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俗話說“兄弟如手足”,兄弟姐妹是有血緣關係的“同胞親人”,理應如同手足一樣親密無間、如同唇齒一樣的緊密相依,血脈就是冥冥之中連接他們的繩索,讓他們打也打不散,分也分不開。

父輩們的“血脈至親”

記憶中,父輩那代人都把這種“血親”看的很重,“長姐比母”、“長兄如父”都是那個時代的烙印,哥哥姐姐們“稚嫩的肩膀”背起了弟弟妹妹的幼年時光,那代的他們,真正詮釋了“血脈至親”的含義。

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那代人都很窮,一家人怎麼才能填飽肚子就是天大的事。

為了拉扯年幼的弟妹長大成人,大哥大姐們可以果斷的捨棄自身的幸福,勇敢的承擔起“父母”的責任,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為了弟妹能安心讀書,品學兼優的大哥毅然輟學去打工,只想減輕家庭的負擔、給弟妹鋪平一條“躍龍門”的夢想大道;為了殘疾的弟弟能如願娶到媳婦兒,正值花樣年華的姐姐寧願嫁給不愛的鄰村大叔,只為了換取高額的彩禮……

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當這群“嗷嗷待哺”的弟妹們長大成人,自然會明白、會心疼哥哥姐姐對自己的付出,從而好好感激、照顧他們,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

那代的他們,兄弟如手足,姐妹更無間。

我們這輩的“客客氣氣”

到了我們這代,雖然一家還是好幾個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至親手足”,但是相比於父輩們好像還是缺了點味兒。

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我們這代人,生在紅旗下,從小都是在單位大院裡長大的。大院裡面的孩子很多,同齡的也不少,所以我們從來就不缺朋友、不缺陪伴,很多時候寧願跟同齡的別家孩子“稱兄道弟”也不想跟自家“有代溝”的哥哥姐姐們玩耍。

只有當跟別的小夥伴發生衝突的時候,才想起我還有個“厲害”的哥哥姐姐,“你等著,我叫我二姐來打你!” “你等著,我還有個大哥!” 幾番較量之後,由兩家“小老么”發起的戰鬥最終演變成兩家“老大”的單打獨鬥,兩個惹事的“小老么”可能早已握手言和,勾肩搭背的彈玻璃珠兒去了。

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小時候,哥哥姐姐就是我們的保護傘,外人休想欺負我們!

不過沒有外人的時候,他們就變成了欺負我們的壞人……

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那時,父母尚在,一家人還像個家,兄弟姐妹之間也有過親密無間,也有過相親相愛。後來,父母不在了,我們自立門戶,各有各的小家,兄弟姐妹們就變成了偶爾串門的親戚,逢年過節大包小包、拖家帶口的來個“一日遊”,客客氣氣的吃吃飯、聊聊天。

這代的我們,父母成了連接兄弟姐妹們的繩索,只有回憶是我們共同擁有的。

孩子輩的“漸行漸遠”

我們的下一代都是獨生子女,生命中早已沒有了“一母同胞”的設定,他們對於兄弟姐妹的觀念只能設置在堂哥表姐、堂妹表弟這裡,對著這些異父異母甚至異姓的兄弟姐妹,他們不願再談什麼“手足情深”。

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來自不同的家庭、擁有不同的父母、受過不同程度的教育、有著不同的愛好和志向,這一切一切的不同,僅僅靠有著同樣一個祖輩來維繫,實在是太過於勉強了。

比起這些交集極少的兄弟姐妹,他們寧願選擇學習工作中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成為朋友或者玩伴,他們信奉“遠親不如近鄰,更不如朋友”,是的,那些堂啊表啊的兄弟姐妹已經淪為了他們眼中的“遠親”。

下一代的他們,兄弟姐妹已經成為了一種模糊到摸不著頭腦的“概念詞”。

利益和流動導致的情感疏離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兄妹姐妹逐漸抽象化,親情逐漸疏離?

除了時代的特徵和政策的因素,最重要的原因無外乎也就是利益和流動了。

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同時也意味著,兄弟姐妹之間會出現發展的不平衡。發展得好的,上升到了更高的社會階層,發展得慢的,一直停留在原來的階層,甚至可能因為不可知的變故淪入更低的階層。當兄弟姐妹之間的差異變成了階層與階層的差異,疏離和隔膜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除此之外,現如今城市化進程和人口遷徙速度也都逐漸加快,導致大量由宗親血脈形成的關係網逐漸疏離,建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以家族為核心的社會結構受到了巨大沖擊。

這兩個重要原因,一步步“離間”著我們的親情。

其實,不管時代怎樣發展,外界怎樣變化,親戚都依然是我們生命的來處,

是我們和這世界建立的最初的、最原始的、最天然的關係,我們如何能輕易漠視這流淌在自己血脈中的親緣?

兄弟姐妹是手足,是我們命裡不可解開的註定,是需要好好珍視的今生因緣。

不得不承認,兄弟如手足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兄弟姐妹是老天賜給我們的朋友,是命定的緣分。

請珍惜緣分,重視親情!

如果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的留言板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