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采錄|殘疾小伙創業成功 幫助更多殘疾人

提起殘疾人養雞大戶張躍平,在烏當區水田鎮三江村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靠自己辛勤的勞作改變命運的強者,不僅戰勝了命運的不公,更是贏得了鄰里鄉親的交口稱讚。昨日下午,在張躍平的養雞場,幾個貴陽的市民專程前來購雞,張躍平一邊招呼著客人,一邊和記者聊起了自己的創業經歷。

雙下肢殘疾小夥辦起養雞場

今年30歲的張躍平,自小患有小兒麻痺症,行動不便。

“我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張躍平說,小時候腿腳不便,大多時間都呆在家裡,每天都和家裡養的雞作伴,漸漸家裡的小雞和小狗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初中畢業後,他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貴州畜牧學院。可求學的路卻並不順利,張躍平回憶說,開始學校擔心他畢業後不好找工作,拒絕收留,在他的一直堅持下,並承諾不需要分配後,才勉強入學。

2013年,已工作5年的張躍平從養雞場辭職回家後,拿出幾年打工的積蓄,東拼西湊借了一些資金,建起了37個養雞大棚和幾間養殖房。

創業初期,養雞場僅有幾百只雞,為讓小雞長得好,白天,他守在養雞場裡,喂飼料、打掃雞場;晚上,他就住在雞場的小木房裡,鑽研養雞技術。可由於數量太少,張躍平並沒有賺到錢。

後來,在烏當區殘聯的幫助下,張躍平對養殖場地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治,規模擴大了,他也嚐到了創業的甜頭。

风采录|残疾小伙创业成功 帮助更多残疾人

張躍平飼養的林下土雞

他安置幫助11名殘朋友更多殘疾朋友就業

如今,在張躍平的精心管理下,養出的雞品質好、口味佳,深受客戶的好評,養殖場也逐漸壯大,年出欄成雞達到3萬隻。張躍平還在三橋北路的農貿市場開了土雞直銷店。

“我養的是純種的廣西瑤山土雞,林下放養,全喂糧食,肉香味美,好賣得很,供不應求。”說起自己養的土雞,張躍平滿臉自豪,很多來買雞的都是老主顧,都是電話訂購或親自上門採購。週末時,每天都能賣出幾十只,遇到節假日,每天能賣出兩三百隻。

如今,他的養雞場還成了烏當區殘疾人創業就業地,同時,幫助11名烏當區的殘疾人就業。

“他們都是我在烏當區殘聯認識的。”張躍平說,那時,他們大多數人都以跑摩托車為生,生活過得並不如意。想著養雞場規模擴大了,正需要人手,就將他們請來了。

張躍平告訴記者,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也更珍惜工作的來之不易。“雖然動作慢點,反正我也是這樣,就慢慢做唄。”

风采录|残疾小伙创业成功 帮助更多残疾人

張躍平看著自己養殖基地 培育的雞苗難掩喜悅

希望擴大養殖增加收入

雖然養雞場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可說到以後,張躍平還是滿心的擔憂。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隻土雞從雛雞到出欄的時間在半年左右,期間的養殖成本在50元左右。

現在養雞場每月能出欄2500只雞,每隻雞大概能賺10到15元左右,除開一些必要的開銷,每個月能賺2萬多。可加上他,養殖場裡一共有12個殘疾人,每人每月還分不到2000元。

想要增加收入,只有再擴大養殖,可這卻是筆不小的開銷。

“每增加1000只土雞,就至少需要投入5萬元。”他告訴記者,現在他只有和大家商量,少發些工資,把養雞場的錢存下來,用來買小雞。

同時,為了增加收入,張躍平還新引進了一批下綠殼雞蛋的雞,還養了10多隻“藥材雞”。

“為什麼叫藥材雞? 其實就是從小用藥材和藥酒喂大的雞。吃的時候,只需要用清水燉熟,什麼都不要放,放一點點鹽,味道鮮美極了。”張躍平說,“目前,這些藥材雞,已經送到貴州一家生物藥材公司去做檢驗,營養和品味都達標後才拿到市場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