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喜歡秒刪朋友圈?

為什麼有人喜歡秒刪朋友圈?

週末和幾年沒見的一個大學室友見面,逛吃逛喝拍了許多照片,在地鐵上,看到室友她精挑細選了九張照片,配上了一大段文字,修改了好久才發出去一條朋友圈。

我猜應該是看到太久沒看到的朋友,勾起了很多從前的回憶,所以有很多感慨吧,我也沒好意思偷看她的內容,想著回家之後再給她點贊。

可是沒想到回家之後,坐在沙發上一條條的刷動態,卻沒有看到有她發的,專門跑到她的主頁上找,也沒有。

難道是把我屏蔽了?我越想倒越有點生氣,晚上躺在床上氣不打一處來,還是決定去問問她,原來是因為她剛發出去沒一會就刪掉了。

我問她為什麼要刪掉,她說是因為給她點贊評論的人很少,想一想也覺得的確沒有必要把自己的生活跟別人講,所以就刪掉了。

我突然有點無語,既然喜歡秒刪,為什麼又要發呢?

害怕沒有人理解自己

我想,喜歡秒刪朋友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害怕別人看不懂自己發的內容。

很多時候,我們把心情整理成文字,一股腦發了出去,發完之後又忍不住想,我發這些幹什麼呢,又沒有人能知道我在說什麼,於是就乾脆刪掉吧,寧願孤獨,也不想感到失望。

又或者是,發的時候只是單純的想發條動態,發出去之後又覺得,不該把內心的想法展示在這麼多人面前,雖然列表裡好友那麼多,但真正可以傾訴的人沒有幾個。


為什麼有人喜歡秒刪朋友圈?

發朋友圈之前,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希望有人明白自己在說什麼;

發完之後,又覺得,其實沒有人關注自己,也沒有人能明白自己在說什麼。

不想讓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堂姐的婚姻在去年遭遇了危機,因為去年開始她和老公分開在兩個城市工作,後來她覺得老公好像在出軌,那段時間過得很不開心。

但是堂姐是一個非常好強的人,她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婚姻不幸福,所以每天積壓的很多情緒,都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在朋友圈裡,第二天早上又一一刪掉。

偶爾有人看到她抒發的情緒,關心的人會問一句“怎麼了”,不關心的人還會嘲笑地說“無緣無故的哪來這麼多感慨”。

可想而知,有多少正在秒刪朋友圈的人,或許也在經歷著一個難熬的階段,一邊急著找地方排遣煩惱,一邊又怕給別人造成麻煩。

其實這時候的他們,並不是矯揉造作,而是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脆弱的那一面。

仔細想想,這何嘗不是一種堅強:就算傷痕累累,也不把傷疤揭給別人看。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這些天也留心觀察了一番,發現其實喜歡秒刪的人還挺多的,大概在這個微圈時代,大家都陷入了一個誤區,以為朋友圈只是用來給別人看的。

就像我的這位大學室友,只是因為點讚的人太少了,就刪掉了本來想留下的回憶。

有一些女孩子發了自拍,當別人沒說好看,就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好看,當很多人說好看,又害怕有人覺得自己造作,越想越多,最後就乾脆刪掉。

其實朋友圈的作用原本是記錄自己的生活,想發什麼是自己的權利。

但現在很多人把朋友圈當成了一張名片,總是希望這張名片能夠展現出最完美的自己,所以反覆的修改又刪除。

實際上,不是每個人都會仔細看自己的名片,那些點贊之交,也許就像接大街上發的的傳單一樣,掃都不掃一眼上面的內容,就丟進了垃圾桶。

所以與其想著要發別人喜歡的東西,不如單純發自己喜歡的東西。

只要不是故意傷害別人的內容,記錄一些珍貴的人生體驗,哪怕是生活中的小鬧騷,都無傷大雅。

或許,每個喜歡秒刪朋友圈的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小星球,在浩瀚的宇宙裡尋找那顆能擦出火花的隕石。

當有一天你遇到一個隨時隨地可以相互傾訴的人,也許就不會再把希望寄託在朋友圈,有什麼開心不開心的事,就和那個人分享,而不是糾結著要不要發、要不要刪。

就像作家張小嫻所說,你的喜怒哀樂、多愁善感,從來沒有那麼重要,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一個人,TA把這些看得很重要。

所以,不必放棄自己想要分享的心,重要的是,找到那個願意傾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