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裝了,誰不想在 500好友面前升天

別裝了,誰不想在 500好友面前昇天

“我在健身,今天體脂又低了,加油!”——咔嚓,馬甲線的照片。

“今天自己做飯啦,我也是大廚了吧。”——咔嚓,精緻的佈景就像是所有人嚮往的美好生活。

“和閨蜜聚餐~”——咔嚓,美食擺在桌上熱熱鬧鬧。

朋友圈彷彿住著另一個你。但是,誰說朋友圈打卡就不是生活的儀式感?

別裝了,誰不想在 500好友面前昇天

01

說實話,有一個這樣的朋友真的讓我很懊惱。

每次和她逛街,出發前要先拍一張合影,運用控制變量法不同光照、姿勢、角度各試一遍,挑出最合心意的幾張 P 圖,最後還要裝作輕鬆隨意的樣子昭告天下:“我們今天去逛街了。”

試衣服的時候要小心翼翼,如果不慎挑中了尺寸小擠肉顯胖的衣服,那麼恭喜了,等你穿好出來,這麼“值得紀念”的一幕很快就會被她發上朋友圈。

別裝了,誰不想在 500好友面前昇天

等逛到飢餓難耐,終於撲上飯桌的時候,你還要眼睜睜地看著她悠哉悠哉地給每道菜拍“肖像”,色彩、形狀要處處到位,要是膽敢制止或催促一聲,她就會停下給你白眼:“不發朋友圈,這頓飯不就白吃了!”然後再重新調整角度,重新折騰。

……

這麼麻煩,為什麼不找個藉口拒絕?

我告訴你這個念頭想都不要想,一旦被識穿,絕對會被她在朋友圈點名見色忘友。

別裝了,誰不想在 500好友面前昇天

精明殘暴不下於上司,還不給發工資,我上輩子肯定欠了這個人很多錢。

02

但顯然,她欠朋友圈的錢要更多些。

除了和我出去的那些時間,她平時也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

每次聚會要和在場的人逐一自拍合影,好像這樣就能更好地融入這個集體;

餐前開動更要給每道菜展現自我的機會,好像沒經這樣“消毒”的儀式這道菜就要鬧脾氣;

平時跟男朋友的各種紀念日就更不用說了,恨不得把那個夏日的午後拍成瑪麗蘇電影在朋友圈上映……

別裝了,誰不想在 500好友面前昇天

來回這麼折騰,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在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上。

我問她:“搞這麼多事情發朋友圈,不累嗎?”

沒想到她反嗆了我一嘴:“這又不是隻為發朋友圈而做的,花那麼多心思只是想讓生活多一些樂趣,發朋友圈也是樂趣之一,這叫儀式感。你這條沒有情趣的單身狗懂什麼?”

我竟無力反駁。道理都是她的,我什麼都沒有。

03

後來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我發現自己竟然越發贊同她的觀點。

在朋友圈,我能看到有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每天健身簽到;畢業多年的同學依然在堅持背單詞打卡;還有那個以前在宿舍幾乎嚐遍所有方便麵牌子的舍友,現在竟然習慣上每天都要在朋友圈曬出自己親手做的飯……

別裝了,誰不想在 500好友面前昇天

別裝了,誰不想在 500好友面前昇天

大家的生活都好充實啊。

每個人都拼盡全力地生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別人面前,給每件事情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讓生活充滿儀式感。

而朋友圈,就是他們的舞臺。臺上的人盡情發光發熱,臺下的為他們點贊助興。

於是就這麼一步一步地,朋友圈被拉上了儀式感的謝幕禮。

04

儀式感真是個很玄的東西,一戀上就會上癮。

因為朋友圈的儀式感,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得到了重視。

從前叫個外賣就可以在家邊看劇邊吃完一頓的你,現在會提前慢慢準備,湯圓要每碗盛 8 個,餃子要包成兔子的形狀,用上最心愛的北歐ins風餐具,再擺成最向光的角度,拍照發朋友圈。

簡單的生活可以過得精緻,重要的日子更不能落下。我們記錄了一個個特殊的日子,維繫或結束了某段感情,讓某件事多了特殊的意義,最後再請所有的朋友見證。

每一條朋友圈的更新,就像給生活加上了一劑調味品,往後看回還能讓人回味無窮。(當然,刷屏的不算~)

#本期話題:

你發過哪些具有儀式感的朋友圈?

圖丨網絡 封面丨ins:life_is_mmm

本篇圖文旨在分享

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女友》2018年8月刊

7.15 火熱出街

別裝了,誰不想在 500好友面前昇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