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羣衆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农业农村部: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8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韓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农业农村部: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韓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採取超常規的舉措,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央決定出臺《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強化政策措施、加強統籌協調,以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更加有效開展,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今後三年的脫貧攻堅工作

有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韓俊介紹說,未來三年,還有3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越往後難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減貧約1000萬人。這個《指導意見》,為未來三年的脫貧攻堅工作制定了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指導意見》明確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必須要做到“7個堅持”:即堅持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準;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堅持扶貧同扶智相結合;堅持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堅持脫貧攻堅與錘鍊作風鍛鍊隊伍相統一;堅持調動全社會扶貧的積極性。

农业农村部: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指導意見》提出實施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要做到三個“進一步”。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的特殊困難,著力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各項政策的傾斜力度。二要進一步強化政策措施。10個方面強化各項到村到戶到人的精準幫扶舉措:即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全力推進就業扶貧,深入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加強生態扶貧,著力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強化綜合性保障扶貧,開展貧困殘疾人脫貧行動,開展扶貧扶志行動。從

4個方面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短板:即加快實施交通扶貧行動,大力推進水利扶貧行動,大力實施電力和網絡扶貧行動,大力推進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要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要加強和改善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加強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和科技等各個方面的支撐保障,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攻堅。

調整攻堅打法

堅持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

歐青平指出,根據建檔立卡的數據分析,未來三年要脫貧的30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分別超過40%、14%,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超過16%。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這些特殊貧困群體的比例還會越來越高。針對這些特殊貧困群體,開發式扶貧難以發揮作用,必須調整攻堅打法,從以開發式扶貧為主向堅持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轉變,這也是這次《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的要求。

农业农村部: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為了做好綜合性保障扶貧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一是加強養老保障。包括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由地方政府按規定為他們代繳養老保險費;二是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保障範圍。三是保障住房安全,特別是通過加快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等措施解決貧困群體的住房安全問題。四是推進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銜接。既要健全農村低保對象的認定方法,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也要加強農村建檔立卡工作和農村低保對象的認定這兩項工作的相互銜接。五是保障義務教育。特別是加大控輟保學的工作力度,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通過這些綜合性保障措施,確保貧困地區的特殊貧困人群完全實現兜底,得到保障。

嚴格執行現行脫貧標準

針對一些地方在扶貧工作中盲目拔高扶貧標準的問題,韓俊強調,《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必須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準,即今後三年,要把脫貧攻堅工作聚焦到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上來,確保靶心不變、焦點不散

韓俊強調,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對群眾的承諾必須堅持現行標準,做到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按照黨中央確定的脫貧目標,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既不能降低扶貧標準,打折扣搞變通,也不能擅自拔高標準,提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此外,一些地方很多部門和行業都借脫貧攻堅提一些考核要求,搭車任務很多。這次《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對超出“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的指標,予以剔除或不作為硬性指標。

农业农村部: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遏制形式主義

給基層更多的時間研究解決問題

針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評比多”“填表多”等問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已經從四個方面採取強有力措施。一是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活動。中央明確2018年是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部署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將精簡考評檢查,減少填表報數作為治理的重要內容。二是明確提出了兩個“不”的要求。除每年根據統一部署填報一次建檔立卡信息數據以外,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級填報扶貧數據;除了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評估外,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不再組織其他檢查考評。三是指導地方精簡考核評估。嚴禁各地多頭考核、層層考核、搭車考核,原則上每年對縣的考核不超過2次

四是加強信息共享,通過技術手段減少基層負擔。

《指導意見》對切實解決基層頻於迎評迎檢的問題也作出了安排,針對各地反映的考核評估、督查檢查過於頻繁問題,初步考慮從明年開始對省級黨委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核結束以後,中央向地方反饋考核結果,並在一定時間內暫停各級、各類考核評估督查檢查活動,讓地方特別是基層有充足的時間研究問題、查找原因、改進工作。通過這些措施有效遏制形式主義的泛濫,讓基層幹部有更多時間承擔起幫扶責任、承擔好幫扶工作。

农业农村部: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做好貧困地區產銷對接

確保貧困戶產出的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

針對貧困地區好產品賣不出去、賣不出好價錢的問題,韓俊表示,抓產業扶貧不能只抓生產不抓市場,要生產、市場兩手抓,也就是說生產、技術、資金服務都要跟上,市場營銷服務也要跟上。

《指導意見》對加強產銷銜接也作了明確政策部署。從各地實踐來看,加強產銷銜接關鍵是要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要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合同購銷關係,形成市場帶動,確保貧困戶產出來的東西有人收,能夠賣得出。要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農超對接,加快實施快遞下鄉工程,供銷、郵政、電商企業服務網點要加快向貧困地區覆蓋,為貧困地區農產品出村進城創造條件。大力推廣以購代捐的新扶貧模式。加快貧困地區貯藏、保鮮、烘乾、加工、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為農產品銷售創造更好條件。

杜絕“等、靠、要”思想

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农业农村部: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回答記者關於“貧困地區群眾爭當貧困戶”的問題時,韓俊指出,經過這兩年的摸索,採取各種措施,現在不符合條件想爭當貧困戶,越來越困難。這次《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建檔立卡工作,抓緊完善扶貧開發的大數據平臺,強化政府各部門信息的有效對接。通過扶貧信息共享,及時剔除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

韓俊指出,《指導意見》強調要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強化脫貧光榮導向,更加註重培養貧困群眾依靠雙手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真正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在具體措施上:一是加強教育引導,開展扶貧扶智行動,治貧要先治愚、治貧必須治懶。二是要改進扶貧方式,扶貧項目要讓貧困群眾多參與,動員貧困群眾更多的投工投勞、多勞多得,不能提倡不勞而獲。三要讓貧困群眾有發展產業、穩定就業的技能,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同時要把不履行贍養老人義務,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嚴重違反公序良俗的人列入失信名單,加大懲戒力度。

农业农村部: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