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要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點擊 “藍字”訂閱我們,天下城鄉事一本新城鄉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帶來了廣大農民精神面貌的變化和思想觀念的解放,也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儘管這些年,各級實施了送書下鄉、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文化信息共享等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但由於農村點多線長面廣人口眾多,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差距還很大。

農村精神文明急需激活

如今在農村一些地方,賭博、酗酒盛行,封建迷信、陳規陋習死灰復燃,破壞了淳樸的鄉風,也造成了許多讓人頭痛的社會問題。造成這些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首先是一些基層幹部思想認識上仍然存在偏差。自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一些基層幹部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軟任務”,不如物質文明,摸得著,看得見,體現政績明顯,因而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處於“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態。

乡村振兴,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然後是陣地建設仍然嚴重滯後。精神文明建設必需一定的物資基礎,否則就是水中月,鏡中花。目前,有關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靠村集體自籌和當地村民集資,部分依靠財政撥款,財政撥款相對於農村建設的巨大開支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目前不少農村,包括鎮、鄉都沒有正規專門的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少數有的也嚴重存在設施不齊、設備老化、可利用率低等問題。很難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無從發揮。

還有就是農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不夠高。據調查發現,不少農民認為,現在搞的是市場經濟,就是要想方設法多掙錢,精神文明建設無足輕重;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文化人乾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一方面固然與農民文化素質低、認識不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基層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缺乏相應的組織機構,沒能充分調動起農民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硬件上要盤活資源,讓陣地“活”起來

在城市,市民可以自由地去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廣場參與各種文化活動,汲取文化養料,豐富精神世界。在鄉村,也必須想方設法、因地制宜為農民創造更多、更好的文化平臺和陣地,針對不同的人群,建好用“活”陣地,豐富農民精神生活。

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的黨員幹部建設現代遠程教育站點、農家書屋、電商服務點、文化廣場等文化服務平臺,結合當地民俗、傳統節日等,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活動,使鄉村文化陣地真正“活”起來、“動”起來,為廣大村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文化學習和宣傳陣地,成為普通村民身邊的“知識加油站”和“精神樂園”。

乡村振兴,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農家書屋為村民們提供了看書學習的空間

要建好村史館,把村史館建設作為在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抓手,把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鄉賢文化“種”進村史館。要建好用好鄉村學校少年宮,使其成為鄉村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我市不少鄉村學校少年宮在開設體育、書法、舞蹈等傳統課程外,結合鄉鎮特色,開設紅色文化班、非物質文化遺產科目學習班,既加強了青少年德育,形成以學生帶家庭,以家庭帶社會的文明鄉風,又加強了特色傳統文化教育,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乡村振兴,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大羅鎮董家梁村“民俗”文化主題村史館 楊志 攝

在組織上要整合力量,讓隊伍“活”起來

鄉村要成立農民自己的文藝宣傳隊,結合地方特色,把黨的政策、精神通過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常態化在社區、廣場、園壩展演,讓精彩的文化活動“住”進鄉村,成為鄉村“帶不走”的文化資源,提高鄉村人民幸福感。

乡村振兴,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江縣空山鄉中壩村女子腰鼓隊在排練節目

近些年,巴中市採取“新建+盤活”“義送+自辦”“挖掘+推廣‘三個加法’”,組建20餘支專業文化服務隊,進村入戶提供“菜單式”服務。同時組建了紅葉樂團、翻山鉸子隊、柺棍宣傳隊等業餘群眾性文化隊伍140餘支,建立永不走的文化惠民隊伍,真正使群眾成為文化活動的踴躍參與者、積極推動者和直接受益者。

應成立鄉村志願服務隊,組建鄉鎮、社區、村組志願者服務隊,進一步完善鄉村志願服務制度,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讓“志願者”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傳播和建設的一支新力量,讓志願服務精神在農村廣泛傳承。

在軟件上要開拓文化,讓鄉村“活”起來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把鄉土文化、鄉賢文化等凝聚成助力鄉村振興的文化合力。巴中近年建成了巴文化、紅色文化、孝道文化、鄉賢文化等特色文化村(社區)214個。以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優秀企業家等先進典型為主體的“新鄉賢”成為引領鄉村新風尚,帶領鄉村發展的新力量,要大力營造尊重鄉賢、重視鄉賢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激發鄉賢文化的戰鬥力,助力鄉村振興。

乡村振兴,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江剪紙作品

在傳承鄉土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創新形式,利用“接地氣”、有獨特“風味”的方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平昌縣江口鎮,邀請民間剪紙高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創作剪紙作品,“江口手工”的剪紙畫成為江口文化牆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由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名人傳記、村規民約等諸多方面凝聚而成的鄉土文化,是廣大鄉村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根基,是鄉村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應注重村莊生態環境的綜合保護、傳統優秀文化的發掘傳承,使優秀民間文化活起來、傳下去,讓鄉村更具情感寄託,提高村民歸屬感,讓人們記住鄉愁。(作者系巴中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

乡村振兴,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新城鄉2018年7月刊

一路向北 蜀旅新領地

歷史滾滾向前,從古蜀道到川陝公路、寶成鐵路、蘭渝鐵路,今天西成高鐵的開通,“蜀道難”走向“蜀道通”,這座城市也有了新的時代雄心——建設川陝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

微信ID:xinchengxiangzz

雜誌訂閱電話:028-86968784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