

如下級犯錯,追究上級及上級的上級雙重主體責任,實施下級官吏虧空錢糧由上司分賠的政策,衙役滋事,上級管官降一級使用。

03.在制度上嚴,在處罰上寬

摒棄“人治”,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裡。

上一屆雍正朝“除弊立政”的方式是非常厲害的問責及罪罰,而乾隆之嚴不同,旨在整治,以制度、紀律,整頓官場秩序,約束官吏之行為。

乾隆執政的第一、二年,先後頒佈詔諭近百餘條,從官吏作風、職責守制、推薦能吏、科舉教育、匡正文風、關注民生、治安秩序等諸多方面進行全面的政務整頓。這些規範舉措,既有一事一議的政策,也有持之為常的制度、規章。

為防止搞形式,走過場,乾隆還親自到乾清門御門聽政。

乾隆的高明之處,是針對官場的弊端,從制度設計上從嚴。

諸如任用管理幹部一項,乾隆採取綜合治理:對各省、府縣保薦能吏在數量、政治要求、業務特長上均作明文規定;禁止督撫大員越權擅自“增設官職”,安插幕僚、親信;頒佈科舉定考官子弟迴避考試及“申嚴科舉舞弊之緊”的禁令;立法以制之,任賢以守法。多管齊下,有效遏止了任人唯親歪風的蔓延。

事實證明,乾隆的新規督促官吏執行新政的自覺性和長效性,遠遠超過雍正朝運動式的問責。

在抓好制度、嚴格管人的基礎上適當放寬處罰。

如,減少株連,與案情無關的人,哪怕是案犯直系親屬,仍可照常生活、做官。即便與貪官有經濟往來,只要不是共同犯罪,一般不予追究。減少酷刑,嚴訊與當面對質相結合,重視採集證據。

04.對無德者嚴,對德才兼備者寬

有一次,貴州總督張廣泗向乾隆推薦雲南迤東道員王廷琬,說他是一個才具可用的人。乾隆命人調出他的檔案進行查閱,結果發現王廷琬在任職期間,有受賄行為。乾隆認為這人行為不端,失德在先,決定不予起用,並且對張廣泗不負責任的用人態度進行了嚴厲斥責。

對於德才兼備的官員,即使工作中出現一時疏忽或需承擔責任,乾隆也會出於愛護人才的角度,寬以待之。

直隸總督方觀承的政績十分突出,當時被人稱為“小黃河”的永定河經常氾濫成災,方觀承集思廣益,採取了正確的治水措施,引永定河水入大清河,減輕水害,贏得了京畿地區群眾的稱頌。

有一次因天津一帶發生水災,科道官員多人上疏彈劾方觀承,乾隆卻極力維護,說道:“直隸事務殷繁,又值災欠,措置不無竭蹶。言易行難,持論者易地以處,恐未必能如方觀承之勉力支持也。”

乾隆的大白話是說:你們這些批評方觀承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痛,如果讓你們來幹,還不如他呢。

05.對事嚴,對人寬

我們常說“對事不對人”,但事實上這一點很難做到,我們經常把對人與對事攪和一團,很容易因為一件事情,把一個人全盤否定,也容易因為是某個人,就寬容了他所有的不好。

一個人做錯了事情,必須進行嚴格要求甚至加以懲罰,但並不是說行為的主體不能得到寬恕;而對一個人的寬容,也不是說對他做錯的事情可以淡然處之,輕易原諒。

拿對人的態度對事,容易放縱。這一點在很多家長的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明明知道是小孩子做錯了事情,仍一味寬容放任,使得小孩子過分驕縱而變得飛揚跋扈,殊不知,這樣的寬容反而是害了孩子,直到有一天釀成大錯受到極大懲罰的時候,才慨嘆為時已晚,覆水難收。

用對事的態度對人,容易偏執。工作中,由對事情本身的不同意見轉化為對人的氣憤不滿,就很容易進入偏執狂的狹隘境地不能自拔,最終不僅害了團隊更傷了自己。

我們應對他人抱有同情心與憐憫心,當一個人做錯事時,要體會他的過往經歷與成長的不易,給予改正與成長機會。不要一棍子打死,全盤否定。

對事嚴格嚴苛,對人寬容寬恕,這才是嚴與寬的真諦。

嚴與寬,實質上都圍繞同一個目的,激發員工最大潛能,實現自我,遇見未見的真正的、美好強大的自己。

優秀領導,都是披著狼皮的羊

06.在工作上嚴,在生活上寬

乾隆在對官員嚴時,也沒忘記給官員加薪,目的是讓各級官員“日用充裕,庶乎保其操守”。

生活中寬容,可營造寬容的領導和被領導關係,提高下屬的積極性。在工作上嚴格要求的同時領導者應該注意要情感管理,積極打造良好感情氛圍。將自己融入這個集體中,在生活中多關心手下成員,尤其那些需要幫助的成員。

建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友善、合作的上下級關係,而不是簡單的命令與被命令式的關係,只有上下級關係和諧,及時溝通,互相理解,才能使各種指示得到自覺主動與順利有序的執行。

07.在執行上嚴,在討論上寬,在運營上嚴,在創新上寬

如今人們的價值觀趨向多元化,這種多元化賦予了人們個性、自我意識、創新與進取精神。在團隊中,要尊重每個思想活躍的個體,為他們創造寬鬆人文環境,給他們個性與才華的展示發揮創造一個舞臺,打造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使他們能夠並敢於闡述自己的觀點,敢於創新;要鼓勵討論時發表不同意見甚至可能錯誤的意見。

還要寬容他們在開拓與創新中的失敗。

08.先嚴,然後寬

“老好人”也不好做,做了多次“好人”,只要後來有一次待人嚴肅了,人們便會怨你恨你。

《菜根譚》中就講到,“先嚴後寬者,人感其恩;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乾隆剛登基時,惡性貪腐非常普遍、嚴重。督撫權力過大,缺乏監督。大臣投其所好,爭相進貢。中央地方勾結,監督機制失靈。不少官僚涉足權力尋租。

乾隆此時想到,要打擊朋黨,整肅風氣,首先須擁有令行禁止的威嚴。

他便開始尋找機會。

沒多久,皇后病死,乾隆下令國喪,百日內不準剃頭。但是,炎炎天氣,這麼長時間不剃髮讓人很是煎熬。河道總督周學健把禁令不當回事,剃了發。乾隆便拿他問罪,將其誅殺。從此在朝廷上下沒有人敢瞧不起這位年輕的皇帝,乾隆由此立威。

09.對己嚴,待人寬

孔子《論語》說: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幹部應率先垂範,做有素質、守紀律、講規矩的排頭兵。不能嚴於律人,寬於律己。

待人寬,就是說,作為一名領導者,要善於團結各種不同的人,甚至批評過你、傷害過你但有必要團結的人。對待別人的某些錯誤不能惡語相加,或抓住不放。應該換位思考。

應該遇到問題講協作,遇到利益講風格,遇到矛盾講大度,遇到摩擦講大局。

像彌勒佛, 大肚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