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努力却没有成功,原因可能在这儿

你很努力却没有成功,原因可能在这儿

01

这几天,电影《阿修罗》撤档成为微博上的热点。

影评网站豆瓣上仅仅3.1的评分,说明这无疑是一部烂片。

然而顺着网友的评论,竟然发现有一部讲述拍摄期间主创人员多么努力的纪录片:

为拍摄出角色在山谷中飞行的镜头,剧组在崇山峻岭间搭起钢索,演员悬吊在上面滑过;

为让片中美景显得更加真实,剧组在数百亩的土地上种花种草,待长成后再来拍摄;

为完成最后的大场面,定制了四面环绕的巨大的LED屏幕;

甚至,片中大场景中摆设的小物件皆为特别定制,可以称得上独具匠心。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看出,剧组的确是费了心思的。

可是,这些努力都“没到点上”,电影作为用画面来讲故事的一门艺术,剧情的空洞乏味不合逻辑,美术设计的风格混乱,基本已经把这部片子判了死刑。

至于剧组多么努力,根本就于事无补。

02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上高中的时候。

曾经,我的数学成绩很差,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为了迅速提高数学成绩,我几乎把所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都用在了做数学题上,不断地刷题,错题本积累得比谁都厚。

可让我绝望的是,虽然我做的题已经足够多,但成绩却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不得已,我只好厚着脸皮向班里的学霸请教。

学霸告诉我,做题不能蛮做,一定要注意两点:

一是学会总结知识的规律。理科考试的题目不外乎那些知识点,不外乎那几种题型。掌握了那些基本题型之后,再去做题思路就会清晰得多。

二是学会揣摩出题人的想法。看到题目之后,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这道题在考查什么。这个搞清楚了,题目也就做出来了。而一上来就写,很可能会误入歧途。

听了学霸的话,我才知道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很多努力都是无效的努力。

我改用他的方法,虽然自己没有能够成为学霸,但确实比以前效率提高了好多。

03

大学里的一位学长,学习十分努力,但由于专业类型并不十分合适,学习成绩毫无起色。

如果继续读下去,估计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于是,他决心跨专业、跨领域考研。

作为一名纯工科生,他想考的是某名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很多人都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

但那位学长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用超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学习完了考研需要的全部科目。

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那所国内顶尖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他找到了适合他的路子,果然要比以前更得心应手。

这位学长的故事,在我们学弟学妹中间已经成了一段佳话。

04

有句话说得好,选错了赛道,再努力也没用。

我们都知道那则南辕北辙的寓言,本来想去南方,却一直在向北走,马再好,盘缠再多,可能离目标越远。

正如同那个老掉牙的关于杨振宁的典故:

杨振宁曾经在著名物理教授艾里逊的实验里工作过近20个月,在此期间,他的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经常发生爆炸。

以至于当时有这样一句笑话:

“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后来,他接受了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博士的建议,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10月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果杨振宁不是及时改变研究方向,恐怕就算他再努力,也不会取得后来那样大的成就。

05

一条路走到黑,不是勤奋踏实,反倒是一种一棵树上吊死的鲁莽。

这时,该回过头来想想,是不是我们的努力只是在做无用功,只能给自己带来心理安慰。

我们为什么已经很努力但仍然还不成功,很可能是我们的奋斗的方向错了,或者方法错了。

我们努力当然没错,但切记,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的方法和方向之上。

暂时停下来找一找原因,从方向上进行调整、从方法上进行改进,就可能让我们找到成功的捷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