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生意經!啥賺錢就做啥,就是不做實業!

李嘉誠的生意經!啥賺錢就做啥,就是不做實業!

李嘉誠是華人中的商業“超人”,他一輩子做生意據說沒有虧過錢。李嘉誠的商業帝國覆蓋全球,跨越眾多行業,卻唯獨不做製造業。其實,李嘉誠年輕時也做過製造業。他在22歲的時候,在香港開設了長江塑料廠,後來長江成為了香港最大的塑料廠,李嘉誠還當過香港塑料工業協會的主席。開塑料廠的時候,李嘉誠事事親躬,經常跟著工人加班加點幹活。

李嘉誠的生意經!啥賺錢就做啥,就是不做實業!

靠著辛勤的勞動,李嘉誠漸漸有幾百萬的身家。不過,李嘉誠後來放棄了製造業,而且從未回頭。他說過,勤懇賺不了錢,只能養家餬口。李嘉誠從一個窮小子變成華人首富,若是單單是靠勤懇是絕對做不到的。製造業可以說最傳統的財產,靠的其實就是出賣工人的勞動力來贏利。

李嘉誠的生意經!啥賺錢就做啥,就是不做實業!

看看世界代工帝國的鴻海集團就可以看到,鴻海的營收遠超李嘉誠的長和,可是鴻海老闆郭臺銘的身家卻遠遠不及李嘉誠。郭臺銘旗下擁有百萬的員工,年營收數千億美元,利潤卻只有上百億美元。李嘉誠說,發大財要靠命運,所謂命運,實際上是不凡時代下培育的機緣。比如在70年代,李嘉誠抓住了香港房地產的黃金機緣,80年代李嘉誠又抓住了世界的能源危機,收購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

李嘉誠的生意經!啥賺錢就做啥,就是不做實業!

李嘉誠收購赫斯基能源不過花了32億元,如今赫斯基能源市值就跨越了300億美元,李嘉誠從赫斯基能源獲得的分紅就跨越了80億美元。90年代李嘉誠又進軍歐洲,抄底歐洲的電信財產。特別是Orange一戰,李嘉誠只投入了幾十億元,但這家公司卻賣出了1600多億的好價錢。

李嘉誠的生意經!啥賺錢就做啥,就是不做實業!

現在,李嘉誠正在抓住人生末年的一次機緣,此次機緣就是從高位的中國套現,然後抄底經濟低窪區的歐洲。不過五年時間,李嘉誠賣掉了在中國的房地產物業,套現了近2000億元,同時他在歐洲也投資了幾千億元。有人說,李嘉誠的商業邏輯就是低買高賣,他的產品就是公司,而不是一瓶啤酒或者一罐可樂。這樣的生意才是全球最贏利的生意,做這樣的生意,就必須抓住全球的經濟週期,而要抓住這樣的機緣!想要了解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李嘉誠的生意經!啥賺錢就做啥,就是不做實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