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都在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對於寶沃BX6這部被定位為“GT SUV”的車型來說,好不好看的問題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看法,但真正接觸過後,你會發現它首先是一部內在足夠有趣的SUV。

一部讓人好奇的車

無論是在車隊行進之中旁邊的司機搖下車窗朝我們這邊打望,還是車隊停下休息時路過的群眾向我們打聽這部車的“品種”,都能夠證明它挑逗人們好奇心的本領——當然,最初的好奇心一定來自這部轎跑SUV的視覺觀感。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說到外形,寶沃BX6的設計背景需要了解一下。2016年8月,長期在寶馬供職、擔任MINI首席設計師的Anders Warming成為寶沃汽車董事會的一員,並出任首席設計師一職,這時BX7已經上市,而BX5也基本完成了設計,因此BX6就成為Anders Warming進入寶沃後主導設計的第一款車型。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在我們看來,Anders Warming將BX6定位和設計成一部GT SUV(轎跑SUV)無疑是一個聰明甚至有些討巧的決定——既是一次大膽的展現設計突破的嘗試,又不必承擔主要的銷量任務。事實上,BX6在產品定位和設計細分類別上,都與早前的寶馬X6,以及後來的寶馬X4、奔馳GLC Coupe十分類似——完善家族產品譜系,併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更個性化的選擇。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正面看BX6不太容易發現它與BX5的具體差別,大氣而高度統一的前臉造型,的確能夠讓你捕捉到來自德系的機械精密味,雖然沒有特別驚豔之處,但也絕不平淡。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轉到車身側面,你仍能找到寶沃產品譜系的規則,比如用上拱的腰線來營造流暢感,算是寶沃復啟後的家族設計語言重點,不過從整個車身輪廓上就能一眼看出BX6的“轎跑SUV”核心設計了:從B柱之後車頂線條向下滑去,塑造出溜背造型,但和那些一溜到底的掀背車又有所不同,後擋風玻璃之後的線條開始呈現出與地面逐漸趨於水平的走勢,從而形成一個敦厚的短尾廂。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其實從整體的車身輪廓來看,BX6與寶馬、奔馳的轎跑SUV造型已經比較接近,因此最初由寶馬X6引發、現在仍在持續的關於轎跑SUV設計上的爭議,一樣會出現在BX6上。所不同的是在設計細節的構思上,寶馬奔馳還是要更精緻一些,這樣的差距可以看作是品牌、尤其是售價上的差距,所以也無可厚非,何況在BX6上還是能夠看出設計師的一些小心思,比如在轉向燈和霧燈內部都隱藏著與寶沃品牌LOGO形狀一致的菱形小燈,這為車主在向他人介紹這部車時增加了一些小談資。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作為Anders Warming入主寶沃設計團隊的首款車型,以“四驅鋒銳GT SUV”的定位來衡量,我們認為BX6在外形設計上別緻而出挑,雖然它並不需要迎合所有人的審美,但設計師並未因此大膽到放縱的地步,在充分表達了自己審美取向的同時,準確而剋制地保持了工業產品設計的水準。但也正因為它是一種個性化的選擇,Anders Warming接下來要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帶領整個品牌在設計方向、理念上實現突破,就像他當年帶領MINI完成品牌風格的轉變那樣,在主流層面贏得更多認同。

一部開著帶感的車

如果說BX6在設計層面是一部小眾屬性的車型,那麼在行駛品質上則是十分主流的取向,動力系統、底盤調校、NVH等方面都比前兩款車型更加成熟。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動力匹配上,2.0T+6AT的組合,加上標配的一套適時四驅系統,首先為BX6帶來了一個水準之上的公路性能——165kW的最大功率以及300Nm的峰值扭矩在這個級別都處於前列,催動1670kg的車身會顯得十分輕鬆。事實也的確如此,稍踩油門車輛就會有輕快的起步,隨著油門的持續下壓,催促車輛加速力量持續感非常強,尤其是轉速達到1900rpm左右便能夠明顯感知到進入一個扭矩發放平臺,這種感覺能夠一直持續到120km/h左右。這個過程中,尤其是初段和中段加速,是會伴隨著比較明顯的推背感——雖然說法比較老套,但是這種原始而直接的感覺給予駕駛者的信心是充分而愉悅的。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不過總的來說,這具2.0T引擎的動力發放方式仍是比較線性的,並未刻意營造爆發點和突兀感。高速公路上,在6AT變速箱的“主理”下,升擋既不過於積極,也不會故意拖慢節奏以換取更高的轉速來刻意營造動力澎湃的感覺,而是在保證充足、持續的動力輸出前提下,充分滿足平順性要求。相應的是,當你突然施以大腳油門,變速箱也不會立馬做出連續降檔動作——它要用一點時間來判斷你的真實意圖。如果你喜歡更刺激一些的駕駛方式,切入運動模式後,油門的響應速度會更為靈敏,採取降檔的措施也會更直接。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值得一提的是,BX6上採用的帶kick-down按鈕的風琴式油門,除了腳感出眾外,還散發著一些情懷的味道。當然,動力系統方面也存在一些瑕疵,在低速換擋時——無論是1進2,還是2降1的過程中,偶爾能感知到輕微的闖動感。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底盤方面,BX6採用了前麥弗遜獨立,後多連桿獨立懸架,調校偏向舒適性,同時支撐性足夠,這樣的底盤特性最大的優勢,便是在對震動的過濾效果上——無論碾過路面接縫等的細碎過渡,還是減速帶以及較大的坑窪,都能將震動控制在最小程度,不會出現多餘的跳動。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在路感上,BX6也並沒有因為其轎跑SUV的定位就設置得過於清晰,因此在車廂內能給人帶來一種隔絕感——這種隔絕感當然也包括對噪音的隔離,應該說時速在90km/h以下時,傳進車內的風燥、路噪以及發動機聲音都可以劃分在優秀的區域內,超過這個速度後傳入車內的噪音才會逐漸加大。綜合來看,在大多數行駛場景中,BX6在NVH方面處於一個比較高階的水準。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就整個行駛品質層面評價,BX6是一部“開著帶感”的車型,動力充沛但並不偏激,車廂內用隔絕感成功地營造了高級感。雖然在駕控上仍然沒有脫離傳統城市SUV的範疇(比如重心並沒有實質降低,高速壓彎時側傾較明顯),但卻將公路性能在現有條件下做到了最佳,是一部非常適合城市通勤,以及在城際高速上穿梭的車型。

一部普適性並不差的車

個性化的轎跑SUV風格外形設計,一定會在BX6的受眾和非受眾之間劃出一條清晰的界限,而就實際使用體驗來看,它與常規SUV車型的差別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尤其是很多人擔心的駕乘以及儲物空間方面。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理論上轎跑SUV的車內空間會受到車身線條的限制,但當我坐進後排,BX6其實是給了我驚喜的:頭部空間似乎並沒有受到車頂線條的影響,雖然不算寬裕但也談不上侷促,與這個級別的普通造型SUV並無二致,這顯然應該歸於設計的功力。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最值得讚揚的是,寬體車身本身帶來了充裕的橫向空間,而一開始從正後方觀察BX6的時候,你卻一定會因為兩側溜背線條在光線折射下所體現出的收斂感而對BX6的橫向空間持有疑問,這種反差萌其實給了用戶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加上足夠的縱向空間,BX6為後排乘客提供了嘗試不同坐姿的可能性,就這點看,BX6在實用性上並沒有做出任何妥協。

不止好奇|評測寶沃BX6

最後談談內飾設計,簡單來說同樣可以用“滿屏高級感”來形容。T型中控加懸浮式大屏的設計是目前十分主流的方案,用在BX6車內則多出一絲運動氣息。而車內大面積軟性材質的鋪陳,質感出色的多媒體控制面板呈現,加上各部件之間拼接工藝以及各種按鍵阻尼所體現的細膩程度,都可以看出它追求豪華品質的用意與信心。而在配置層面,像8英寸觸摸屏、前排雙USB接口、車載互聯、CarPlay等迎合潮流配置的應用,以及自動駐車、前排側氣囊、頭部氣囊、胎壓監測、全景影像、前排座椅加熱等舒適性/安全性配置的搭載,則是契合BX6定位與價位的呈現。

寫在最後:

真正體驗BX6實車後,會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它不僅僅是一部讓人產生強烈好奇心的車型——在20萬元之內的價位中,它也會是一個非常有品味的選擇,表現出寶沃夯實品質基礎的決心,同時體現了寶沃品控的基本水準和功力。眾所周知,寶沃汽車已經完成了由上至下的大換血,並正在對品牌進行重新定義——雖然寶沃沒有再刻意去強調自己的“豪華”屬性,但將自己定標在“工程師品牌”後,對於品質的追求顯然更為細緻和務實。企業價值觀如此,我們有理由對寶沃的新產品報以更多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