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現神祕椎體,揭示40年不敢開挖的驚人祕密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

秦始皇陵現神秘椎體,揭示40年不敢開挖的驚人秘密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

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瞭如指掌。加之這段話是當面向聖上彙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

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陵當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宮。不然,怎麼會“叩之空空”?又怎麼會“燒之不燃”?

秦始皇陵現神秘椎體,揭示40年不敢開挖的驚人秘密

按文獻記載推理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但由於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坐在飛機俯視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正方形錐體,所以美國人叫它“黃土金字塔”。

其實美國人錯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層臺階式“覆鬥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層夯土之上的中華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

秦始皇陵現神秘椎體,揭示40年不敢開挖的驚人秘密

還不僅如此,秦陵地宮也是一個同等規模的“倒金字塔”。更讓人難解的是,封土臺九層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層妖塔”之說,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九層妖塔” 雖是小說之言,但是空穴來風。《老子》講哲學以建築作比喻,有“九層之臺,始於壘土”之說,可見在春秋就有“九層之臺”建築了,可惜還沒有發現東周“九層之臺”遺蹟。

秦始皇是個怪人,他在地宮修建30米高樓,僅僅是供靈魂出遊地宮的,至於地表造“九層妖塔”之謎,看來要求救考古發現了。

秦始皇陵現神秘椎體,揭示40年不敢開挖的驚人秘密

眾所周知,皇陵的封土,是用方夯白灰、砂土、黃土摻合成的三合土,又用糯米湯澆固,加了鐵釘。不怕風吹雨打,十分的堅固。當時盜墓,一鑿子下去就一白點,用炸藥都炸不開。

體積龐大的秦始皇陵封土堆堪稱國內之最,封土堆呈覆鬥形,高76米,長和寬各約350米,如此大規模的封土堆在國內堪稱之最。但它的土究竟是取自秦始皇墓中,還是挖自魚池一帶?

《史記·秦始皇本紀》:“復土驪山”。《正義》曰:“謂出土為陵,即成,還復其土,故言復土。”意思是說把原來從墓穴中挖出來的土,再回填到墓上去。

而在臨潼地區長期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封土堆的土是從咸陽運來的,因經過燒炒,所以陵上寸草不生。現在在秦始皇陵也看到,封土堆上石榴樹密佈,灌木叢生。

秦始皇陵封土堆的土究竟來自何方?這個謎團還有待考古學家們進一步查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