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里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

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

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


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02-28 16:57詩月,一聽此名便讓人與詩情畫意相關聯。事實上,三十多年來她確實生活在詩情畫意中,也可謂名副其實。受外公影響,胡詩月六歲起便書畫同修。得山西書畫院名師王朝瑞指點,迄今三十多年來小有所成。其作品厚積眾家所長,將所汲取精華融合後自成一體,筆墨蒼勁、渾厚、拙樸、形神兼備。山水、花鳥、人物等均有定型作品。現為國藝軒風水畫創始人、禪意書畫苑承辦人、山西省大愛慈善基金會副會長兼藝術總監、中國書畫家協會山西分會副主席。

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痴迷藝術

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

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
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胡詩月對藝術的追求可謂痴迷,為了不被世俗干擾,她堅持獨身主義,甚至皈依佛門,並取法名妙音。為了有遠離世俗感,她更喜歡妙音這個名字。由於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藝術上,她的生活可謂超凡脫俗。修禪之外,“吃茶品酒蹂躪書”這一她的座右銘幾乎概括了她生活的全部。三十多年來蟄伏於現實生活的邊緣,使她與現實有點格格不入,她不喜歡世俗的應酬,不太會與人打交道,總表現出不喜不悲、謹言慎行的性格。用她自己的話說:“內心的堅守,只有自己懂得。”長期以來,妙音將修禪、書畫創作上升到人生追求的高度,內心容不得半點其他事物對自己的羈絆或影響。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頑疾卻將她的創作之路無情摧毀——常年作畫導致關節過度勞損,2012年她被確診為腱鞘炎。不能再握畫筆不說,嚴重時她連衣服都脫不掉。對妙音而言,這無疑是致命的,不能創作的生命簡直沒了意義。2013年的一天,走到崩潰邊緣的她打算以自殺的方式來結束這一切。被阻止後恍恍惚惚的她完全變了一個人,昏昏沉沉、極度鬱悶、酗酒無度。“那段時間的沉迷頹廢,我至今都刻骨銘心,輔導過那麼多人的心理,到自己的時候,卻是怎麼都難以釋懷。我覺得,自己就像提前進入暮年,每一天都是在消耗生命。”然而就在一籌莫展之際,世界又為她打開了另一扇門——慈善業。在一次和朋友喝茶聊天中,她結識了大愛慈善基金會的發起人張建平。在張建平的介紹下,她對這一事業逐漸有了興趣。誰知,這一加入竟是她的“救命稻草”,更令她料想不到的是慈善事業使她重燃久違了的生命之火,將她從生命的低谷中託了出來。她加入並擔任起“大愛慈善基金會”的藝術總監。奉獻愛心慈善,使頹廢中的妙音品嚐到從未擁有過的人生樂趣,助人樂趣。當看到受助者飽含淚水時,曾經的“真空人”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真情,陌生人之間的溫暖。篩選、動員,焦急、忙碌,新的生活節奏使她每個傍晚都疲憊而興奮。充實的生活,疲倦的身軀令她的睡眠不再需要酒精的麻醉,而且總是沉沉地睡去。2016年7月9日,一封加急的求助信,擺在了山西省大愛慈善基金會的案頭,來自呂梁嵐縣的一名退伍軍人高海軍,為他品學兼優的兒子高宇濤求助——6月,高宇濤突感腿疼無法行走,經北京積水潭醫院確診為惡性骨肉瘤。雖然很幸運地得知,兒子的病如果及時醫治,將會有80%的治癒率,但高達80萬元的治療費用,卻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跌入了無底的深淵,茫然而束手無策。放棄治療,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然而80%的治癒率又讓高海軍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得到消息後,妙音立即通過網絡向社會發起定向捐贈。同時積極協調其他慈善機構、新聞媒體、民政部門,希望社會各界積極響應,接力愛心。在得到消息的當天,妙音即聯繫到省民政廳有關領導,將情況進行了彙報,次日又親自進行了溝通。7月9日下午山西大愛慈善基金會緊急召開碰頭會,會議聽取了妙音的救助方案,確定了工作分工,公佈了捐款賬戶,同時聯繫到了孩子父親高海軍及嵐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周愛軍,瞭解病情後決定了跟蹤救助措施。當日妙音將捐助信息發到山西大愛慈善基金會公眾號,並積極聯繫新聞媒體報道呼籲。當天晚上,在妙音的努力下,東方在線、寧夏在線、經濟與法、山西綜治網、騰訊社會頻道、東方頭條、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網、三晉都市報、山西婦女報、中國百姓新聞網山西太原中心站等國內多家媒體同時進行了捐助信息的報道,並得到了廣大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7月9日下午5時28分,妙音收到第一筆善款1000元。一個多月的時間,妙音通過大愛慈善平臺分兩次捐贈給高宇濤小朋友三萬五千元整。這些愛心捐贈使妙音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愛的力量和慈善事業的偉大。妙音的所作所為也使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這使她意識到,原來自己還能繼續發光發熱,還能感動他人,這也使她有了將慈善事業進行到底的決心。在感動受助者的同時,妙音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動,她又獲得了重生。8月19日,山西省大愛慈善基金會藝術總監妙音親赴山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辦公室選擇了一名剛考入大學的女孩進行幫扶助學。這名來自山西永和縣的女孩,文科考試成績510分。家人為她的成績與錄取院校感到欣慰的同時,卻又為經濟困難無法進行常規入學準備報道程序而感到焦慮。五千元,就可以解決一個孩子的入學問題,從而改變他們的一生。七月底,妙音老師獲悉2016山西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啟動,當時就開始留意這個項目的進展。前幾天,她在公示名單裡選擇了這位同學進行幫扶助學。2016年8月31日上午10點在太原市迎澤大街318號省廣播電視臺演播室。山西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助學金髮放儀式順利舉辦。大愛慈善基金會張建平會長與藝術總監妙音共同參與並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幕。9月16日,山西大愛慈善基金會妙音公益行 160916號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由山西大愛基金會藝術總監妙音發起,聯合中國僑聯、太原市民政局、太原市僑聯共同發起,旨在預防棄養,將遺棄阻止在家庭無法承擔初生兒殘缺或先天性疾病的初始階段,並對部分寄養點進行結對幫扶及治療。10月21日,由山西婦女報樊勇提供的八歲白血病女孩張雅靖,先後接受了三次捐贈共計九千七百元整;妙音老師還通過樊勇記者囑託家屬進行輕鬆籌的平臺搭建,目前已籌集近十萬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幼時外公對妙音的教誨。妙音說她之前對慈善的理解,只是單純地停留在概念上,而當她作為大愛慈善的一名工作人員去盡己所能做第一次發起人時,向受助者實施救助的同時,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原點,有無數愛的能量在向著自己彙集。她此時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人世間對於愛的傳遞,一種正能量的磁場影響力傳播。如何讓慈善發揮更大的作用,讓更多有實力、有意願的人參與其中呢?妙音認為的公益慈善,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錢,幫助了多少人,而是你喚醒了多少人的愛心。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喚醒良知、喚醒善良。它是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有意義的事情。這時的妙音不再是作畫時的“不食人間煙火”狀態,而仿若涅槃般重新爆發出了生的樂趣,並願意為之而持續發力。

記者 趙巖(文\聶豔軍)
墨裡乾坤 畫中歲月——訪著名禪意書畫家胡詩月女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