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上週在七夕上映的《歐洲攻略》,本來可能想著趕上暑期檔的末班車,結果這才上映4天票房才艱難過億。豆瓣評分一路跌到3.7,口碑也是意料之中的撲街了。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看片名覺得眼熟嗎?

不要多心,《歐洲攻略》跟《延禧攻略》沒半毛錢關係,而是《東京攻略》和《韓城攻略》的第三部,導演還是馬楚成,主演也還是第三次出演的影帝梁朝偉。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那為什麼前兩部“攻略”的反饋還算不錯,至少是合格的商業片,這一部就撲得這麼徹底呢?

圍觀了一下網友們的觀後感,發現被吐槽最多的並不是演技僵硬到無處安放的吳亦凡,也不是演什麼都傻白甜的唐嫣,而是曾經演過《無間道》、《春光乍洩》、《重慶森林》、《東邪西毒》、《花樣年華》等多部經典作品的影帝梁朝偉。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可能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吧,大家對梁朝偉的評價就四個字:晚節不保。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想想導演也是拍出過《甜蜜蜜》和《玻璃之城》的金牌香港攝影師馬楚成,不至差得這麼誇張吧,結果花丞堅持看完《歐洲攻略》,想說果然沒讓人失望…

故事背景設置在歐洲,誰能想到會是這樣滿滿的網大既視感呢?不少小成本網大的畫面都比這強吧。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而且更神奇的是,並沒有出現幾個跟歐洲有關的鏡頭,要說這電影是在佈景裡拍的都可信。

當然,人物設定的蠢和爛,更是超出了花丞的預料。比如用泡泡糖擊退壞人的洛克。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比如一臉“平靜”地撩林在風的王朝英:“如果這個世界上偷心犯法的話,那我早就在地獄開事務所了。”

真的沒想到都8102年了,居然還能在大熒幕上聽到演員們說著這樣尬到爆表的土味臺詞,是編劇不上網還是對21世紀的調情方式有什麼誤解……很想了解一下兩位演員在演這段時的內心活動。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再比如一直叫囂著要毀滅世界,實則除了耍酷毫無技術含量的反派蘇菲,最後還把自己玩進去了。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反派角色都已經蠢到智商三連擊,犯罪主線人物就更一言難盡了,居然會有比賽憋氣把自己憋死的劇情出現…難怪最後看到主角都死了的時候,大部分觀眾頭一回在電影院笑出了聲(結果還反轉了,為什麼要反轉??我們並不期待反轉好嗎?

除此之外,還有出場帶一身燈泡滑雪的神秘人、能溶解屍體的核廢料池、說中文的外國人和說外語的中國人等等。

這樣一部劇情毫無邏輯、臺詞土到羞恥、特效一言難盡、槽點比看點都多的電影,即使梁影帝自身演技在線,也很難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更何況,這次影帝演得還有點油膩…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有不少觀眾懷疑梁影帝是不是真的借了裸貸或者被人捏住了什麼把柄,才會這麼不愛惜自己的羽毛,一而再,再而三地接演這樣低質量的商業電影。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連一貫習慣性好評的史航老師這次也發了一條耐人尋味的評價,沒有一個髒字,然而句句反諷到位。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從《擺渡人》到《捉妖記》,再到《歐洲攻略》,曾經一個眼神就能迷死人的憂鬱影帝如今淪落為“爛片收割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地藏王菩薩之名,梁朝偉這些年的確背得夠多了。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想當年香港一直有個說法,影帝不是姓梁,就是叫家輝,可見以他們為首的香港影帝曾經帶領香港電影創造了多少經典。

然而近些年影帝們多多少少都在接演各種爛片,比如在《阿修羅》裡擔任主演的梁家輝,這部片子上映沒幾天就直接下映。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之前他也接演了一部《封神傳奇》,堪稱2016年華語爛片TOP3。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另一個家輝這兩年除了參演口碑不佳的《澳門風雲》系列,今年還自導自演了一部《低壓槽:慾望之城》,奠定了晚節不保的觀眾印象。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除他們之外,還有主演了《富春山居圖》的劉德華。華仔聽說導演等了自己幾年,感動得連劇本都沒細審就去拍了,結果喜提2.9分。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還有之後的《王牌逗王牌》…大概是因為人情債吧,早年王晶導演幫過華仔很多,所以後期只要他邀請華仔拍戲,華仔一般不會拒絕。至於劇本質量,只能隨緣了。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雖說這些評分不能代表一切,但低成這樣就很說明問題了。不知道影帝們看著自己近幾年的成績,再看看當年那些評價接近10分的電影作品,會作何感想。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那到底為什麼會出現大把的影帝晚節不保?成為了爛片收割機呢?究其根本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給大投資的爛片鑲金邊。

這兩年越來越的熱錢投資湧進影視行業,繁榮是繁榮,但是拿錢的人越來越不懂行也是事實。

什麼作品質量、內核立意都且放一邊。外行投資人們最喜歡的搭配就是:先給我來個小鮮肉保證票房,再給我來個影帝鑲個金邊。似乎有了這樣的陣容,就可以坐在家裡數錢了。

細想想,這樣的搭配其實不少吧?

《阿修羅》是這樣、《歐洲攻略》是這樣,再往前數數還有當年廖凡和李易峰的《心理罪》(不過李易峰現在已經進步了)以及王千源陪袁姍姍瘋瘋癲癲一整部戲的《龍蝦刑警》(雖然袁姍姍已經不鮮了)。

有的電影更省事了,直接搞明星拼盤。比如大咖雲集的《澳門風雲3》,周潤發、劉德華、張家輝、張學友等等,完全五星級的陣容+大手筆的製作,結果拍出了兩星的水平。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還有今年賀歲檔的《祖宗十九代》,郭德綱老師可能是刷掉了自己在娛樂圈的臉面才請來這麼多明星客串站臺。但是有用麼?不管票房還是口碑,都不怎麼樣。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能邀請來這麼多優秀的演員,卻不能在劇情上多下一點功夫,再好的演技也救不了一部侮辱觀眾智商的影片。

他們不是不知道片子不行,也不是不知道這些片子在消耗自己。可是影帝們的身價在那裡,首先就卡掉了不少找上門來的作品。再加上投資人重金在手,難免不會有人被錢砸暈

第二個:給自己欠的人情還債。

其實梁朝偉接《歐洲攻略》多少也有賣老友一個面子的成分,畢竟合作過這麼多次,“攻略”都拍成續集了,咋推啊?還有被罵得狗血淋頭的《擺渡人》,王家衛監製啊,叫他來能不來麼?

除了前面提到過的給王晶還人情債的華仔,王晶這些年的作品經常帶著一群老夥計放飛自己。梁家輝都是影帝了不還得因為人情接演《封神傳奇》嘛,周潤發都是發哥了也還是得賣導演一個面子。

(別說影帝了,就連黃曉明都說自己接《何以笙簫默》是為了還人情呢…

從梁家輝到梁朝偉,影帝保住晚節就真的這麼難嗎?

人在演藝圈身不由己,花丞能理解他們的這種無奈感。有人想要賺快錢,我們也沒辦法過分苛責。

但是花丞還是想對這些昔日的影帝們說,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接拍這些爛片,就算不在意作品口碑,也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因為你們是標杆啊,是圭臬啊,是多少人的榜樣啊!這不是道德綁架,而是如果這樣一群人都開始“晚節不保”,我們還有什麼臉去批評那些“不務正業”的小鮮肉。

別再辜負自己的光環和信任你們的觀眾了,不然總有一天觀眾的喜愛和支持也是會消耗殆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