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陕西网(杨青山 张珂)拨开历史的迷雾,站在观景台边,一眼望尽党家村,绿树丛中,错落有致,青色砖瓦,星罗棋布。整体形制如棋盘的的党家村,神秘的掩映在黄土深谷的郁郁葱葱之中。据说在抗战时期,这枚绿树丛中熠熠生辉的神秘珍珠,被一位日本友人偶然航拍发现而名言四海。自此党家村从历史的烟尘中走进人们的视野,述说着它的一幕幕精彩和传奇。

一览党家村 忆千古往事意悠悠

党家村始于元代,距今已约700年历史,因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 当初党姓、贾姓商人流落于此,起屋建村,因党姓为多,故称“党家(贾)村,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共有320户人家,1400余人,因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东方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这方小小的世界,自足封闭,其内部功能齐备,错落有序、精致严谨的建筑群被浸渍在一种看不见的书卷气、耕读风中。美学、道德、秩序与理想的融合汇流成遥远年代中文化乡村的典范。这“中国传统古村落活化石”的纹理中显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凝固了的建筑,更多的是一种已经逝去的、我们那些性情纯良、喜好诗书的先祖们如老玉般通透清明的生活方式。

漫步青石古巷 不染是非

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内涵底蕴丰厚。走进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屹立的看家楼,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塔、精致的泌阳堡,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

漫步在党家村的古道小巷中,青石墁地、晴天无尘、雨天无泥,古色古香,别具一格。古村落一隅,或有游人几位,闲适地享受着这个古村落的宁静。若是天飘小雨,漫步在悠长又寂寥的烟雨小巷中,让人不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

看家楼是一座高于别处的三层阁楼,也叫晀望楼,百年前常有匪患,村民登楼上可以眺望全村,有动静可立刻采取措施,保族人安全,因此得名。文星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是六层六角建筑,每层挂有铃铛,塔内供奉着文曲星和一些古代的圣贤。这里常年有烧香拜佛的人,大都祈求多福,子孙高中。泌阳堡是当时防外来匪患,修建的防御工事,因为地处泌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因此得名泌阳堡。

此外,还有沿途的上马石、木雕、石刻、拴马桩、门楼、匾额••••••这一切就像带你走进了古建筑的艺术圣殿,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着实让人惊叹。

山高水长 尽是古人遗风

韩城党家村人总是把他们的人生理想、道德标准等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一起融入他们的建筑之中。党家村的节孝碑是由清光绪皇帝下令修建的。

节孝碑和节孝牌坊差不多,都是为表彰节孝妇女而建的,但是还是有区别的,节孝碑和节孝牌坊的区别在哪里?牌坊一般是跨路而建,可以行人,而节孝碑是建在路的旁边,方便行人和瞻仰。党家村的节孝碑建在路旁,有两丈多高,除了碑底是青石之外,其余部分都是由仿木砖雕建成,它是党家村的砖雕艺术之最,堪称砖雕中的精品。

相传党家村人党伟烈与他的妻子牛孺人新婚不久后,便上京赶考,不幸的是他惹上了风寒,病死于客栈,而他的妻子当时只有十六岁,一直没有改嫁,在家孝顺公婆,和睦邻里,直到六十八岁去世。正是牛孺人的行为感动了党家村人,人们上报朝廷,光绪皇帝便下令建这座碑以示表彰,这足以体现出牛孺人的感人事迹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传遍北塬。

在党家村,孝的体现,远远不止牛孺人的节孝,还有它的门楣题词和家训。挨家挨户大门上方几乎都挂着门匾,又令这座城显得格外特别,这些门匾和家训大都是修身、教化之类,浓浓的重教风气给这座城添了悠久的历史感。

党家村的先辈们发财不忘治家,在为子孙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为子孙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把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修身之法、养性之规,用考究的书法、精美的雕饰刻在正对大门的照壁或庭院、厅房的醒目处,让子孙后代日日见、时时读,从中获取禅益。一家刻家训,家家刻家训,于是家庭门训便成了党家村一道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大字家训,左右两侧各刻“山高”、“水长”二字,意在志向更高更远。以此训家,少了板着面孔的严厉,多了书香门第的气息,果然不失举人风范。身处其中,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那些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作事的哲理。

如今的党家村人仍生活在这些古老的四合院里,仍每天面对着这些门庭家训。这些门庭家训早已印在了党家村人的脑海里,势必也将影响着更多后来的党家村人。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站在观景台边,一眼望尽党家村,青色砖瓦错落有致,神秘的掩映在黄土深谷的郁郁葱葱之中。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简介与家训,美学、道德、秩序与理想的融合汇流成遥远年代中文化乡村的典范。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站在观景台边,一眼望尽党家村,青色砖瓦错落有致,神秘的掩映在黄土深谷的郁郁葱葱之中。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家庭门训是党家村一道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这些对联大都修身、教化之类,浓浓的重教风气给这座城添了悠久的历史感。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古村落一隅,或有游人几位,闲适地享受着这个古村落的宁静。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据说在抗战时期,党家村被一位日本友人偶然航拍发现而名言四海。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古色古香,古朴雅致的党家村。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布局合理的四合院。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陈列的文物。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供奉的祖先牌位。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布局合理的四合院。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漫步在党家村的古道小巷中,青石墁地、晴天无尘、雨天无泥,古色古香,别具一格。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漫步在党家村的古道小巷中,青石墁地、晴天无尘、雨天无泥,古色古香,别具一格。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布局合理的四合院。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人家训场景,身处其中,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导游带游客参观党家村四合院。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石刻壁画。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家训牌匾。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家训牌匾。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一隅的祈福牌。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陈列的祖先场景。身处其中,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看家楼,一座高于别处的三层阁楼,也叫晀望楼。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内涵底蕴丰厚。走进党家村祠堂,探寻古老的秘密。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内涵底蕴丰厚。走进党家村祠堂,探寻古老的秘密。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党家村古色古香的床。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古老的门庭牌匾。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小巷一角,古声古色,纤尘不染。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家庭门训是党家村一道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这些对联大都修身、教化之类,浓浓的重教风气给这座城添了悠久的历史感。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小巷一角,古声古色,纤尘不染。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的节孝碑。记者杨青山摄。

漫步党家村 一览古村风貌(高清组图)

党家村文星塔。记者杨青山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