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竟是外國人所命名?最美河西走廊,絲路必經咽喉要道

河西走廊地處中國甘肅省西北部狹長高平地,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

“絲綢之路”竟是外國人所命名?最美河西走廊,絲路必經咽喉要道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裡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西漢初期,河西走廊是匈奴人遊牧的地方。

“絲綢之路”竟是外國人所命名?最美河西走廊,絲路必經咽喉要道

通西域有功的漢武帝使者張騫第一次西去是在公元前139年,他就在這裡被匈奴截住,軟禁了十年,娶妻生子。他壯志未酬誓不休,終於逃離西去,完成了使命,但在歸中原途中,又在這一帶被匈奴截留,一年多後,才回到長安,可見,通西域必須經過河西走廊。張騫第二次去西域在公元前119年,這次行走比較順利。

“絲綢之路”竟是外國人所命名?最美河西走廊,絲路必經咽喉要道

因為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鏖戰河西走廊,將匈奴驅趕出去,咽喉之道得以暢通無阻。從漢武帝時期,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後,河西走廊一直作為中原與西域兩地友好結盟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的打通,為抵禦匈奴的侵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抵禦匈奴外侵,在河西走廊設驛站,加強管理,士兵過去發展種植農業,有戰事,就拿起槍械。

“絲綢之路”竟是外國人所命名?最美河西走廊,絲路必經咽喉要道

在河西走廊常年都有絡繹不絕的人來來往往,從中原與西域的友好建交開始,不斷有西域三十六國前往漢室進貢。能夠打通河西走廊這條要道,也得益於張騫出使西域,雖被囚十年之久,但是沒有忘記國家使命。還是逃離匈奴,返回長安,並且帶回來了西域地圖 。古人身上的那種毅力,氣節,還真是我們現在的人學不來的。其實匈奴待張騫也不差,還給他介紹了個匈奴女子,作為妻室!這也或許是張騫能堅持這麼長時間的一個原因。他二次逃出匈奴部落,匈奴女妻子也跟著返回長安!不過到長安不到一年時間就病死,所以史料並未有太多提及這位匈奴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