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0座“超级城市” 成都表现力排第三

全球300座“超级城市” 成都表现力排第三

此次上榜的300个城市分布于全球八大区域,其中中国城市最多,达到103个,超过北美和西欧的总和

中国城市占据前50名中的21席,成都、北京、福州、天津、厦门跻身前十名,成都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

成都以超高的就业增长率和不俗的人均GDP增长率,成为仅次于爱尔兰都柏林和美国圣何塞的城市。

近期,被誉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了《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报告通过梳理研究全球300个大都市的经济指标发现,这300个主要大型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近一半,对全球经济总量、就业和人口吸纳的贡献率已呈现出“不成比例”的压倒性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2年布鲁金斯学会也曾选取全球300个典型大都市进行研究分析,当时中国上榜的城市只有48个。而在今年发布的报告中,这个数字增加到103,超过北美和西欧的总和。报告以人均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为两大指标,评估了过去几年这些城市的表现,从数据来看,近年来中国大城市的表现在所有国家乃至地区中最为瞩目,发展势头强劲。

除北上广等“老牌大都市”,一些新兴都市的表现非常突出。其中,成都的表现尤为亮眼,以人均GDP增长率7.2%和就业增长率5.9%的成绩,仅次于爱尔兰都柏林和美国圣何塞,全球排名第三,在上榜的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

《中国,超级城市正在崛起》

分析认为,虽然北京和上海从规模上来讲仍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但它们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都等新兴超级城市正在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字面上看,人们对超级城市的定义非常简单: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但在迈向城市化的不可逆转的道路上,关于何为超级都市,以及这种居住和发展模式又将如何反作用于人类自身的思考也从未停止

“超级城市是经济改革的先锋,它同时反映着决策者对创新和生态的需求。”在《中国,超级城市正在崛起》的报道中,美国The Ben Bulletin网站曾这样总结中国现代城市群崛起背后的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理念恰恰与成都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相呼应。

成都提出,以经济形态的变革推进创新驱动的实践,以发展方式的变革催生新旧动能的转换,着眼开放型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实现城市转型的新作为

《去东方吧,年轻的创业者!》

报告解释,都柏林是避税天堂,吸引了众多公司前来注册,但是其经济活动并不能对都柏林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实质影响,因此虽然其人均GDP增长率高达21.1%,但是就业增长率很低,只有2.5%。圣何塞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新兴科技市场的突飞猛进,经济活力和就业机会同步发展。创新由此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主旋律,榜单中排名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成都正是用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人均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双指标逆袭。

作为一座将创新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城市,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成为海外关注的重点。今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在名为《去东方吧,年轻的创业者!》的报道中,介绍了成都正在吸引海外企业家的到来

“如果一个地区只能靠少数几个大都市拉动其发展,那这种模式就暗藏着不可持续的风险。”布鲁金斯学会的前述报告不仅注意到了大都市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也关注到了大都市发展给区域带来的隐忧。

如何避免大都市一家独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隐忧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面对的问题。“水装满了就会溢出来,滋润周边”,成都要承担的就是如此外溢效应。今年,四川省明确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在此背景之下,成都主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就是做强主干支撑,推动市州形成“水涨船高”的利益共同体。

无论是城市规模、产业构成还是发展规划……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成都都早已不再只是“安逸之城”。它既古老又年轻,既安逸又充满活力,它偏安西南一隅,却正瞄准世界梯队,向“超级城市”进发。(据新华社、经济观察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