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猛動物之謎

海洋的廣闊,孕育了無數生靈;兇猛的鯨魚,食人的鯊魚,美麗的水母,傳說中的怪物體積龐大的章魚,擁有天然雷達的海蛇,另外有奇特的深海生物,特異功能多多;海洋生活並不平靜,需要生存,需要繁衍;弱者被強者吞食,強者之間並不會停止爭霸,狹路相逢時來一場昏天暗地的惡戰,這些生活在海中的兇猛動物讓人一驚三嘆!

  • 深海巨怪—大王烏賊

烏賊又叫墨魚,因其肚子裡含有有毒的墨汁而得名,與章魚和槍烏賊是近親關係,是頭足類最為傑出的放煙幕專家,俗稱墨魚或者墨斗魚。當墨魚遇到危險時會立刻噴出一股墨汁,把周圍的海水染成一片黑色,混餚敵人的視線,而它們自己可以便能在這黑色煙幕的掩護下逃之夭夭了,只可惜烏賊體內的墨汁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積存起來,所以不到逼不得已的時候,它們不會輕易施放墨汁。

兇猛動物之謎

烏賊大約有100種體長0.02-0.9米不等烏賊與大黃魚、小黃魚、帶魚並稱我國的四大海產,我國常見的烏賊有金烏賊與無針烏賊;烏賊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生物,它們在水中游泳的速度能高達15米,最快是能達到150千米,而號稱魚類中冠軍的旗魚,它們的最高時速也只不過只有110米而已,只能甘拜下風了。與一般靠鰭游泳的魚不同,烏賊靠的是肚皮上的漏斗管噴水的反作用力而飛速前進的,就像火箭發射一樣,這股反作用力能使烏賊從深海中躍起跳出水面高達7-10米能夠在空中飛行50米左右

大王烏賊是世界上已知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烏賊(第一大是巨槍烏賊,也就是大王酸漿魷,一般比大王烏賊大2-3米,多的則4-5米),身體18---20米之間。一般幼年的大王烏賊體長8---10米,成年的大王烏賊可長達20米,最大的大王烏賊能長到80米甚至更長,重達50噸。它們的眼睛大得驚人, 直徑達35 釐米左右; 吸盤的直徑也在8 釐米以上。大王烏賊生活在 深海,白天在深海中休息,晚上游到淺海覓食,

以魚類為食,能在漆黑的海水中捕捉到獵物。它經常要和潛入深海覓食的抹香鯨進行殊死搏鬥, 抹香鯨經常被弄得傷痕累累,不過在 抹香鯨的胃裡曾發現過大王烏賊的殘跡。人們還沒有見到過呆在棲息地的大王烏賊。人們只能通過死亡或受傷後漂浮到海面或被海水衝到岸邊的那些大王烏賊瞭解到這類動物的一些信息。

兇猛動物之謎

堪比傳說中的挪威水怪

一直以來,有關海中巨怪的故事就一直在世界各地的漁夫和水手們中間流傳著,在故事裡,這些海怪體型巨大,形狀怪異,有點甚至長著7個或者9個頭,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1752年卑爾根主教龐畢丹在《挪威博物學》中所描述的“挪威海怪”:“它背部或者該說它身體的上部,在周圍看來大約1英里半,好像小島似的......後來有幾個發亮的尖端或角出現,伸出水面,越伸越高,有些像中型船隻的桅杆那麼高大,這些東西大概是怪物的臂,據說可以把最大的船艦拉下海底。”

有人就曾目睹了大王烏賊和抹香鯨之間的一次激戰,大王烏賊用它們粗壯的手和吸盤纏住抹香鯨,而抹香鯨則拼盡全力咬住大王烏賊的尾部,一直從深海激戰到淺海,攪得濁浪衝天,直到分出勝負,雖然大部分的較量都以抹香鯨的勝利告終,但也有過大王烏賊取勝的情形,它們用觸手緊緊的鉗住鯨的鼻孔,使抹香鯨窒息而亡。

兇猛動物之謎

1878年11月2日加拿大紐芬蘭的三個漁民在海灘上發現一隻擱淺的奄奄一息的巨大海洋動物,它身長7米,觸手直徑達11米,吸盤直徑達10釐米,眼睛有臉盆那麼大。

經科學家研究,認為以上人們遇到的應該的海怪應該是大王烏賊,但有多大,誰也說不清楚,有人曾測量過一隻身長17.07米的大王烏賊,它的觸手上吸盤有9.5釐米,而在被捕的抹香鯨身上就曾找到過直徑有達40釐米以上的吸盤疤痕

,由此推斷,這隻大王烏賊身長可能在60米以上。這麼巨大的大王烏賊與傳說中的挪威海怪差不多了。

  • 鬼面兇猴—山魈

有一種長著白色眼瞼、藍色臉頰、紅鼻子、黃色鬍鬚和淡紫色的屁股的奇特動物常常會出現在我國古代神話故事裡,《山海經.海內經卷》中就提到:"南方有一種贛巨人,嘴唇長長的,長著人的面孔,黑黑的身上長滿了毛,腳尖朝後腳跟朝前反長著,看見人就發笑,一發笑嘴唇便會遮住它們的臉面,人們就趁機立刻逃走。"而這種動物如今也會以妖怪的角色出現在各類遊戲中,這就是山魈達爾文認為是哺乳動物中外表色彩最鮮豔的一種奇特動物。

兇猛動物之謎

山魈體型粗壯,體長61-76.4釐米,尾部短粗,長5.2-7.6釐米,雌性平均體重11.5公斤,雄性平均體重25公斤。山魈長有鬼魅似的面孔,臉長,鮮紅的鼻樑,相比周圍的暗色,讓這種鮮豔的色彩更加凸顯鼻兩側有深深的縱紋,頷下一撮山羊鬍子,頭部掩映於長毛之中身上的毛為褐,蓬鬆而茂密;腹面為淡黃褐色,毛長而密;背後是紅色,生殖器也一樣;臀部因富集了大量血管而呈紫色,在情緒激動時,顏色會更為明顯這樣的特點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雌性山魈喜歡這樣,另一個原因則是讓它們在密林中前行時更加容易看到其它成員的位置。雌性及未成年山魈面部的色彩相對雄性而言相對暗淡許多。鮮豔的色彩,有利於幫助山魈在茂密的叢林中互相識別

,相互聯絡。 前肢較後肢長而強健,因而行動時後部向下傾斜。

兇猛動物之謎

在非洲西部中心地帶稠密的熱帶雨林,從喀麥隆到赤道幾內亞、加蓬和剛果等地,都可以找到山魈。

最兇狠的猴類

成年山魈性格暴躁,兇猛好鬥,能與中型的猛獸搏鬥

,領頭的老雄猴勇猛好戰,牙齒長而尖銳,爪子也鋒利,而且臂力也挺大,是普通成人的3倍左右;對各種敵害均具有威脅性。發起怒來,連小型豹子也對它們敬畏三分,有時還會攻擊毒蛇等動物。山魈的智商也相當高,和狒狒相當,是最聰明的靈長類動物之一。

兇猛動物之謎

山魈是雜食性,飲食多樣化。它通常吃植物,可進食的植物種類超過一百種。它喜歡吃水果,但也會吃 葉子, 藤本植物、樹皮、莖,纖維。它還吃蘑菇和土壤。

山魈大多吃無脊椎動物,特別是 螞蟻,甲蟲,白蟻,蟋蟀, 蜘蛛, 蝸牛,蠍子;它也會吃雞蛋,甚至是脊椎動物等鳥,烏龜,青蛙,豪豬,老鼠,鼩鼱。如果有機會,山魈可能也會進食更大的脊椎動物。

  • 非洲空中殺手—非洲冕雕

非洲冕雕體長1米,體重4~5公斤,翼展1.8~2.5米,屬於大型猛禽,背部黑色,頭頸部棕色,飛羽、尾羽和胸腹部黑白相間,頭上有一撮黑色羽毛,形如冠冕,因此得名。非洲冕雕棲息於熱帶草原、森林地區;單獨或成對生活;日行性,清晨至黃昏時分活動覓食。它們最愛的食物就是猴子

兇猛動物之謎

死於冕雕爪下的獵物遺骸有一些共同特徵:頭骨頂部凹陷有裂口,這是它的爪子抓出來的;旁邊有鎖眼狀的傷口,這是它的尖嘴啄出來的;最具區別性的特徵就是眼窩底部的小洞和裂紋,這是它在用爪子挖出猴子的眼睛並用嘴啄食其腦子時留下的“罪證”。

兇猛動物之謎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學者麥格勞和舒爾茨研究發現,冕雕的力氣非常驚人,能抓住相當於自身體重的5倍獵物飛行,而且,有記錄顯示,曾有一個小孩被冕雕殺獵殺。

  • 婚禮殺手—黑寡婦蜘蛛

黑寡婦蜘蛛這一名稱一般特指屬內的一個物種,有時也多指多個寡婦蜘蛛屬的物種,其中有31種已被識別的物種,包括澳洲紅背蛛和褐寡婦蜘蛛。在南非,黑寡婦蜘蛛被稱作紐扣蜘蛛。

兇猛動物之謎

黑寡婦蜘蛛通常生活在溫帶或熱帶地區,分佈的範圍較褐色蜘蛛廣的多,它們常出現在熱帶及溫帶地區,如美國北部至加拿大南端,南到加州、佛羅里達都可以看到黑寡婦蜘蛛胡的蹤跡。黑寡婦蜘蛛喜歡藏身於黑暗的角落,如排水管、巖洞內,所結的蜘蛛網並不規則,所結的網在靠近地面的牆角或者暗處。它們一般以各種昆蟲為食,不過偶爾也捕食蝨子、馬陸、蜈蚣和其他蜘蛛。

當黑寡婦蜘蛛咬人時,當事人可能會有針刺股版的感覺,接下來在傷口四周的肌肉會出下痙攣,並逐漸蔓延到全身,患者甚至會出現心臟或呼吸衰竭。有致死的可能。

兇猛動物之謎

  • 名副其實的“寡婦”

雖然黑寡婦蜘蛛是有名的毒蜘蛛,但歹毒的是雌性蜘蛛它們不但攻擊其他昆蟲,而且還吞食自己的丈夫,甚至敢攻擊招惹它們的人,而雄性黑寡婦蜘蛛其實性格比較溫和,毒性較小,不會襲擊人。這也是兇猛的毒蜘蛛名叫黑寡婦的由來。

兇猛動物之謎

絕大部分黑寡婦雄蛛在交配過後免不了“壯烈犧牲”,成為雌蛛的一頓美餐,但是繁衍後代的本性還是讓雄蛛前赴後繼的向雌蛛進軍。正因為它們具有這種“獻身'的本能,才沒有讓黑寡婦蜘蛛這個種類毀滅在'惡毒"的雌蛛嘴裡。在動物世界裡,還有另外一些雄性動物"獻身"於雌性動物的呢,如螳螂、蜜蜂、蟬及個別魚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