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孩子在上外教課的時候,總喜歡跑來跑去,摸摸這裡或者拍拍那裡,沒有認真聽講!

但是呢,當問到他們孩子的學習情況時,爸媽們又會很自豪地說:一提問又發現孩子們啥都知道

有的孩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即便如此,爸媽們還是很焦慮!焦慮!焦慮!總想著孩子安安靜靜地坐在教室裡,這樣才算是認真學習

這是一種常見的誤區!

其實,每個孩子的學習風格是不同的,所謂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安靜”的學習未必就是最好的方式

就讓我們來聊一聊不同孩子的學習風格!

有的孩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你的孩子偏向哪一種學習類型?我們將孩子的學習風格分為三種:聽覺型、視覺型、動覺型

怎麼發現孩子的學習偏好方式呢?

平日裡稍加留意和觀察,不難推測和判斷,下面提供一個對照表供參考。

1.孩子發現寫字有助於記憶。

2.孩子覺得聽老師講比閱讀課本能記住更多內容。

3.孩子喜歡老師要求學生答卷考試的課。

4.孩子喜歡在學習時吃零食或嚼口香糖。

5.當孩子專心聽講時,不用記筆記就可以記住重點。

6.孩子喜歡書面的說明,不喜歡口頭的說明。

7.孩子擅長於拼圖玩具或迷宮遊戲。

8.孩子喜歡老師進行一些隨堂測驗。

9.孩子覺得幻燈片、視頻等有助於對課程的瞭解。

10.孩子閱讀一本書比聽老師說可以記住更多重點。

11.孩子通常需要寫下電話號碼才能記得起來。

12.孩子比較喜歡看報紙雜誌,不喜歡聽新聞。

13.孩子喜歡在聽廣播或聽力時,手邊有一支筆。

14.孩子需要抄老師寫在黑板上的範例便於以後複習。

15.孩子喜歡老師口頭說明,不喜歡考卷或和黑板上的書寫說明。

16.孩子喜歡課本中有圖表圖片來幫助對內容的瞭解。

17.當孩子想了解一個故事或事件時比較喜歡聽音頻。

18.孩子需要列出自己要做的事以便記下來。

19.當孩子在寫一些東西時,需要大聲念出讓自己聽見。

20.孩子喜歡動手或使用工具之類的作業。

21.孩子喜歡聽新聞,不喜歡看報紙。

22.當孩子寫一些東西,需要到處走動,這樣才能把內容記得更好。

23.孩子用聽的方式就可以記下電話號碼。

24.孩子可以只要大略瀏覽就可以找出作業中的錯誤。

1、4、7、11、13、18、20、22為觸覺型學習者偏好的方式;2、5、8、15、17、19、21、23為聽覺型學習者偏好的方式;3、6、9、10、12、14、16、24為視覺型學習者偏好的方式

知道了孩子偏好的學習方式,就要根據自身的優勢,提高學習效率。

①聽覺型的孩子:“閉著眼睛”也能學

有的孩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聽覺型的孩子們往往口才很好,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學外語、學當地的方言,都會比較迅速。

聽覺型的孩子對事情或對聲音,都強調節奏感,腦袋常常側傾,彷彿在聆聽什麼一樣,手腳似乎在打著拍子。

有的孩子上課的時候,只要能夠聽得清老師說話的內容,即使看不見老師,也可以吸收得很好,因為他們能進行很好的聽覺加工。

有的孩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但聽覺型的孩子,容易被無關的聲音刺激干擾,所以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聽覺型的孩子要保證學習環境的安靜

Tips:

培養聽覺型的孩子時,我們可以多采用朗讀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環境儘可能保持安靜。在與孩子交流時,我們儘量使用肯定的語言。鼓勵孩子在思考的過程中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可多使用音頻等播放材料。

② 視覺型的孩子:所見即所得

有的孩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視覺型的孩子往往觀察敏銳,喜歡顏色鮮明,線條流暢,外形美麗的人事物,要求環境整潔、東西擺放整齊。上課的時候,不僅是在聽,更多的時候是在看,通過老師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獲取更多的信息。

有的孩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Tips:

培養視覺型的孩子時可以鼓勵他們做筆記,而這也是他們的強項。同時也可鼓勵他們使用不同顏色的筆,編寫學習材料時儘可能採用提綱似的構圖,讓他們的活動計劃可視化,也可多使用卡片學習。學習環境也要儘可能保持整潔哦~

③ 動覺型的孩子:我可不是熊孩子

有的孩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動覺型的孩子,其實是最容易被誤會的孩子了。因為他們在課堂中喜歡跑來跑去,看似無組織紀律,實則是他們的學習方式。

動覺型的孩子運動協調性較強,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感受,不在乎好看或者好聽,而重視人、事、物的價值,在學習中必須有參與才會有體驗,擅長動手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讓孩子自己做英文字母、自己剪切單詞等,往往會很受動覺型孩子的歡迎。

有的孩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而且動覺型的孩子對於足球、籃球這類團隊協作型的運動項目比較在行。

Tips:

在與動覺型孩子相處時,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擁抱和愛撫。在課堂中,老師可多采用實物學習、邀請他們參與手工製作。同時,也可以將閱讀過程分段展開,儘可能讓他們不分心。回到家中,爸爸媽媽們可以邀請孩子給全家人當小老師,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以遊戲互動的方式得到鞏固。

這樣看來,其實我們每一位孩子都是有著自己的學習特點的,爸爸媽媽們需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首先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然後再慢慢地適應課堂規則,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

有的孩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的反而學習更好!

多嘗試不同的興趣班,能夠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同時也能讓孩子逐漸適應課堂規則。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忽略孩子學習類型的差異,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讓孩子們既學到知識又學得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