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夫妻同在扶貧一線,一封家書感動無數人

90後夫妻同在扶貧一線,一封家書感動無數人
河南共青團

有態度 有溫度 有深度

全網好青年都關注


在河南有這樣一對90後夫妻

因為牽掛工作,不能經常相聚,

家書便成為他們感情的紐帶。

作為丈夫

他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中

作為妻子

她把前往工作崗位前沒能相送的牽掛

都寄託在佳節前的一封家書中……

先來看這封來自妻子的家書

佳節近,遙寄家書

——致奮鬥在脫貧攻堅戰一線的你我

從前,車馬很遠,書信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現在,佳節將至,任重道遠,聊以書信遙寄一人。

你下村了,任第一黨支部書記,打亂了我們對理想明天的全部規劃。我下村了,任第一團支部書記,脫貧攻堅佔據了生活的全部字眼。

你笑說,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咱們果真是夫唱婦隨。可我說,家怎麼辦?雙方父母怎麼辦?挑燈夜讀的目標怎麼辦?

來不及多想,匆匆,就下去了。

你離家去報到的時候,我在村部收拾辦公室,不知你帶夠衣物沒?

你過29歲生日時候,我在村裡走訪貧困戶,不知你吃到長壽麵沒?

你唯一一次上縣開會的時候,我與村幹部商量團建工作,不知你有空回家看爸媽沒?

一走十餘日,來去不過百公里,竟沒有見過面。

抽空打的電話,各自講述扶貧路上的見聞感動;偶爾來的微信,相互傳遞著最新的扶貧信息。

如果不是這個工作,我竟不知人專注起來可以如此忘我,忘掉豐盛的菜餚,忘掉習慣的午憩,忘掉驕陽和暴雨,忘掉白晝和黑夜,忘掉一切的興趣愛好,忘掉所有的個人目標,忘掉親人愛人的牽掛!……

然而也是這個工作,讓我看到人還可以有這樣為公的情懷,可以把感冒發燒硬扛過去,可以讓妻兒在工作室見一面就走,可以為每一份檔卡絞盡腦汁、謹慎細微,可以把心酸咽在心裡,把希望帶給別人……

我說,人生地不熟,工作條件差,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很受罪吧!你說,來到農村,才知自己有多幸福,我可以克服自己一切的困難,就怕不能幫百姓解決一件小的難題。

雖沒見到你,但我明白你的壓力和責任,懂得你的擔心和操心。

我們年輕,確有些沒頭緒沒方法,我們單純,是有點不成熟欠穩重。但你要相信,組織相信我們,群眾相信我們,我們的年輕單純,是我們撲下身子幹實事最強的利劍。

佳節近,不知你能否歸家小聚。誰家兒共女,慶端陽,今年很多個扶貧家庭都不能團圓吧,遙以此箋共勉。

90后夫妻同在扶贫一线,一封家书感动无数人

這封信的作者古殳,正是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社局團委副書記,現為金蘭山街道彭河社區第一團支部書記;她的丈夫範磊,現為新縣審計局派駐沙窩鎮汪衝村第一書記。

90后夫妻同在扶贫一线,一封家书感动无数人

2016年 範磊、古殳參加登山健身大賽時的照片

90后夫妻同在扶贫一线,一封家书感动无数人

古殳扶貧工作的村部

2015年以來,信陽市已選派優秀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黨支部書記,而非貧困村成為急需加強扶貧力量的區域。

90后夫妻同在扶贫一线,一封家书感动无数人

駐村後,第一書記範磊迅速開展入戶走訪

2017年年初,團河南省信陽市委結合共青團改革的整體思路,聯合市委組織部和市扶貧辦啟動實施村第一團支部書記助力脫貧攻堅“百村千戶計劃”,從2017年到2020年,每年選派一批優秀團幹部和青年骨幹兼任村第一團支部書記。

古殳和範磊就是其中的兩位。以村部為家,主動承擔貧困戶建檔立卡規範工作,通過民主評議等方式組建團支部,整建青少年活動中心,積極開展愛心助學、與書為伴、清潔庭院、文明治理、政策宣講、關愛弱勢群體等活動。

90后夫妻同在扶贫一线,一封家书感动无数人

擔任彭河社區第一團支部書記,古殳和社區孩子在一起

據瞭解,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下轄8個縣全為貧困縣,截至2017年年底,信陽市還有26.6萬貧困人口,其中有15.9萬貧困人口分佈在非貧困村,佔59.7%。

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貧困縣宣佈脫貧,這其中就有像古殳和範磊一樣的扶貧人在努力,在把自己的青春刻在村子的致富路上。

大家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