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隨著技術進階和駕駛需求的升級, 日臻複雜的主被動安全功能已經成為現階段汽車的標配,但是這樣的“安全措施”背後,其實有些邏輯並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比如,車輛的安全功能到底是如何運行的,當事故發生時它的反應邏輯是什麼,事故發生時它是否按照設計原理完成了工作——這一切,其實我們不得而知,唯一知道這些信息的就是汽車製造商。這也是導致很多事故在調查過程中一定程度上陷於“猜測”的原因。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原因很簡單,事故發生時安全功能的工作信息其實並沒有記錄在大多數汽車的事件數據記錄器中——也就是汽車的“黑匣子”。相反,你只能從這個儀器中得到一些無關痛癢的基本信息。關於這方面數據的管理,限於技術和歷史的原因,架構上其實非常不完善。以美國為例,汽車碰撞事故的數據由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進行管理,但很多此領域的專家對此並不買賬,聲稱NHTSA的管理規則在2013年生效後便已過時,到了今天則更加落後。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類似這樣的數據遺漏是政府監管機構未能跟上新技術在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的典型案例。隨著具備駕駛輔助功能的汽車越來越多,公開規則的缺失將會妨礙對新型自動化功能的表現進行分析和評估。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研究和諮詢公司Safety Research and Strategy Inc.的創始人Sean Kane(上圖左一)表示,向公眾提供數據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數據的標準化並可從電子數據記錄器進行下載,“任何人都希望數據能掌握在有權知道和想研究的人手中而不僅僅是監管機構”。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雖然汽車製造商也會在車主的要求提供一些相關信息,但是事故調查人員(通常是保險公司一方)表示,他們有時必須尋求司法部門的授權和命令以獲取事故數據。美國的一名調查人員描述了他從斯巴魯獲得數據的過程以及一起他正在進行調查的撞車事故。調查人員說,他並不能從事件數據記錄器中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包括車輛的自適應巡航控制和轉向輔助功能(EyeSight)的信息,以及安裝在汽車後視鏡後面的小型攝像機拍攝的照片。斯巴魯表示,必須在有法院的相關命令或車主同意的情況下才會公佈某些技術性能數據。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依靠汽車製造商以這種方式來提供事故數據顯然會不可避免地裹挾著利益衝突,如果身處在一個依賴汽車製造商來告訴我們汽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世界顯然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可怕的。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汽車事件數據記錄器最初是為了記錄關於安全氣囊打開的基本信息而創建的,但自2013年以來,NHTSA需要額外的數據,於是增加了從方向盤到牽引力控制,再到剎車和油門等更多維度的數據。在數據記錄器中納入進階功能的重要性是在去年NHTSA舉辦的一次關於提升車輛安全狀況會議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的主題。該論文的核心論點之一是,“常規事故重建技術並不足以幫助我們瞭解事故前的狀況。”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對於為什麼NHTSA並沒有強制要求將更新的安全功能數據納入汽車黑匣子數據,NHTSA的發言人不予置評,但是他堅持NHTSA的確是在引導汽車製造商提供更安全的技術保障。當然,NHTSA一如既往被安全領域的研究者們認為在技術上一直落後於時代,汽車事件數據記錄器收集的信息並不足以甄別與車輛有關的問題。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大部分主流的汽車製造商選擇了拒絕或迴避談論這個問題,他們都認為自己手裡最新的電腦安全功能足以在事故中挽救生命。沃爾沃的發言人表示,沃爾沃一直試圖在收集數據時在客戶的隱私和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可見,汽車製造商對於這個問題並非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但是如何處置,顯然各自的立場是有區別的。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法醫工程師Alan Moore描述了一個他無法依賴技術手段收集所需要的數據而必須去拼湊事故真相的故事。在一個凱迪拉克追尾的案例中,凱迪拉克的司機堅持聲稱整個事故過程中他都是在依靠該車的自動制動系統。從已知的數據Alan Moore可以看出,自動制動系統在撞擊前一到兩秒鐘的確發揮了作用,大約達成了每小時減速8-9英里的效果。但是因為缺乏自動制動系統的數據,他無法驗證該名駕駛員的說法。“(肇事者)可能是司機,也可能是緊急制動系統,”他說,而類似的情況每週都會出現。Alan Moore認為,雖然現階段先進的安全功能的確能夠在事故中提高生還率,但相關數據需要共享和標準化,以允許監管機構從技術維度進行研究和改進。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其實,同樣的情況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在20世紀90年代,飛機黑匣子獲取的數據也同樣有限。1994年至2000年擔任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主席的Jim Hall對於有時候調查人員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來弄清事故原因曾經感到極度沮喪。最終,在Jim Hall的倡導下,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建議將飛機黑匣子錄音參數的數量增加10倍以上。Jim Hall說,雖然飛機制造商最初並不情願接受這樣的變化,但是能夠快速分析更多的事故數據其實是2014年到2017年間美國沒有發生致命的飛機墜毀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Jim Hall認為,同樣的努力從航空行業向汽車行業轉移應該比想象中容易一些,畢竟汽車行業並沒有航空行業中的那種固化的安全文化。

你知道你車上的黑匣子裡到底有什麼嗎?

各種駕駛輔助技術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增強行車的安全性,在這個對於數據極為敏感的時代,任何人對於數據的分享都持有保留的態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離開了數據的技術顯然是不完整而沒有生命力的。分享安全維度的數據,應該是用戶數據利用最重要的一步破冰,但如何建立一套完善和科學的數據管理和分析體系,恐怕還得花點時間尋找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