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就政治慧眼 擔負政治責任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政治建設落實到幹部隊伍建設上就要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些要求總結起來,就是總書記強調的提高政治能力,“煉就一雙政治慧眼”。

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煉就一雙政治慧眼,不畏浮雲遮望眼,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用“政治慧眼”一詞,形象生動地闡釋了新時代領導幹部應當具備的政治素質和政治能力,為領導幹部能夠更好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提出了要求,指明瞭方向。

深入理解政治慧眼的科學內涵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我們觀察事物的工具。我們常用慧眼來形容一個人看問題敏銳,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把政治和慧眼聯繫起來,要求領導要煉就政治慧眼,實際上就是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具體來說,政治慧眼應該包括具有邏輯遞進關係的四個方面的內涵。

——政治洞察力。領導幹部要善於從政治的角度觀察事物和現象,增強自己的政治洞察力。比如,領導幹部在參加講座、論壇、報告會、座談會時,要處理好政治原則和學術思想的關係,主義觀點背後的政治立場,科學區分政治是非問題和學術觀點問題;瀏覽網絡、微信、微博,觀看電視,收聽廣播,閱讀報刊時,不能僅僅追求休閒消遣、娛樂放鬆,而要注意這些活動、作品中有沒有違背四項基本原則,違背、歪曲黨的重大決策部署的情節;有沒有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的言論;有沒有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者詆譭、誣衊黨和國家領導人,或者歪曲黨史、軍史的語言。再比如,在調研、考察、巡視、督導等各項工作中,要注意觀察有沒有拒不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決策部署的行為;有沒有故意作出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決策部署相違背的決定;有沒有擅自對應當由中央決定的重大政策問題私自作出決定和對外發表主張的行為……只有從這樣的政治角度觀察問題才是對黨忠誠的表現,才是政治意識強、政治責任重的表現。

——政治鑑別力。領導幹部要善於對政治現象、政治事件、政治關係、政治形勢、政治人物進行分析和鑑別。這是對領導幹部的思想觀念、理論知識、政治經驗、政治立場、政治觀點的一種檢驗。比如,對一些經濟社會發展的數據,要善於分析和鑑別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於政績,就要分析和鑑別哪些是顯績,哪些是潛績?對於問題,就要分析和鑑別哪些是已出現的問題,哪些是將來會再次出現的問題?哪些是歷史問題,哪些是現實問題?這些都是對領導幹部政治能力特別是政治鑑別力的檢驗。

進行政治鑑別必須掌握一定的政治標準。比如,判斷一個幹部是否是好乾部,就得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好乾部的五條標準來判斷。看待幹部工作的失誤就必須堅持“三個區分開來”。要結合動機態度、客觀條件、程序方法、性質程度、後果影響以及挽回損失等情況對幹部的失誤錯誤進行綜合分析和鑑別。

——政治定力。經過洞察和分析、鑑別,發現我們既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存在一些問題;既遇到了挑戰,又面臨著一些新的機遇。在這樣的時刻,“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增強政治上的定力是很緊要的。”這種政治定力就是取得成績不妄自尊大,驕傲自滿;遇到困難不妄自菲薄,灰心喪氣。這種政治定力就是遇到危險不驚慌失措、繳械投降,面臨考驗要平心靜氣、沉著應對。如果政治定力不足,就會患得患失、猶豫不決、搖擺不定,就容易隨波逐流、喪失正確立場,也容易錯失發展的機遇。

——政治決斷力。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要善於進行政治決斷。遇到問題不能繞著走,不能迴避矛盾,而是要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找準穴位,善於化解矛盾、破解難題。如果察覺到工作有失誤,就要堅持有錯必糾、有過必改。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糾正,對失誤、錯誤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幫助幹部汲取教訓、改進提高,讓他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要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堅持成功經驗,銘記失敗教訓,不能重蹈覆轍。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要“每臨大事有靜氣”,沉穩果決,看準後大膽決斷,快速協調各方力量,迅速控制局勢、穩定人心,避免引起恐慌。在行動中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考慮到最壞的可能,以最大的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在意識到機遇降臨時,要及時抓住有利時機,制定行動方案,規劃路線圖和時間表,注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推進工作。

充分認識煉就政治慧眼的現實針對性、緊迫性和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煉就一雙政治慧眼。這既是及時總結管黨治黨的成功經驗,又是直面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煉就一雙政治慧眼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管黨治黨的一條成功經驗。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關係到黨還是不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問題,是關係到我們黨的建設的根本方向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查處的中管幹部幾乎都有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絕大多數都有政治問題和經濟腐敗問題相互交織的嚴重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從政治上看問題,不斷強化管黨治黨責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政治意識明顯增強、政治覺悟明顯提高、政治生活氣象更新、政治生態明顯好轉,為黨和國家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堅持從政治上看問題,是煉就一雙政治慧眼的題中之義。領導幹部煉就政治慧眼,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管黨治黨成功經驗,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

強調煉就政治慧眼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發現一些地方和部門普遍存在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管黨治黨寬鬆軟等問題。一些地方和領域政治生態惡化,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好人主義盛行。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把“四個意識”當口號、做“兩面人”,對黨中央大政方針口是心非、陽奉陰違,在重大原則上旗幟不鮮明、立場不堅定。根據十九屆中央首輪巡視反饋情況,有的領導幹部違反政治紀律,破壞黨內政治生態。有的地區、單位、部門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黨內政治文化不健康。有的地方受封建腐朽文化影響,“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政商關係不清,甚至搞官商勾結。有的選人用人把關不夠嚴格,跑官要官、買官賣官仍有市場。有的地方“小圈子”“小山頭”仍然存在。有的單位和部門在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上與中央要求“存在差距”“不夠深入”“不夠到位”“實效性不夠強”。有的單位“政治站位不夠高,‘四個意識’不夠強”“‘四個意識’樹得不牢”……這些問題警示我們,必須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同時,也在呼喚各級黨員領導幹部提高政治能力,煉就政治慧眼。

煉就政治慧眼是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需要。黨的十九大以來尤其是2018年上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但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在發生影響。

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和地緣政治衝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直接影響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外部環境,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受到強烈衝擊。某主要國家刻意製造的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一些域外國家把戰略武器頻繁開進南海地區,對我國的安全構成了威脅和壓力。

從國內看,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任務還很艱鉅。“三股勢力”的興風作浪也對我國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些問題要求領導幹部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煉就政治慧眼,對形勢和任務要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判斷鑑別,從而能夠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

煉就一雙政治慧眼,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

煉就一雙政治慧眼,就要把握政治標準,經過嚴格黨內生活的鍛鍊,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的政治素養和政治能力,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

一、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既要大膽講政治,又要善於講政治。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全黨講政治,黨就能夠保持團結和集中統一,保持進取精神和強大力量,充滿生機活力,反之就弊病叢生、人心渙散。曾經一個時期,有些領導幹部強調自己是搞技術的或者搞專業的,刻意迴避講政治;有的不但不敢大膽講政治,而且還羞於講政治。有些幹部遇到大是大非問題不敢亮劍,碰到不講政治的人和事不敢制止、不敢揭露;有的甚至人云亦云,推波助瀾。面對這些錯誤言行,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只有大膽講政治,才能使全黨統一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為實現黨的綱領和目標而共同奮鬥。

大膽講政治必須與善於講政治相結合。講政治不能空喊口號,把講政治掛在嘴上、寫在紙上、喊在臺上;不能在上級面前講,群眾面前不講;不是檢查時講,不檢查時就忘。善於講政治,就是要時時事事處處以黨章為根本依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工作遵循,在把方向時把握政治方向,在謀大局時具有政治眼光,在定政策時立足政治標準,在促改革時力求政治效果。

二、不斷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

把握方向,要把握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不改,絕不在根本問題上犯顛覆性的錯誤。把握方向要增強看齊意識,要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向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看齊。

把握大勢,要在認清大勢的基礎上,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就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善於把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善於把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內大勢”。立足於對大勢的判斷,在國際上,我們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在國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

把握全局,要樹立大局意識,善於思考大局,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要善於總攬全局,用長遠眼光看待問題,從系統層面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科學制定戰略方案,與時俱進調整策略,始終站在時代潮頭。

三、不斷提高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

辨別政治是非主要是善於辨別“非”,辨別了“非”,才能更好地堅持“是”。政治上的是與非,首先是對待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以及黨和國家的基本制度、基本歷史的立場和態度。涉及這些方面的是與非都是大是大非。當前,政治上的“非”表現有:否定黨的領導、質疑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拒不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決策部署的行為;故意作出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決策部署相違背的決定;擅自對應當由中央決定的重大政策問題作出決定和對外發表主張,等等。對於這些言行要正確辨別,堅決打擊。

保持政治定力就要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種干擾、消除各種困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增強政治定力就要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靜觀其變,不能受一時一事或者個別人、個別國家的言論而左右,更不能掉入別有用心的國家或特殊群體故意設置的各種陷阱中,從而阻礙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

提高駕馭政治局面的能力就要站在黨和國家的政治大局上思考和決策,善於把控突發事件,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提高駕馭政治風險的能力就要嚴禁在黨內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嚴禁在黨內拉私人關係、培植個人勢力、結成利益集團。對那些投機取巧、拉幫結派、搞團團夥夥的人,要嚴格防範,依紀依規處理。堅決防止野心家、陰謀家竊取黨和國家權力。在反腐敗鬥爭中,懲治腐敗、“打虎”“拍蠅”要衝著利益集團去,防止其攫取政治權力、改變黨的性質;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衝著山頭主義和宗派主義去,進一步消弭政治隱患,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組督學、教授、博導洪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