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中國老大北大演講:投資中有三件事你永遠知道,兩件永不知道

投資有兩件事情你永遠不知道:

第一個明天發生什麼你不知道。

第二個各類資產的相關性你不知道。

但投資有三件事你永遠會知道:

第一個從長期來看會打敗現金。

第二是任何一類資產你把它的風險調整到差不多的程度上,它們回報都差不多。

第三在任何一個經濟環境出現的情況下,總有一類資產會打敗其他資產。

“博雅大講堂”摘錄於2018北京大學全球金融論壇分享嘉賓,橋水基金中國區總裁王沿的發言內容,“聰明投資者”經授權轉載。

全天候的投資策略 Alpha & Beta

Bridgewater很有意思,我們有這樣一個小冊子,這在網上有一百多個copy,然後瑞·達利歐(Ray Dalio)自己就決定寫本書好了。

這本書(《原則》)我們策劃了兩年多,我是這本書的審校,裡面講到了我們整個橋水的文化。

一句話來說就是:“ Radical transparent, radical truth. ” 今天是這樣,這還有個瑞(Ray Dalio)簽字的書,如果有提問的環節你們誰問題問得好我就把這本書送給你們。

我們是做Alpha的,Beta和Alpha很不一樣的事情,其實這個市場的規模足夠大,你不用引用巴菲特、芒格這都是過去的事情。

你都講歷史、講數據,未來你們應該說的是有可能是王亞偉、有可能是王國斌、有可能是葉慶均,原因就是市場足夠大,從概率上來說一萬個基金經理一定會有一兩個、三四個非常好的。

過去的40年、50年,80歲以上的人,我覺得巴菲特非常出色、索羅斯非常出色、朱利安·羅伯遜非常出色。

60-70歲的人,JMO的總裁、瑞·達利歐,有幾個非常出色,但是能夠掙到Alpha,就是超過市場回報的人,有點像得奧林匹克金牌。

但是有一個東西你不需要奧林匹克金牌,就是它的Beta,所謂市場的回報。比如一百年到兩百年,道瓊斯指數,這個投資回報扣除通脹因素的話可能6%-8%市場的回報。

它一定會打敗cash,原因很簡單,因為打不敗cash的話,沒有人會把錢交給你投資,這個是資本市場的本質。

所以我講的全天候的投資原則講的是Beta。我們雖然是做Alpha的,但講的是Beta。這個很有意思,這個有點像下圍棋,我也花了很多時間瞭解這個東西,這是我們自己的東西。

其實做投資就是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你買了不動,這個稱為Beta。

我自己1998年買過一些東西,不動的話,實際上是最有效的,因為一萬個基金經理裡面你很難找到一兩個能打敗市場的人,真的非常難

還有一個是你不斷的根據自己的判斷買來買去,這個我們稱之為Alpha,非常非常難。

那麼Beta的東西有一個問題,因為市場的回報,首先各種回報流的相關性非常接近,不斷的讓你的下浮率也就是0.2、0.3。Alpha就非常不一樣了,這是你自己的判斷,是你自己的想法,很不一樣。

Bridgewater

Bridgewater是個很有意思的公司,Bridgewater特別像Apple,它不斷的創新,不斷的creative,它不期待自己的回報,它總是不斷的改進,全世界沒有這麼管錢的,只有Bridgewater一家。

他就是把β和Alpha分開,他認為這兩個東西非常不一樣。一般來說你把錢交給別人來管,他會告訴你:你給我一百塊錢,我這裡有各種各樣的產品,你放到裡面,放多少。

Bridgewater的辦法是這樣,我們認為全部的回報

首先是沒有風險的回報;

第二是市場的回報;

第三是Alpha(就是超過市場的回報)

這三個加一起是你的全部回報,這是一個普適原則,這個後面我們有很強的邏輯。

但是Beta和Alpha非常不一樣,最好分開管理。主要原因是驅動價格後面強大的邏輯是risk。

Beta的Risk是market,另外從長期來看,請大家一定記住,Beta一定會打敗現金。你們回去自己考慮這個道理,Alpha真的不一定,大部分人是給你虧錢的,或者是打不敗市場。

下一個原則,從長期來說,按照風險調整之後的回報,Beta應該是低的,如果你找到好的Alpha的manager,他們會給你帶來好的回報,你可以看看中國的做A股的前五名,過去十年他的回報怎麼樣,你總能找到兩三個人非常好。

另外回到我剛才講的,各類資產之間的相關性非常高,Beta就是這樣,但是如果找到好的Alpha的東西,我將來去光華講課,我會告訴你他們之間的相關性很低,所以這非常珍貴,但是很難,Beta你也不用思考。

比如說瑞(Ray Dalio)自己是Alpha大師,這本書(《原則》)是他寫的,已經幾十年了,證明他是對的,但是他把自己家裡的錢,全部放到Beta裡面。

這是很有意思的事,因為他說他走了以後,找不到好的Alpha的manager管理,不如把這些錢放在Beta裡面。

我們往下看,這個是我們一些基本的原則,我們其實回到一個最古老的說法,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其實正確的投資跟錯誤的投資大概都一樣,你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犯錯,但是一定是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做投資,我們不認為我們這個方法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我們覺得背後的邏輯非常強。

資產配置原則

我們是做資產配置的,我們把投資組合做好。那麼第一個要考慮得事情是,我們做資產配置的時候我們不考慮Capital,我們考慮Risk,因為是Risk來驅動價格的變化。

因為我們是給機構投資的,我們大概管理1700億左右,只有350個客戶,全部是機構投資者。

還有機構的管錢的問題,機構的大部分的Risk全部是在Beta,因為它沒有辦法,它這麼大的規模不會總是在Alpha裡面,總是買來買去,不可能這樣。

那單一資產,比如說國斌他們講,他們都是做單一資產的,但我們覺得單一資產我們做不了,我們覺得單一資產非常危險。

任何一個大的機構公司,比如說10年以後,北大的基金會足夠大,它肯定會做這樣的配置。

你看超過50%以上的有可能在Equity,也可能在Bond,其他的買點房地產,買點通脹掛鉤的產品,買點另類投資(可能我們被併到另類投資),買點大宗商品。

但是你可以看到,大部分的Risk,實際上是在Equity裡面。

假如我把100塊錢放進去,如果50塊錢放在Equity裡面,50塊錢放在其他裡面,超過90%以上的相關性都在Equity裡面,Equity漲它也跟著漲,Equity跌它也跟著跌,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這張圖是說你在虧錢的時候會怎麼樣,如果你把50塊錢均衡的配置放在Bond裡面,50塊錢均衡的配置放在股票裡面,我們自己做的測算,從1970年到現在,基本上你的回撤都是受Equity影響。

我一直在講單一資產為什麼很明顯,你做一個基金經理,為什麼有的人一年就受不了了,而我這是20年的時間。

這是日本的股票,1990年-2010年,20年,兩個標準差在那麼大範圍之內不斷的虧錢,但是20年虧錢所有人都走光了,你們也承受不了,所以一定不要買單一資產。

當然這是我們的想法,如果你確實是一個Equity的高手。因為日本的股市是這樣,不是說20年一直很低,如果你每次都是低點買進去,高點賣出來,毫無問題的,但是單一資產非常危險。

你看看美國的股票,2000年-2009年大概怎麼回事,你再看看美國的Bond,1965-1980年,長達15年-20年,一類資產不給你機會翻身,任何一個基金經理都受不了,所以我們為什麼做資產配置。

我剛才講的東西你們都可以忘了,但是這個被瑞(Ray Dalio)稱之為投資界的聖盃,你可以在網上查到這個東西。

簡單的說,最左邊這個縱向的東西是我們認為的風險,越往上走風險越高,往下走風險越低。

下面是你可以挑各種各樣的資產配置起來,買一種是股票,買兩種是Bond,買三種加上大宗商品,第五種外匯,加起來,右邊第一格可以按照風險調整之後的回報大概怎麼樣,最右邊那一欄,縱向的是任何一年裡面你能虧錢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你只買一種資產,因為你沒有辦法把它分散風險,所以你的風險可能在10%左右。然後你的下浮率大概可能是0.25左右,我現在講的Beta,任何一個年代虧錢可能性在40%左右。

如果你能挑到兩個資產,這兩個之間相關性在60%,你可以降低一些風險,同時會提高風險調整之後的回報,這個原理就是說很多下面做職業的,他知道越高越高,也會適當的降低一下你任何一個年代虧錢的可能性或者概率。

再往下如果你能找到十到十五個淺綠色的區域,這些資產之間的相關性是在20%或者更低,基本你就贏了。

但是這個很難在哪,我們是基於邏輯理性嘗試,我們不是做量化的,如果你能基於基本的邏輯考慮到這個問題,你知道相關性是市場變動之後發生的情況,但是我們會有自己的想法,怎麼把相關性配置得好,我們會做不同的方向,這樣的話我能找到六個到十個,已經非常出色了。

如果它們相關性低或者負相關性,基本你就贏了。你看黃線,把風險極大的降低,虧錢的可能性降低到26%。

你如果能找到15個綠線,你虧錢的可能性也很低。這個是需要記住的東西,也可能你在我們的網站上能查到,但是這個是非常收益的東西,看起來也很簡單。

比如說你在北京買一個房子,在廣州也買一個房子,他們之間的相關性0.9基本沒有什麼用,但是你在廣州買一個房子又在倫敦買一個房子,相關性很低,但是你組合起來看,如果相關性很低的話你可以高枕無憂,你可以不做Alpha的想法。

回到一個最基本的事情,這個圖表不是我們發明的,也就是高風險高回報,風險40%,回報也是越來越高。

第一是私募基金,第二是新興市場,越往下看,什麼東西風險最低?現金最低,同時回報也最低。

但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如果你能把這些所有各類的資產,你能用一種辦法把它調到當中這個位置,調到這樣的水平之下,各類資產在風險調整之後,它們的回報大概差不多,這是基本一個原理。

又回到一個問題,我不想告訴你精確的事實,我想告訴你一般規律。你如果把風險調得差不多的話怎麼調?

我就少放一點錢,下面加槓桿,很多人覺得加槓桿是壞的,其實不是。槓桿有點像鋸子,要是蓋房子的話它是很好的工具,要是拿來砍樹的話是很壞的工具。

你調整Bond業務的久期,把它的Risk調到同樣的水平,你能看到剛才我說的各類資產,Risk差不多的時候,它的回報一定差不多,這個發明極為重要。

將來你可以用這樣的東西來組建一個組合,根據任何環境出現的時候,它總有一類的資產表現會比較好。

這就是我們基本的投資組合,當中的東西告訴你市場的預期,我們把自己的投資組合分成四個分的組合,我們把適合增長高預期的放在一個地方,增長低於預期的放在一個地方,通脹高於預期的放在一個地方,通脹低於預期的放在一個地方,這個原理很簡單。

資產是靠什麼驅動的?資產的驅動是靠市場在期待,比如說中興,大家都認為每股5塊錢,突然出現一個芯片問題可能就每股2塊錢或者跌得更慘。

為什麼?是因為市場的預期跟實際的變化當中有個突然的變化。股票本身結構的問題,實際發生的情況高於市場預期的情況下,股票會漲得非常好。通脹在高於預期的情況下,Gold會漲得非常好。

投資原則

總之我做一個四個非常均衡的東西,根據環境,為什麼會根據環境?

因為做投資有兩件事你永遠不知道:

第一個明天發生什麼你不知道;

第二個各類資產的相關性你不知道。

但投資有三件事你永遠會知道:

第一個從長期來說會打敗現金;

第二是任何一類資產你把它的風險調整到差不多的程度上,它們回報都差不多;

第三在任何一個經濟環境出現的情況下,總有一類資產會打敗其他資產。

你們就把這個基本原理記下來,有什麼問題我們再來討論。

這是我們22年下來的東西,非常有效。我們會做到Sharper Ration做到0.6%,Risk是10%,回報是6,這已經非常了不起。

後給大家簡單說一下我的體會,有幾件事很有意思。

第一個你不要變得很聰明,你就學會怎麼避免愚蠢,避免愚蠢是很重要。因為你要學的聰明的話,其實是很難很難的事。我們的行話,就是不懂得東西不要去碰。

第二你知道的事情可能重要,但是你不知道的事情更重要。Bridgewater比較牛的地方在於,我們這裡的系統,在應對你不知道的事情的時候,會比一般人要好得多。

第三就是對市場還是保持謙卑,保持一個基本的謙卑,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謝謝大家!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橋水中國老大北大演講:投資中有三件事你永遠知道,兩件永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