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与洞庭湖的不解之缘

连任湖南省政协委员后,今年年初,汪涵担任了新一届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副主任。5月4日至5日,汪涵与省政协委员李建军、秦建新,岳阳市政协委员蒋勇一起,踏察洞庭湖,围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及长江江豚、麋鹿和候鸟多样性保护等主题进行调研。

  “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就像两个人跳交谊舞,要想把这支舞跳好,就要在共同的节奏中进退。”此次踏察,汪涵感受颇深,他说,只有走进问题的核心,才有解决方案的创新。“人与人跳舞时可以协调进退,但人与野生动物跳舞时,人类就需要带着它们跳。”

    

汪涵与洞庭湖的不解之缘

  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东洞庭湖麋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数量由以前的不到10头发展到120多头。

  

  对于麋鹿,汪涵有着特殊的感情。

  

  2017年,汪涵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麋鹿保护大使。他说:“虽然目前对麋鹿的保护已经很好,但长远来看,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这个问题便是人与麋鹿如何相处。

  

  近些年,每次洞庭湖涨水期间,麋鹿就会从湖中跑出来,导致农田被踩踏,给农民造成损失。

  

  “去年岳阳君山区拿出30万元购买保险,用以解决这个问题。”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大力介绍,这个方式还在探索,因为风险高,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做,理赔方式也不成熟。

  

  此外,现在保险赔付机制还只是针对麋鹿造成的损失,而针对鸟类造成的损失还没有赔付机制。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汪涵表示将以专项来进行调研,“现在麋鹿数量还比较少,若干年后,数量更多了,这个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让更多人参与洞庭湖保护


东洞庭湖被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希望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这里有东方白鹤、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有白鲟、中华鲟等国家一级保护鱼类,还有白鳍豚、江豚等国家一级保护哺乳类动物。

  

  目前,洞庭湖枯水期长,冬季水位降低,湿润泥滩面积减小,沉水植物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水鸟栖息地丧失较多,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下降,越冬水鸟特别是珍惜濒危鸟类数量明显减少,江豚等珍稀水

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