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国宝:周总理智取九龙杯

知道中国陶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宋瓷,在宋代的瓷器中,以“钧、汝、官、哥、定”五大窑的产品为最佳,被誉为“五大古窑”的“绝世名瓷”。其中,由于汝窑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的时间很短,所以传世极少,到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流传至今的为数极微,不足百件,仅存于世界几个著名博物馆和极少数收藏家手中,弥足珍贵。自南宋以来,许多工匠都试图仿制汝窑瓷器,但并无成功的记录。

流失的国宝:周总理智取九龙杯

1958年“大跃进”时,景德镇有一位古瓷专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成功烧制出一件接近于汝窑瓷器的珍品。上海市委交际处专门向这位专家定制了一套36只“九龙杯”。“九龙杯”刚刚交货,这位专家就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因此,这套“九龙杯”可谓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流失的国宝:周总理智取九龙杯

“九龙杯”的杯身上镌有9条缭绕于云山雾海间的金龙,动作有别,神采各异。其中最大的一条将一半躯体伸于杯内,口含金珠,鳞光耀目。斟酒入杯,只见金珠在龙口中闪闪滚动,引人啧啧称奇。

1971年3月25日下午,一架波音飞机从北京飞抵上海,这是为罗马尼亚国家贵宾齐奥塞斯库即将进行访华活动打前站的一个工作小组。

为接待贵客齐奥塞斯库,自然是要拿出“九龙杯”来用的,但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外国人不一定叫好,也许有的还犯了他们的忌讳。所以,上海市委指示先将“九龙杯”拿出来让齐奥塞斯库的前站人员试着用用看。

这一试用,使得该国专家们为丰盛菜肴倾倒的同时,也对各自手中的那个精美绝伦的酒杯发出惊叹:“Decant!Decant……”中方陪同人员悬着的“犯忌”的心终于安放下了。

却不料,在衡山俱乐部的宴席散场后,突然发现有一只“九龙杯”不翼而飞。俱乐部决定对餐厅进行地毯式搜查,结果是一无所获,而服务人员的嫌疑也被一一排除。

第二天中午,俱乐部接到紧急通知:周恩来总理要来衡山俱乐部。

总理详细地了解情况,指示从当时的录相中查看九龙杯的下落。经过仔细查看,终于显示出了九龙杯的下落。原来一位外宾一开始就对九龙杯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他手捧九龙杯翻来覆去地欣赏,在连喝了几杯酒后趁人不备,飞快地将九龙杯放进了提包。

总理当即作出指示,九龙杯是国家宝贵财产,必须设法收回来,不过要有礼貌,不能伤国际友人的感情。而有关人员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傍晚时分,总理再次询问道:“今晚,罗马尼亚贵宾有何活动安排?”工作人员答道:“还没有安排”。“那好”,总理面露喜色地说:“今晚组织越南的同志观赏杂技节目,我们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去观看,九龙杯在那位同志眼里既然显得十分珍贵,他就定会放在随身的包里,寸步不离,我们也正好借机行事,取回九龙杯。”当下,总理就详细布置了方案,并且对上海杂技团做了交待。

晚上八点,专为越南劳动党代表团安排的杂技开始了,周恩来陪同黎笋等越南劳动代表团领导人坐在第一排正中,后面第三、四排坐着罗马尼亚外宾。

节目的高潮是魔术表演,穿着笔挺西服的魔术师风度翩翩地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个盘子,上面遮着一块紫红色的绸子。他把盘子放在桌子上,向观众行过礼后,揭去红绸子,盘子里放着3只假的“九龙杯”,随后掏出了一只道具手枪对观众微笑着说:“只要我枪声一响,我想让九龙杯飞向哪里,它就会飞向那里,不信,请看……”。

流失的国宝:周总理智取九龙杯

余音未落,他随手向九龙杯就是一枪,而在众目睽睽之下,3只九龙杯在桌面上平空少了一只。正当观众惊诧不已之时,魔术师走下舞台,径直来到第四排的外国友人皮罗涅斯库前面,微笑着说:“那只被打飞的九龙杯现已到了这位同志的皮包里,不信,就请这位同志打开皮包看看。”在无奈之下,皮罗涅斯库只好打开手提包佯装查看,然后,“不无惊奇”地拿出了那只九龙杯,就这样九龙杯失而复得,而周总理智取九龙杯的故事也就此传为佳话。

流失的国宝:周总理智取九龙杯

汝窑如此珍贵,外国人都将他视做瑰宝。但在我们自己国家,或许都有许多人还不知道他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悠悠中华5000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宝贵的遗产,或许,真的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了解,去探索,不要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