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層爲重心,構建新時代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基層醫療機構在慢病管理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慢性病管理的“主戰場”,基層醫務人員則是慢性病管理的“主力軍”。在慢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應以基層為重心,構建新時代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在第九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慢病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論壇”上,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苗豔青以此為主題作了詳細的報告。

以基层为重心,构建新时代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研究發現,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正好呈現出倒S型的關係。因此提醒我們,要改革衛生服務提供體系,促進健康管理發展。

以基层为重心,构建新时代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以基层为重心,构建新时代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2017年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徵求意見,在51條和54條都寫到了,新時代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三大職能: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三方五家”研究報告提出,中國應建立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以人為本的一體化服務”模式(PCIC),加強基層衛生服務的核心地位、重心地位。

為什麼要以基層為核心、為重心?這是因為我們的個體跟基層的可及性最強,基層醫療機構佔到全國的94%,所以說老百姓第一個需求肯定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那麼,如何構建健康的醫療衛生體系,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4項就是基礎。

說到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的關係,不得不先弄明白什麼叫健康管理?早在2007年,hunter等就提出:健康管理是一個需要跨學科研究者不斷探索的領域,健康管理不僅僅包括醫療衛生服務,更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因此,無論國內外,至今沒有大家公認的健康管理內涵。

實際上,健康管理內涵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對健康的理解也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目前,經歷了四個階段:1920年美國的凱撒剛成立的時候,他們就提出怎麼做健康管理,當時就是為了防治大病,不要得大病就實現了健康管理;隨著科學不斷往前走,我們發現影響健康的因素不僅僅是醫療服務提供,還有我們的生活方式,所以在第二階段生活方式成為了健康管理的一個主要的內容;然後又發現不僅僅個體好了就可以了,還要環境好,社會經濟因素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需要我們的通力合作來改變這樣的環境才能使得發病率降低;現在,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效率,擴大了管理人群以及服務內容等。

因此,新時代下健康管理的內涵,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來界定。廣義的健康管理,包括了服務對象、健康影響因素的關注層面,以及服務時期和服務範圍,主要突出表現在“四個全”,即全人群、全方位、全週期、全過程。狹義的健康管理,主要指:健康管理的提供主體、提供內容以及提供手段和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健康服務由誰提供?提供什麼?怎麼提供?

以基层为重心,构建新时代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因此,健康管理不僅包括對居民個體的健康管理,還包括對個體共性健康問題歸納成群體問題後,對群體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等的健康管理。

以基层为重心,构建新时代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這麼多年一直在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那麼和健康管理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實際上新時期下的健康管理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有一些區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傳統的更多是針對群體的,而健康管理是針對個體的,所以我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的是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管理。做健康管理服務,需要建立整合型的以人為中心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而這樣一體化的健康服務體系是有框架的。

以基层为重心,构建新时代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國內外實踐探索

英國從2008年開始,就以基層為重點整合、拓展健康服務,圍繞居民社區服務圈,根據不同的分工,形成不同的服務圈,更好地保護居民健康。加拿大則在基層提供體醫融合的干預服務,經過全面評估、制定處方、干預指導、效果評估等步驟,將運動干預作為家庭醫生系統管理居民健康的有益補充與延伸。國內很多的地方也開展了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構建,有剛剛開始的,也有做得比較好的。

實施健康管理服務的基本路徑,第一個資源融合(人、財、物),第二是信息整合,第三是服務的整合。

重慶已經開始做醫防融合的試點,他們做到了隊伍融合、工作融合、信息融合、考核融合、分配融合,只有把這些激勵機制融合在一起,才可以更好地提供服務,才可以實現醫防融合。

觀點

第一,健康管理服務體現了整合型思維,不僅體現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的整合(以全科醫生為團隊將基本醫療 、預防和公共衛生的融合),更體現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系統外部門在醫療服務和非醫 療服務提供方面的立體化、連續性、無縫隙銜接。

第二,健康管理服務一定是分層次、分種類、分人群的。從級別分,根據轄區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分為基本服務包、非基本服務包;從種類分,可以分為各種疾病管理包、生活方式管理包 、睡眠管理包、運動管理包、心理健康管理包、失能管理包、康復護理管理包等。在實際服務中,需要根據居民個體的健康狀況,向居民提供不同的服務包組合。

第三,健康管理服務是加強新時期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具體表現,是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的治本之策,是對現有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就醫理念、就醫秩序的深刻調整,是一項基礎性、長遠性、系統性的制度設計。

第四,實施健康管理服務不僅需要以基層為重點,合理確定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在健康管理服務中的職能,更重要的是體制機制的建立和保障體系的支撐。

第五,健康管理服務一定要跟當地的理念、意識緊密聯繫,因地制宜,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理念、文化、意識等非正式制度性因素對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具有重要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