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三葉青和多花黃精的種植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

林下三葉青和多花黃精的種植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

黃精多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大肉質,黃白色,略呈扁圓形。有數個莖痕,莖痕處較粗大,最粗處直徑可達2.5cm,生少數鬚根。莖直立,圓柱形,單一,高50-80cm,光滑無毛。葉無柄;通常4-5枚輪生;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7-11cm,寬5-12mm,先端漸尖並捲曲,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花腋生,下垂,花梗長1.5-2cm,先端2歧,著生花2朵;苞片小,遠較花梗短;花被筒狀,長8-13mm,白色,先端6齒裂,帶綠白色;雄蕊6,著生於花被除數管的中部,花絲光滑;雌蕊1,與雄蕊等長,子房上位,柱頭上有白色毛。漿果球形,直徑7-10mm,成熟時黑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自古以來,黃精主要作為常用中藥方的配藥使用,市場需求量並不大,多以採挖野生資源為主。隨著對黃精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用途也日益廣泛,除藥用保健外,還用以加工成飲料、化妝品及各種菜餚;因其獨特的外形,還被作為觀賞花卉等園林用途,因此,近年來,市場對黃精的需求量快速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目前市場上黃精的來源還主要靠採挖野生資源,這導致了人們對野生資源的過度掠奪性採挖,致使黃精野生資源瀕臨滅絕,而黃精人工繁育栽植的規模較小,並且面臨繁育技術方面的一些問題,如黃精直接用種子繁植較難且容易出現品種退化問題;生產上一般採用的根莖繁植方式也存在連續種植後根莖病蟲害逐年加重、品質下降的問題,進而影響黃精產品質量和產量。再加上,黃精野生生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很難恢復自然種群生長,也更進一步影響了黃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深入發展。為解決黃精供需矛盾,從種源方面改善黃精品質,提高生產繁植效率,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亟需進行野生黃精人工繁育技術方面的研究。

硒是人和動物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植物所需的有益元素。研究證明植物硒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而植物是硒生態鏈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人和動物獲得硒直接或間接來自於植物。硒是人體,特別是皮膚內重要的抗氧化物質,除了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在細胞膜水平發揮抗氧化功能,阻止脂質過氧化物對皮膚細胞的損害,減少皮膚脂褐質(老年斑)的生成。

1.選擇栽林分和地點:選擇麗水市某地板慄林55畝,15畝為“林下-三葉青-多花黃精”栽培模式,10畝為板栗清耕,30畝為“板栗-多花黃精”複合經營模式。板栗林密度每畝40株。該林分鬱閉度0.9,適宜中藥材耕作,有水平帶。

2.林分處理:通過人工整枝等方式,將林分透光率控制在30%左右,然後清園,將林分枯枝、病枝、機械損傷枝和地上的雜草和灌木清理乾淨。

3.林地處理:按林地面積30%比例進行整地,土塊耙細,根據地形開好排水溝;同時在距樹幹30cm的周圍,選取3個位置挖穴,穴大小30cm、深12cm。

4.三葉青容器袋:選擇材質為無紡布的容器袋,袋的尺寸為口徑30 cm,高35 cm。

5.多花黃精種莖:選擇健壯有萌芽的多花黃精做種莖,先切成段,每段1-2節、萌芽1-2 個、平均每個重40克左右,切口用波爾多液浸1-5秒,藥液涼幹後種植。

6.三葉青種苗:選擇生長健壯、無病害、根系3 條以上、苗齡一年生的扦插苗。

7.三葉青基質配方:55%原林土+35%腐熟廢菌糠+1%磷肥+9%草木灰。

8.三葉青基質裝袋:將原林土與肥料充分拌勻後裝袋,土壤略高於袋水平面2-3cm,在袋深15cm位置拌入碎瓦片4塊,瓦心向下。

9.栽培方法:①多花黃精:10月份前栽種,條播,種莖平擺倒種,行距15cm、溝深8cm,段與段間隔10cm,覆土後澆水,最後覆蓋3cm厚的芒草。②三葉青:在5 月下旬栽種,每個容器種3株,將容器植入挖好的穴中後,容器袋的1/3埋入地下,壓實澆水。

10.栽後管理:①多花黃精:葉片長齊後,除頂,每株保留葉片7張,摘除花蕾、花朵,然後每株施自制有機肥200g (配方:45%腐熟廢菌糠+50%草木灰+5%磷肥)。②三葉青:定植初期,3 d-5 d澆透水1次,待容器表土乾白深度2-3釐米時再澆。定植1 個月後,進行補苗。在三葉青藤長到40cm左右,應將藤人工纏繞在樹幹上,避免觸地,待藤長到1.8m左右,人工去頂,使三葉青藤長保持在1.8m左右。三葉青每年施肥2 次,第1 次在2月-3月植株抽芽前,第2 次在11 月-12 月塊根膨大期,每畝用三元複合肥(N:P:K=12:18:21)5 kg,水溶解後灌根。

11.採收:①多花黃精:栽後3-4年於秋季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萎時採收。②三葉青:種植2-3年後,在晚秋或初冬塊根表皮呈金黃色或褐色時採收。

林下三葉青和多花黃精的種植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