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蜀吳雙方投入25萬兵力,蜀國占絕對優勢

夷陵之戰,蜀吳雙方投入25萬兵力,蜀國佔絕對優勢

《三國演義》記載,蜀軍“共七十五萬”;吳軍“水陸軍五萬,以拒蜀兵” 《三國志》在記述夷陵之戰時,對東吳的總兵力,有明確記載:陸遜五萬人拒之,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然《三國志》對蜀軍的總兵力,未有數字記載;有學者認為,劉備投入夷陵之戰的總兵力,應在五萬人左右,因此,夷陵之戰,不是“以弱制強”之戰。但《三國軍事史》曰:劉備為奪回荊州,報關羽之仇,盛怒之下率師東征,出動數十萬眾,完全可能。《辭海》曰:夷陵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制強的著名戰例” 那麼,夷陵之戰前,劉備所擁有的蜀漢軍,到底有多少人呢?

夷陵之戰,蜀吳雙方投入25萬兵力,蜀國佔絕對優勢

劉備蜀漢軍由四個部分構成:即荊州軍;原劉璋的蜀中軍;馬超羌軍;另還有劉備自入蜀起,在益州苦心經營近10年中,所擴徵的軍隊; 荊州軍——建安十六年,劉備“步卒數萬人入益州”(二三萬人以上,方可稱“數萬”)。建安十九年,“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屯兵白帝、江州、江陽”等縣,與劉備匯合。故劉備、孔明、張、趙等兩次入蜀所率領的荊州軍,至少應在八萬人左右。

夷陵之戰,蜀吳雙方投入25萬兵力,蜀國佔絕對優勢

劉璋的蜀中軍—— 益州牧,由劉焉、劉璋父子相襲。他們在蜀中經營20年,建安二十年,當曹操抵漢中時,張魯欲降,其弟不肯,率三萬眾拒守。一個張魯的部將,便統兵“三萬人”;那麼張魯又是多少呢?而益州轄7郡60縣,其守軍又該是多少呢?一個降曹的荊州牧,便擁有水兵、步兵“數十萬”;“天府之國”的劉璋,擁有蜀軍至少30萬人以上;馬超羌軍——馬超於建安十六年,“反曹操,其眾十萬”,馬超來投劉備,應有五六萬人馬吧;劉備的蜀中軍——劉備自入蜀後的10年中,於蜀中擴軍,少說也應在10萬人左右。

夷陵之戰,蜀吳雙方投入25萬兵力,蜀國佔絕對優勢

自公元219關羽“大意失荊州”起,劉備便決意要東征伐吳,報關羽被殺之仇並奪回荊州。,為要與東吳打這場大戰,劉備整整準備了兩年;而這種準備,當然首先是兵力和軍事上的準備。故此,又何談劉備會抽調不出數十萬大軍呢?建安二十年,當孫權遣呂蒙襲長沙、零陵、桂陽時,劉備為保三座郡城,便出兵8萬!而此次東征伐吳,一意要與東吳決一死戰的劉備,又豈能只出兵5萬,而不率20萬以上人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