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眼鏡賣到全國的溫州馬嶼人,要在自己的家鄉建一座「城」

把眼镜卖到全国的温州马屿人,要在自己的家乡建一座“城”

把眼镜卖到全国的温州马屿人,要在自己的家乡建一座“城”

編者按:實施中心鎮培育工程、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作出的重大決策。為了宣傳好小城市培育試點成效,特別推出“踐行八八戰略•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浙江小城故事系列宣傳報道,錨定小城市,筆墨大繁華。

把眼镜卖到全国的温州马屿人,要在自己的家乡建一座“城”

在瑞安中西部,一匹“駿馬”踏躍于飛雲江中上游。它就是馬嶼鎮,因境內兩山——龜山、蛇山形如馬鞍而得名。

馬嶼鎮既是歷史上的水陸交通重地,又是現在著名的“全國眼鏡之鄉”。馬嶼鎮地域廣闊,總面積達153.2平方公里,總人口13.5萬,轄114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是溫州市“1650”大都市體系衛星城市,是全國重點鎮、浙江省中心鎮。

2016年12月,馬嶼鎮被浙江省列為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試點。此後,馬嶼小城市的發展進程全面提速,在外馬嶼人紛紛迴歸,給馬嶼本地經濟發展注入新鮮活力。龍麗溫高速、溫州繞城高速西南線打通後,馬嶼提升至“五縣通衢”的區域位置,在此優勢下,馬嶼中國眼鏡產銷一體化基地正拔地而起,“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模式深化探索得到全省乃至全國關注。馬嶼這匹“駿馬”,正在進行著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產業趕超” 培育現代產業體系

馬嶼鎮產業結構較為複合,一二三產都有長足的發展。在農業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馬嶼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天井垟糧食、沿江蔬菜、特色林果是馬嶼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依託這些產品,馬嶼鎮建立了特色功能區,致力打造特色農業強、農耕文化厚、農旅融合緊的全國“三位一體”新型農村合作示範區。2017年,馬嶼鎮成功列入省級稻菜特色農業強鎮創建,併成功承辦全國“三位一體”現場會。

在二產上,馬嶼鎮倡導產業集聚,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主導產業。

目前,馬嶼鎮建設了眼鏡光學產業園、高新產業園、食品藥品產業園三大產業平臺,在這些園區內,基礎設施完善,生活服務到位,種種配套促進了眼鏡光學、食品機械、農產品加工、環保潔具等產業集聚化發展。

把眼镜卖到全国的温州马屿人,要在自己的家乡建一座“城”

值得一提的是,馬嶼以眼鏡光學創意提升服務平臺為核心,三年投入6億元,加快眼鏡園區一期、二期建設,承接溫州眼鏡產業轉移,著力打造馬嶼眼鏡時尚特色小鎮。據瞭解,省重點項目——浙江(瑞安)眼鏡光學創意提升服務平臺一期已建成投用,2017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6億元,同比增長14%。

在旅遊業上,馬嶼鎮也有天然的資源優勢。大南山、五雲山兩大“森林綠肺”,伴隨聖井石殿、棋盤山石棚墓兩處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以及淨水“藍夾纈”博物館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讓馬嶼鎮的旅遊不單單是欣賞風景,還有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這兩年,馬嶼鎮按照全域景觀化理念,依託資源優勢構建出“一心兩區、二環多點”的發展格局,著力打造浙南新興休閒旅遊目的地。目前,浙南鄒魯修學線、智慧感知線、現代農業休閒觀光線等美麗鄉村精品線基本實現“串點成線”,馬嶼文化旅遊節已經是溫州鄉村旅遊的一個品牌,每年接待旅遊人數超過20萬人。

“服務升級” 增強城市管理功能

2018年,馬嶼鎮常住人口13.5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1.2%,這對馬嶼城市管理與服務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年多來,馬嶼推陳出新,升級政務服務,釋放改革紅利,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服務能力。在深化審批服務改革方面,馬嶼鎮對照“最多跑一次”審批服務要求,列出46項改革事項清單。同時,浙江政務服務網延伸至馬嶼鎮,鎮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指南全面公開,網上審批、網上辦事大廳都被開通。馬嶼鎮建立起了規範、透明、便捷的基層網上服務體系。

把眼镜卖到全国的温州马屿人,要在自己的家乡建一座“城”

辦事方便了馬嶼鎮還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服務項目。近年來,馬嶼小城市培育啟動、在建、完工惠民項目已有30多個,總投資近15億元。龜山公園、便民服務中心、文昌閣公園、馬巖農貿市場、馬嶼客運站、馬嶼第二自來水廠等一大批優質項目建成投用,金馬佳園、瑞仕豪庭、金馬國際、眼鏡園區一期等高新樓盤拔地而起,馬嶼綜合文化中心、躍馬中心綠軸、馬嶼實驗小學、322國道錢馬線改造提升等重點民生項目加快推進,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

在這些井然有序的管理和安定背後,遍佈全域的260個治安監控探頭,形成了建成區全覆蓋的“馬嶼鎮智慧城管平臺”網絡,“互聯網+治理”,馬嶼整合多方力量,構建起溝通快捷,處理及時,運作高效的“四個平臺”智能指揮系統。小城鎮綜合整治精細化,智能化,長效化管理機制逐漸形成。

“聚財引人” 提升城市外在引力

在外馬嶼人是馬嶼發展最大的底氣。據瞭解,全國各地溫州籍商會會長、副會長中馬嶼籍約佔1/3,5萬多馬嶼眼鏡銷售大軍和2萬多家眼鏡連鎖店遍佈全國各地,形成了年銷售額逾200億元的“眼鏡王國”,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為此,馬嶼鎮積極營造引“財”的營商環境。馬嶼大力實施溫商迴歸工程,憑藉血濃於水的親情和鄉愁優勢,引導各地溫州商會產業迴歸、貿易迴歸、項目迴歸,據悉,馬嶼近兩年累計招引項目34個,實際到位資金12億元。

“人”引回來了,更要建設“留人”的宜居環境。近年來,馬嶼“大拆大整”等中心工作成績斐然,全鎮完成拆違面積34萬平方米。同時,馬嶼加大投資保護生態環境,2017年投資2.18億圍繞剿滅劣V類水、沿街立面整治、垃圾分類等專題推進衛生整治和鄉容整治工作,成功創成市級衛生鎮;建成區綠化面積 119.7公頃,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1㎡,成功創成“省級園林鎮”。

把眼镜卖到全国的温州马屿人,要在自己的家乡建一座“城”

在環境改善的基礎上,馬嶼鎮積極豐富城鎮內涵,提煉特色“眼鏡”文化元素融入到鎮區主入口等景觀節點中,梳理了當地發展的文脈肌理,對虞廷愷故居、石棚墓、聖井山石殿等文物古蹟進行修繕保護,傳承特色文化,彰顯歷史底蘊。一些農建房也連片地打造成仿古式樣,置身其中,頗有“詩畫江橋”的味道。

在政策上,馬嶼創造引“才”的寬鬆環境。在戶籍制度和人才引進方面推進積分制管理制度,完善外來人口落戶機制,制訂出臺住房、就業、公共服務激勵政策,通過鼓勵企業聯合建職工宿舍區、政府建人才公寓房等舉措,來留住優質人才,使得優秀的外來人才能夠享受小城市的公共服務,讓他們願意留在馬嶼,在此就業興業,讓小城市培育的能量越聚越強。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