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豆腐完勝南派豆花,雞湯調製滷子,喝老豆腐必泡棒子麵窩頭

南方的嫩豆腐叫豆花,北方的嫩豆腐叫豆腐腦。南方的豆花是甜的,北方的豆腐腦是鹹的。無論甜鹹之爭結果如何,南方的豆花也有了鹹的,但北方的豆腐腦沒有甜的,還是北方贏了。天津的豆腐腦,一是豆腐,二是滷,三是調料。豆腐腦要用濃豆漿點成,滷子最好是雞湯或者骨頭棒子湯,調料包括辣椒油、花椒油、麻醬汁、蒜汁、醃韭菜花。雪白的嫩豆腐,上面飄著濃厚的湯滷,幾種小料澆上去,徐徐熱氣從碗中升起來,是平民美食的典範。

想當年,早晨起來拿一個棒子麵窩頭到早點鋪,在櫃檯排隊買一個小竹牌,再到窗口排隊,用竹牌換一碗老豆腐,端著老豆腐在桌子邊上找個位子,窩頭掰碎泡在老豆腐裡,就是一頓完美的早點,如果再能買一兩棒槌餜子就更好了。

天津老豆腐完勝南派豆花,雞湯調製滷子,喝老豆腐必泡棒子麵窩頭

忻東旺油畫《早點》局部

天津人稱燒餅、餜子、豆漿、老豆腐為早點“四大金剛”。餜子,主要指棒槌餜子、油條,當年有位叫杜玉明的師傅,在繼承傳統的以鹽、鹼、礬配料的工藝基礎上,注重油溫,炸出的餜子外焦內脆,口味鹹香,是正宗老天津衛口味,他炸的餜子曾獲“津門小吃優質食品獎第一名”。燒餅主要有油酥、芝麻、五香、麻醬、餡心等。天津人喝豆漿歷來與北京人有區別,天津重鹹口,北京重甜口,天津豆漿發黃,濃度較高,喝時起皮,不過現在豆漿很少有好的,濃度高的豆漿有不少都放了增稠劑。“四大金剛”之後還有“兩大天王”,鍋巴菜和煎餅餜子,這六樣加一起,能搭配出幾十種吃法。

過去天津的豆腐腦和老豆腐是兩回事:豆腐腦以嫩豆腐為主料,澆上滷,放辣椒油、蒜汁;老豆腐以硬豆腐為主料,澆上醬油、蒜汁、韭菜花、豆瓣醬、辣椒油、花椒油、稀麻醬,味道鮮鹹。這種老豆腐現在沒什麼人吃,都改成了嫩豆腐,統稱為老豆腐或豆腐腦。

天津老豆腐完勝南派豆花,雞湯調製滷子,喝老豆腐必泡棒子麵窩頭

天津的老豆腐也分不同流派。拿滷子來說,包括餜子滷、羊肉末滷、豬肉末滷、羊肉口蘑滷、雞湯肉末滷,另外還有不帶滷的冀州豆腐腦,麻辣的四川豆花,不過後兩種在天津幾乎絕跡。天津老豆腐與天津鍋巴菜齊名,被稱為“津滷兩菜”,老豆腐和鍋巴菜的滷子看似相同,實際是兩口鍋,老豆腐的滷子基本是雞湯調製的葷滷,鍋巴菜則是素滷。

80年代,西門外大街有一家門面不大的飯館,是天津唯一經營饒陽風味食品的小館,叫“普通居”。這家飯館開業於1937年,當年西門外大街有很多小織布廠和染整廠,廠內工人多來自河北衡水饒陽,“普通居”應運而生,最受歡迎的是饒陽豆腐腦和饒陽燻腸。

天津老豆腐完勝南派豆花,雞湯調製滷子,喝老豆腐必泡棒子麵窩頭

“普通居”的饒陽豆腐腦配料講究,用16度以上的濃豆漿點成豆腐腦。燴制滷湯時,將雞鴨和丁香、沙仁、肉扣、桂皮等十餘種藥材調料一起下鍋,燉三四個小時,雞鴨燉爛,白水湯浮上一層黃油,投入適量的澱粉、味精。盛碗時放少許豆腐腦,滷湯寬裕,撒上雞絲、麵筋絲、香菜,口感肥而不膩。

天津老城賣豆腐腦的小店都喜歡打出“雞湯老豆腐”的招牌,指的是店家拿整隻老母雞燉一大鍋雞湯,用雞湯打滷,不加水,湯滷裡再加口蘑、黃花菜、木耳、雞蛋、雞絲、澱粉,才有了葷素適宜、鹹香合度的獨到滋味。

天津老豆腐完勝南派豆花,雞湯調製滷子,喝老豆腐必泡棒子麵窩頭

80年代初,河北區新貨廠包子鋪經營雞湯肉末老豆腐,半夜裡由專人銚湯,按標準放一定數量的雞和骨頭棒子。湯熬好後,用蔥、姜、大料、肉末熗鍋,做出來的滷子味道醇、顏色正,每天能賣八百多碗。

90年代初,西市大街1500米長的街道兩旁形成了早點市場,每天清晨,賣早點的一家挨著一家,從街頭吃到街尾不下200種,在這條街上可以吃遍全國,甚至包括胡辣湯、燕皮餛飩、砂鍋雲飩、清燉排骨……這條街上有一家冀州豆腐腦,乳白色的老豆腐,澆上一勺用雞肉、豬肉熬成的高湯,裡面放肉丁、雞肉絲、海參,撒上香菜,不加任何小料。這種吃法,既不同於京津傳統的打滷,也不同於滬杭、川渝的豆花。

天津老豆腐完勝南派豆花,雞湯調製滷子,喝老豆腐必泡棒子麵窩頭

80年代,南開區青年路有一家豆腐房,每天要接待遠近居民一千七八百人,西市大街、黃河道、臥龍里的居民都到這兒吃早點,專門吃這裡的老豆腐、豆漿和漿裡帶豆腐腦的白豆腐。這家豆腐房保持了老天津衛的“原汁原味”,請退休補差的老師傅來每天人工磨豆150多公斤,豆漿濃度始終在九至十度以上。引灤入津之前,天津人喝海河水,又鹹又澀,許多豆腐房經營的豆漿和老豆腐質量都不行,豆漿沉澱,點不成豆腐腦。有些豆腐房就與有機井的工廠聯繫,拉甜井水做豆漿。

1988 年,河北區民族路上開了一家正宗川味餐廳,叫“小城餐廳”,中午、晚上賣各種川菜,早晨賣早點。為了不和別家飯店重樣,早點搞了四川豆花。豆花和老豆腐的不同之處在於,不用打滷子,而是在豆腐腦里加上炸黃豆、紅油、麻油、蔥、姜、蒜等15種佐料,吃起來麻辣爽口。雖說三角錢一碗的價格高於老豆腐,但份量給得足,而且在天津只有這一家四川豆花,所以每天能賣出400多碗。“小城餐廳”的老闆叫曲年符,後來去了倫敦,攤煎餅餜子成本價賣給在英國的中國人,被稱為“倫敦煎餅爺爺”。

天津老豆腐完勝南派豆花,雞湯調製滷子,喝老豆腐必泡棒子麵窩頭

90年代,天津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內蒙古生產的“方便豆腦粉”,以大豆為原料,脫皮、脫腥、乾燥、粉碎後密封包裝,配一小包食用凝固劑。先把豆粉調水溶解,放到鍋裡,煮開後按比例放凝固劑攪拌,蓋上鍋蓋悶幾分鐘,便成了潔白鮮嫩的豆腐腦。

當年位於河東區大直沽後臺的天津豆製品廠,生產內酯鮮豆腐和熟豆漿,豆腐用葡萄酸內酯作凝固劑,沒有石膏、滷水的汙染。袋裝熟豆漿可以開袋即飲,也可加入配套出售的小袋裝綜合凝固劑,上鍋蒸十分鐘,便成了鮮嫩的豆腐腦。可見,要自己做簡易豆腐腦,凝固劑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