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與中基協會商,私募基金託管行有望不再「跑路」

阜興旗下私募產品爆雷後,關於私募基金相關託管行是否應承擔合同中約定的責任,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基金業協會曾發生激烈爭議,並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藍鯨基金獲悉,近日,中銀協和中基協的相關部門負責人終於坐在一起,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雙方法律部門取得高度共識,一致表示將就阜興事件的後續處理加強溝通,在迴歸事實和法律的基礎上,統一認識,消除分歧,督促託管銀行依法承擔責任,攜手做好後續工作。

也就是說,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出現像阜興集團失聯或跑路的情況下,私募基金託管行將按照合同要求,承擔起相關責任,而不再出現一味推卸,相當於跟著“跑路”的現象。

300億私募跑路引爆巨雷

阜興官網宣傳稱,阜興集團是一家集商業地產、資產管理、金融、稀有金屬、健康醫療、貿易和文化傳媒等產業於一體的大型民營集團,2017年集團資產管理總額超過350億元,貿易總額突破300億元。

2018年6月26日,上海阜興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阜興集團”)公告稱,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朱一棟失聯。

朱一棟的失聯似乎早有預兆,其在2018年1月份被央視爆出涉嫌操縱大連電瓷股價,朱一棟就是大連電瓷大股東朱冠成的兒子。2016年5月,朱一棟授權宋某某和鄭某某以配資形式購買“大連電瓷”股票。同年6月,鄭某某把對外號稱“華北第一操盤手”的李衛衛介紹給了朱一棟,進行操盤。在約定好如何分成後,資金在7月份到賬交易大連電瓷。他們利用資金優勢和對大連電瓷信息披露的控制權,伺機釋放利好,最終幫助自己獲利。

核心人物朱一棟失聯後,阜興旗下私募子公司陷入癱瘓,多隻到期基金產品無法兌付。“阜興系”基金公司共發行上百隻私募基金產品,這些私募產品均的起購金額均為100萬以上,投資者也多為中產階級。意隆財富、西尚投資、鬱泰投資、易財行財富旗下共有110多隻私募基金產品,涉及的託管行包括平安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國信證券、招商銀行、恆豐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

託管行責任爭議令人揪心

上百隻私募產品的資金去向問題等,令大量客戶心急如焚。阜興系爆雷後,在實際控制人失聯的情況下,亟須這些私募基金的託管行能夠按照基金合同約定,承擔起召集持有人大會等合同約定的託管行職責,以穩定投資者情緒,並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令人遺憾的是,在事件爆發後,一些託管行卻一味推卸責任,令矛盾有趨於升級的危險。

為了化解危機,並維護穩定,7月13日,中基協發佈《關於上海意隆等4傢俬募基金管理人風險事件的公告》指出,上海意隆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西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鬱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易財行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4傢俬募基金管理人的實際控制人失聯以來,相關私募基金管理人經營中斷,嚴重擾亂了私募基金行業秩序,給投資者合法權益造成重大影響。公告中要求平安銀行、恆豐銀行、上海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招商銀行等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同的約定,切實履行託管人職責,建立應急工作機制,統一登記相關私募基金投資者情況,做好投資者接待工作。

令市場愕然的是,7月23日晚,中銀協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分別發表署名文章,闡述他們對銀行託管私募基金權責的認識,認為託管銀行並不具備“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統一登記私募基金投資者情況”、“保全基金財產”等職責。

少數銀行的問題觸目驚心

中銀協的署名文章令投資者更加焦慮,並引起了市場認識的混亂。

事實上,《基金法》第八十九條規定,除基金合同另有約定外,非公開募集基金應當由基金託管人託管。根據該條款,非公開募集基金作為信託型基金,基金投資者與基金託管人、基金管理人簽訂基金合同,基金託管人和基金管理人是共同受託人。其中,基金管理人注重基金資產的管理和投資活動,基金託管人著眼於基金資產的安全性。

據瞭解,在中基協備案的 114 只基金合同中,除 4 只合夥型私募基金外,其餘 110 只契約型私募基金的訂立依據都是《證券投資基金法》。關於持有人大會條款,64 只基金合同有相關約定,其中 25 只基金合同中約定了持有人大會可由基金託管人召開,7 只規定“基金管理人未按規定召集或不能召集時,由基金託管人召集”,18 只規定“基金託管人認為有必有必要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而向基金管理人提出書面異議,基金管理人不召集的,基金託管人有權自行召集”。

阜興集團、相關託管行與投資者簽約時,承諾依據《基金法》,但在阜興集團實際控制人失聯後,一些託管行卻不願承擔合同約定的責任,當時就被一些有識之士斥之為另一種形式的“跑路”行為。

據有關方面調查,部分託管行的責任其實相當嚴重。一些託管行不掌握真實的投資者情況,在基金合同明確約定“本合同一式叄份,當事人各執壹份。每份合同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的情況下,竟然將加蓋銀行公章的基金合同交管理人與投資者簽署,而且基本未回收留存。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招商銀行從託管戶向意隆和鬱泰的個人股東趙梁,以及其他阜興集團的員工的個人賬戶打款。上海銀行託管賬戶中有鉅額資金匯往上海寧曦有限合夥企業的賬戶。事發後,上海銀行才核查發現,該有限合夥企業為空殼企業。

除託管業務存在的失職、失責問題外,向下追查資金流向發現,企業戶提現規定和反洗錢規定在部分銀行形同虛設。例如,阜興集團高管、員工(疑為高管控制賬戶)等直接從企業戶提款超過60億元,這些提現的銀行賬戶都是託管銀行的賬戶。失蹤的朱一棟本人就從招行相關賬戶提款達到1.2億。

朱一棟拿錢去境外賭博,相關銀行難辭其咎。

此外,有關方面還排查出相關託管行與阜興系同時開展其他業務的問題。浦發銀行以資管計劃優先級方式按1:2比例為阜興系配資10億元買入華聞傳媒,目前資管計劃份額淨值跌至0.3元左右,優先級損失近半。平安銀行與阜興系存在保證金貸款,事發後已經於7月2日提前結束貸款,扣劃保證金1億元。恆豐銀行為協助阜興系清理民生加銀的資金池,貸款敞口15億元。光大銀行也排查出有華聞傳媒的股票質押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