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事」粵港澳大灣區成立,中國房價抖三抖!

今天我們來聊聊最近比較熱的話題“粵港澳大灣區”,大家聽就聽的多,但是大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理解應該不多,這個“粵港澳大灣區”以後會是怎樣一個發展?其是否具有投資嗎?

「樓事」粵港澳大灣區成立,中國房價抖三抖!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

“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組不是隨便選的,是結合自然資源、科技資源、交通資源、宜居生態為一體的。

「樓事」粵港澳大灣區成立,中國房價抖三抖!

·海洋特徵:灣區必須具備港闊水深的優良海港,並據此形成發達的海港經濟區,因港而生、依灣而興。

創新引領:灣區經濟的起點是工業,而且是全球化時代開啟之後才有的經濟現象,引領相鄰地區的產業升級、科技創新。

·高度開放:灣區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天然的開放屬性、強烈的外向型經徵、多元化的人口與文明特徵。

·集聚發展:灣區具備現代化的交通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為產業、資本、人才集聚提供保障。

·宜居宜業:灣區往往是生態環境資源卓越的宜居地帶。

「樓事」粵港澳大灣區成立,中國房價抖三抖!

其實“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早在20年前就提出,只是至今才正式被國家採納;

·1994年,曾任舊金山州立大學校長、時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的吳家瑋教授就已經提出:對標舊金山,建設港深灣區。

本世紀初,廣州率先提出:依託南沙港,對標東京灣區。

·2014年,深圳政府工作報告:打造灣區經濟。

·2015年1月,廣東省兩會:構建“粵港澳大灣區”。

·2015年3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首次從國家層面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2016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再度發文明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構想。

·2017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

為什麼時隔20多年才被國家採納?應該是時機和國家發展需求!

「樓事」粵港澳大灣區成立,中國房價抖三抖!

國家發展處於轉型升級的瓶頸階段。當前國家發展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如何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推動全球化,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要妥善地處理這個問題,必須像30多年前設立深圳經濟特區一樣,打造一個國家深化改革的先行示範區。

其次“粵港澳大灣區”的成立能助“一帶一路”的起點建設。珠三角9城、香港、澳門每一個城市,單列出來都不足以成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但是,整合為“粵港澳大灣區”之後,以“灣區”作為起點,就能達到相應的經濟體量。

而香港、澳門在今年的經濟發展中,錯過了互聯網的浪潮,只剩下以往固有的產業進行支撐。再加上港獨勢力的抬頭,香港、澳門需要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來解決社會問題,促進港澳與內地的融合發展。

「樓事」粵港澳大灣區成立,中國房價抖三抖!

再來就是帶動珠三角其他城市發展。在全國GDP增長逐年放緩、實體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通過建設一體化城市群、打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形成良性的產業轉移、經濟輻射、資源共享、人才集聚,可以使珠三角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同時,也是為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參考。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全球三大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相似度高達85%):

·舊金山灣區:全球高新科技研發中心

·紐約灣區:世界金融核心中樞

·東京灣區:日本核心臨港工業帶

從舊金山灣區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趨勢,大致作出以下推斷:

「樓事」粵港澳大灣區成立,中國房價抖三抖!

·建設週期:灣區的建設需要60-80年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口增長:未來40至50年,珠三角9城的人口將迎來爆炸式增長,成為全球首個人口過億的灣區;之後將隨著產業升級,人口增長大幅放緩。

·經濟發展:灣區雛形初現後,人均GDP、家庭收入、平均工資等指標,將會遠超全國平均水平,並逐步拉開與其他都市群的差距。

·房價增長:未來的樓市將處於供不應求的常態,房價的升值空間廣闊。

“粵港澳大灣區”值不值得投資就不用我多說,大家笑笑應該都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